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漢鈞
亞細安國家紛紛承諾減碳目標和推出汽車電氣化政策,加上《亞細安—中國自由貿易協定》的助力,越來越多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進軍本區域,包括從中國出口電動車到亞細安國家。
同時,這些企業也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投資設廠生産新能源汽車或零配件,准備與日本、韓國、美國等傳統汽車品牌競爭這個市場。
新能源汽車包括使用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池驅動的車輛。憑借較早開始的研發、中國政府的支持和龐大的國內市場,中國車企在電動車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除了傳統車企生産電動車,還出現不少“造車新勢力”,如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等。
要成爲區域電動車生産中心 泰國吸引中國車企列隊投資
泰國作爲“東南亞底特律”,是中國車企“走出去”的首要目標。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客座高級研究員譚小燕博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說,中國車企是在響應泰國的願景——2035年成爲區域電動車生産中心。
中國長城汽車在去年12月的泰國國際汽車博覽會展示多款新能源汽車,布局搶占泰國電動車市場。(法新社)
泰國政府2020年定下目標,2030年電動車産量將占該國汽車總産量的三成,並制定相應策略吸引國際汽車制造商到泰國投資設廠。2021年3月,泰國政府將這個目標從30%提高到50%。
雖然泰國的電動車市場不成熟,充電基礎設施也不完善,但仍吸引中國車企出口産品到當地,以及在泰國投資設廠。
泰國《中華日報》去年9月報道,中國汽車品牌“正列隊進軍泰國汽車市場”,除了上汽集團和長城汽車外,奇瑞、東風、吉利和長安等品牌也將陸續在泰國推出新車型。上汽集團在春武裏府的工廠2017年已投産,生産MG品牌汽車,日後可能也生産電動車。長城汽車收購了美國通用汽車在羅勇府的工廠,計劃2023年起生産電動車。
除了泰國,中國車企也把目標對准馬國和印尼。今年1月,馬國國産車寶騰母公司多元重工業(DRB-Hicom)與Smart汽車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進軍電動車領域,在馬泰銷售後者生産的小型車。Smart是中國吉利與德國戴姆勒合資經營的品牌,吉利也持有寶騰49.9%的股份。
馬六甲州政府也在今年1月宣布,馬國公司Fieldman與中國長安汽車合作,投資10億令吉(約3億2200萬新元)在甲州野新(Jasin)設廠生産電動車。
印尼作爲重要的鎳礦生産國,近年來吸引電池和電動車投資。同樣是今年1月,以台灣富士康爲首的多家台灣和印尼企業宣布投資80億美元(約107.8億新元),協助印尼開發新能源生態系統,包括生産車輛、打造電池生産和配套産業等。
除了中國企業,印尼也吸引韓國現代集團和美國特斯拉投資當地生産電動車和電池。印尼擁有全球最大的鎳礦儲量,總統佐科2020年宣布禁止出口鎳礦石,並吸引外國企業投資當地的冶煉廠和發展相關制造業。
去年12月泰國國際汽車博覽會上展示的日産電動車。(法新社)
中國和韓國的新能源車企進軍東南亞市場,讓日本媒體感到焦慮。《日經新聞》早前報道稱,無論是中國或韓國的汽車廠商,目前都在爲大舉進軍東南亞的電動車市場高調鋪路,如果日本“出招”太慢,很可能被抛在後頭。
對此譚小燕認爲在泰國汽車生産中占主導地位的日本廠商,擁有生産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例如豐田的燃料電池車,關鍵在于這些廠商是否願意進行轉換,爲泰國的汽車生産設施建立電動車供應鏈。
東南亞電動車市場短板與挑戰
泰國的優勢在于積極的工業政策,但主要弱點是基礎設施如充電站不足。圖爲曼谷唐人街。(法新社)
日本廠商也許早已看到進軍東南亞電動車市場的短板和挑戰。譚小燕指出,泰國的優勢在于積極的工業政策,鼓勵外國汽車制造商在該國生産新能源汽車;但主要弱點是基礎設施如充電站不足,以及消費者的負擔能力。“要讓消費者負擔得起,才能將他們的需求轉向新能源汽車。”
對于負擔能力的問題,上汽集團的方案是推出價格具競爭力的産品,電動車MG ZS的價格與同級的日美汽油車不相上下;但仍面對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的挑戰。
據《曼谷郵報》去年12月的報道,泰國全國約有1000個充電站,油站則有約3萬個。市場咨詢公司德碩(ABeam Consulting)去年12月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盡管泰國消費者明顯有興趣轉向電動車,但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爲泰國充電基礎設施不足。
馬國方面,全國截至去年底有274輛電動車和約4000個充電站。馬國政府從2022財政年開始給予電動車稅務優惠,但馬國汽車協會會長艾沙說:“電動車的價格仍然處于高端水平,從15萬令吉起,對收入最低的40%甚至是收入中等的40%來說,它是難以負擔的。”
新加坡業者:布局東南亞 中國車企放眼歐日港台市場
新加坡百盛汽車集團主席梁南興認爲,中國車企布局東南亞市場,是著眼明天,放眼幾年後出口到歐洲、日本、香港、台灣等市場。
梁南興經營德士、汽車貸款、租車服務、平行進口等各類與汽車相關的業務,是新加坡汽車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新加坡花了20多年時間,混合動力車占汽車保有量的比率僅上升到8.6%,電動車銷售多年僅占0.5%,提升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說:“東南亞市場更難了,收入較低的人口買得起電動車嗎?有資金投入建設充電站嗎?”
本區域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確實是車企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相比歐洲國家,本區域的充電基礎設施還在起步階段,普通消費者也負擔不起價格相對較高的電動車,而且多數國家仍高度依賴化石能源發電,駕駛電動車無法實際減碳。
梁南興總結道:“我們還沒達到最終目標之前,這五到10年,混合動力車是最好的階段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