六月枝紅滿山開,正是夏日吃荔時。今年的荔枝成熟了,桂味、糯米糍、白糖罂、妃子笑……你最愛的品種是什麽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荔枝生産國,廣東、廣西、海南等都是荔枝的原産地,截止今年5月25日,廣東省出口荔枝2115噸,清甜的荔枝被運往新加坡、加拿大、荷蘭等11個國家和地區。
關于如何吃荔枝,現代人玩出了很多花樣,荔枝放冰箱冷藏、做成荔枝冷泡茶、楊梅荔枝飲等等,還有廣東人最愛的荔枝蘸醬油。
古人也不遑多讓,盡管古代有諸多不便,但古人對荔枝的喜愛也是十分狂熱的,就拿著名的東坡先生來說,他就曾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足以見當時對荔枝的熱愛。
中國古代最早記載荔枝的朝代是西漢,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把荔枝稱作“離枝”,這個名稱充分體現了荔枝的特點:離開枝葉之後極易腐爛。
白玉镂雕荔枝嵌飾
到了唐代,人們最爲熟知的典故便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是貴妃楊玉環十分喜愛的一種水果。
“楊貴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在唐代的時候,蜀地(今四川)也種植荔枝,這也養成了楊貴妃吃荔枝的習慣,唐玄宗爲了博楊貴妃一笑 ,不遠萬裏將嶺南(廣東、廣西、海南)的荔枝運送到京城,荔枝也有了代表唐玄宗和楊貴妃奢靡生活的意義。
在運輸極爲不便的古代,荔枝的獲得十分不易。那麽,古人是如何吃荔枝的呢?
最常規的吃法
荔枝直接剝掉外殼,便可以露出晶瑩的果肉,這是荔枝最樸素、最常規的吃法。紅外衣,白玉肌,顯得十分可人,連蘇轼都感慨:“海山仙人绛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肌”,只需輕輕一咬,荔枝豐盈的汁水便在口中炸開。
最費時的吃法
白居易甚愛荔枝,不僅爲它寫了好幾首詩,還畫了一幅《荔枝圖序》,可惜畫卷已不得見,只留下文字令人遐想:“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他還調侃:“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何癡。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荔枝何其可愛,引得我爲其發癡發狂,想在這裏種下荔枝樹,哪怕十年過後已經無人知曉。白居易爲了吃上荔枝,甯願從種樹開始,如此癡心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保質期最長的吃法
宋代蔡襄寫下了我國第一部荔枝專著《荔枝譜》,這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園藝學專著,其中記載了荔枝保存的三種方法:紅鹽法、白曬法、蜜煎法。
紅鹽法,首先要將鹽梅鹵浸泡扶桑花做成紅漿,然後把荔枝放進去腌制,之後撈出曬幹,這樣制成的荔枝幹“色紅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蟲”。
而白曬法則簡單一些,將荔枝直接放到太陽下曬幹,直至果核變硬就制作成功,哪怕到了現代,人們還依然會采用日曬的方式制作荔枝幹。
蜜煎的做法法相對更爲稀少,將荔枝的外皮剝去,摘取汁液,然後用蜜煮便可。馬伯庸的《長安的荔枝》中就有提到這一方法:“還有一種比較昂貴的辦法,用未稀釋的原蜜浸漬,再用蜂蠟外封,謂之‘荔枝煎’,只有達官貴人才吃得起。以內廷之奢靡,也只要十斤便夠了。”
最清涼的吃法
明代有一文人叫徐㶿,他對于荔枝的吃法十分講究,等到盛夏蟬鳴,在早上摘下帶有露珠的荔枝,將它浸泡在山中冷泉,外殼鮮脆,果肉微寒。
“嚼之消如绛雪,甘若醍醐,沁心入脾,蠲(去)渴補髓”,一次可吃數百顆。倘若有吃荔枝比賽,一定要邀請他和蘇轼來一較高下。
最意外的吃法
明清時期廣東南海縣(今佛山南海區)有名舉人叫李枟,他的口味與常人不太相同,專愛青澀未熟的果子,而且喜歡用香山(今珠海)出産的蝦醬蘸著吃,李枟稱其爲人間最精彩的味道。
最糾結的吃法
每到荔枝成熟的時候,乾隆皇帝都特別想吃荔枝,甚至到了日思夜想的地步,“應爲嘗新荔子到,又教夢裏一相逢”。
影視劇《延禧攻略》 乾隆舉辦荔枝宴
說起乾隆皇帝,他和荔枝之間還有一樁趣事:地方上貢的荔枝樹成熟了,第一天一共成熟了四十顆,佛祖10顆,太後2顆,太妃、皇後、貴妃、貴人等十五人每人1顆,能想出如此公平的分配方法,乾隆也是十分不容易了。
從西漢,到唐朝、宋朝、明清,荔枝在我國種植已經有2000多年了,現在也從王公貴族才可以享用的“仙果”變成了市場上的時令水果,走入了千家萬戶。
在數千年的曆史中,荔枝不再只是有食用價值,還在其“吃”的基礎上延伸出了諸多文化,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衆多文人爲其寫詩、作畫,甚至書寫了一部專門的著作。
荔枝到了現代還成爲了嶺南文化的一張“名片”。
廣東省廣州市有個區就叫做荔灣區,是廣州三大老城區之一,荔灣區便因“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的荔枝灣而得名。今年嶺南荔枝節還推出歌曲《荔枝味的夏天》,廣東、廣西各地也陸續開展各地的荔枝節。
在荔枝味的夏天裏,你打算怎麽吃荔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