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堵車問題,中國可能沒有哪幾個城市不堵車吧,上下班堵、節假日堵,開車多備著點幹糧和水總是沒錯的。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僅相當于北京市的4.4%,卻擁有約539.9萬的人口,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裏7,540人。
相比之下,北京每平方公裏1289人的常住人口密度甚至略顯“寬松”。然而,在新加坡,除了交通意外、道路整修等情況,交通擁擠的場景卻並不多見。
爲何新加坡堵車現象很少見呢?
1、公共交通系統建設完善
現在倡導公共出行,綠色出行,有時候不是不願意地鐵公交,是因爲住的地方沒有地鐵,公交又要等很久,換乘還要在大太陽和寒風中走好久……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統主要由地鐵、輕軌系統和公共汽車組成。各種交通方式之間優勢互補:地鐵行駛于客流集中的交通走廊;輕軌是地鐵網的支線;公共汽車則服務于中等客流的交通要道。
最棒的是!新加坡地鐵換乘大部分都是同站台換乘,公交車站也有便捷的通道與社區、地鐵入口等相連,並且通道多爲有蓋的長廊,遮風又擋雨還不怕陽光曬黑。
當然最關心的是票價問題,監管部門會定期追蹤每個家庭的公共支出與收入的平均比例,確保票價不會過高,低收入群體還會有援助。
2、“擁車證”嚴格控制私家車的數量
深圳車牌競拍價已經超過7W了,大家都在吐槽汽車擁有一個合法上路的牌照可能會比汽車還貴。新加坡也有類似的限制,一張“擁車證”來限制汽車數量。
“擁車證”的價格與汽車的類型和排氣量大小有關,且隨著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而浮動。2013年擁車證的價格,1.6升排氣量以下的“擁車證”已近6萬新元(約合30萬元人民幣);而1.6升排氣量以上的“擁車證”已近9萬新元(約合45萬元人民幣)。
3、買車用車還有許多其它的費用
新加坡對進口新車一律征收45%的進口稅,購車還要支付一筆數額不小的登記費以及相當于汽車市場價格150%的額外費用。爲了降低廢氣排放和減少交通事故,新加坡還對舊車的使用年限有明確的規定,如汽車壽命超過10年,道路稅則增加10%,超過14年則增加50%。
新加坡通過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RP)征收擁堵費。 政府在所有通往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上都設有電子收費閘門,根據時間、車流量以及車型的不同,通過閘門上的傳感器自動從每一輛經過的汽車的預付電子卡上扣除相應的費用。收費標准約在每次0.5至6新元之間(約合人民幣2.5至30元左右。
這麽看來,不是新加坡不堵!
而是買車太貴
開車上路太貴
另外就是公共交通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