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台海網
台海網12月17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上月,福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名單公布,福州觀賞金魚培育技藝榜上有名。中國漁業協會金魚分會名譽會長葉其昌不僅獲評此項非遺技藝傳承人,還受聘擔任福州三坊七巷國潮金魚博物館名譽館長。
與金魚結緣半個多世紀,葉其昌選擇了再出發——不僅要繼續傳承發展福州觀賞金魚培育技藝,還要探索推廣福州金魚文化,引領福州金魚遊向世界。“這裏的小魚兒,每一尾都有故事。”這位在金魚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此刻正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熱情歡迎八方遊客。
葉其昌(左二)在國潮金魚博物館爲觀衆講解。 張立慶 攝
一見鍾情 感恩金魚
福州金魚的養殖曆史悠久。明代萬曆《福州府志》記載,“金鲫,能變幻,可蓄盆中,俗呼爲盆魚”。清人郭伯蒼則在《閩産錄異》中寫道:“‘盆魚’即金魚,福州南台銀湘浦(今台江區廣達路一帶,編者注)業此者數十家。”位于福州屏麓山莊的鄒氏一家世代養魚,民國時期已育有墨龍睛、鵝冠(高頭)、花文魚、五花帽、朝天龍等名種。
1950年,鄒家自願將家中所有名貴金魚捐獻給國家,魚兒先是飼養在孔廟(後改爲福州市少年宮)供人觀賞,兩年後移交給福州西湖公園,鄒鼎及鄒恒、鄒穆父子三人亦被西湖公園招募,專門負責飼養金魚。葉其昌與金魚的結緣就發生在那裏。
9歲時,葉其昌到西湖公園遊玩,看到金魚一下子就迷上了。“仿佛一見鍾情,看著色彩斑斓、千姿百態的金魚,我滿心歡喜,頓時有種帶回家養的沖動。”更令他沒想到的是,養金魚還可以補貼家用。
“當時家境貧苦,我和哥哥五分錢一尾、一毛錢三尾的買回來養,遇到問題就向鄒穆請教,很快學會了養魚的基本技術,賣魚一天能有三五塊錢收入,星期天能賣到十塊錢。若不是靠著金魚,我們家不知如何度過那些艱難的歲月!”從此,葉其昌始終對金魚秉持著一份特殊的感恩,即便後來上學、工作,他也一直利用業余時間飼養金魚,從不間斷。1985年,葉其昌被調到福州市園林處花木公司,專門負責飼養金魚,踏上專業之路。
匠心培育 蘭壽揚名
據介紹,中國金魚以花色來分約有260多種,其中葉其昌主持培育的“福州蘭壽”就有10多種,深受漁場和大衆喜愛。
而在30多年前,第一批從日本拍賣會上帶回福州交由葉其昌試驗繁殖的日本蘭壽金魚,卻産卵失敗。日方宣稱,蘭壽在日本被尊爲“金魚之王”,離開日本就不會有第二代。葉其昌自然不信這個邪,他精心照料著第二批10多尾魚,其中一尾母魚成功産卵,孵出了20000多尾小苗。
不過,當時的日本蘭壽並不符合他的審美標准。“頭部比較光滑,肉瘤比較少,我們都戲稱它爲‘和尚頭’。”這20000多尾小苗,如何才能培育出令人心儀的金魚呢?
按照當時的標准,名貴金魚應體型粗壯、頭肉發達、尾柄粗、尾巴有張力。“培育優美的金魚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慢慢飼養觀察,不斷篩選,整個過程勝過選美大賽。”葉其昌說,“挑”是培育金魚最重要的功夫,“最忙時一天要幹上12個小時,尤其夏季挑苗任務最爲繁重,一天下來,背都直不起來”。有時候,明明很看好的魚種,也可能在經曆無數個辛勞的日夜後,還是宣告失敗。飼養法則千條萬緒,他不斷實踐,風雨兼程。
到上世紀90年代,葉其昌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蘭壽金魚風格,被業界尊爲“老版國壽”。他不滿足于現狀,又大膽創新,培育出“五花蘭壽”“黑蘭壽”等品種,使“福州蘭壽”系列更加豐富多彩。
①紅頂虎頭
②黑蘭壽
③紫白蝶尾龍睛
④紅黑國獅
⑤紫龍睛紅球
注重傳統 萬紫千紅
在金魚品種的養殖、創新和交流方面,葉其昌多年來做了大量工作,受到業內人士的一致推崇。2010年,他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水族成就獎”,兩年後又獲得“水生動物飼養(金魚)一級高級技師”稱號,確立了其“福州傳統金魚培育技藝傳人”的地位。
在他的影響下,福州金魚養殖場如今已發展到近60家,養殖面積達2000多畝,年産各類高端金魚1000多萬尾、年創産值4億多元。其中不少金魚出口到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彙3000萬美元以上,占全國高端金魚出口量近八成,牢牢鎖住全國第一的位置。2013年,中國漁業協會將福州市命名爲“中國金魚之都”。“世界金魚看中國,中國金魚看福州”,成爲業內流傳的一句口號。
但在蒸蒸日上的經濟效益面前,葉其昌卻逐漸把眼光回歸到傳統品種上。“一名培育者終其一生,能夠育出少量珍品已屬不易,有的品種甚至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在他的漁場,保留了大量優秀的傳統金魚品種,比如紫蘭花蝶尾、望天球、紅頭壽星、長尾五花琉金等。
葉其昌指出,有的漁場片面追求加速生産,往往違背金魚的生長規律,冬天到了,魚卻身子太短、頭肉過大,頻頻發生栽跟頭現象。“這既影響質量和效益,也影響福州金魚的名氣和地位。”他不厭其煩地告訴弟子們,“養魚需養心,育魚先育人。”
曾經跟了葉其昌23年的徒弟李長秋告訴記者,老師對自己影響最深的,除了幹一行愛一行、不怕吃苦愛鑽研的精神,便是對傳統的重視。比如,他至今都遵循古法,在夜半時分將魚粉、面粉、酒糟配起來做魚飼料。到了春天金魚繁殖的季節,他們采摘新鮮的木麻黃葉子做巢,提高魚卵存活率。李長秋說,自己打算按照老師的建議,明年恢複更多的魚種,保護優秀傳統金魚資源。
在葉其昌看來,福州金魚在業界名氣大,但“牆內開花牆外香”,本地人知之甚少。如今,只要跟金魚有關的活動,他都不計得失勉力親爲。“金魚承載著福州的曆史文化,也體現了榕城現代生活的時尚。這是祖先留下來的寶貝,需要我們源源不斷地守護下去,讓人們在生活中體驗更多美好。”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