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新加坡的“上海團長”謝覺賢 受訪者供圖
來自新加坡的“上海團長”謝覺賢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上海5月14日電 題:來自新加坡的“上海團長”謝覺賢:疫情讓我更懂感恩
中新網記者李佳佳
在上海靜安區的南陽小區,居民們現在都知道,冰箱快空了的時候應該找誰,就找來自新加坡的謝覺賢。
謝覺賢是上海波特曼麗思卡爾頓酒店的行政總廚,也是鄰居們口中的“上海團長”。在上海生活的3年時間,他與當地許多食品供應商保持著緊密聯系,在疫情封控的這段時間,往日裏的“無心插柳”幫助他與社區鄰居共度時艱。
“我身邊有很多鄰居是外國人,他們的中文不好,所以遇到了一些采購方面的難題。而我自己有很多熟悉的供應商,有肉類、蔬菜等資源,所以我就想到了根據大家的實際需求,聯系供應商幫大家采購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身爲行政總廚的謝覺賢更傾向于線下購物,尤其是在選購食材和配料時。他說,對于廚師來講,親眼看到産品的新鮮度和質量是一種必要的購物習慣。當他決定承擔起“團長“重任的時候,也是感到一定的壓力,甚至有些掙紮。因爲對食物保持“挑剔”是他的本性,封控導致他無法親臨采購現場查看食物的真實狀況,爲了克服這一點,謝覺賢不斷地向食品供應商強調,務必確保食物的質量和安全。
謝覺賢是上海波特曼麗思卡爾頓酒店的行政總廚 受訪者供圖
不僅如此,作爲一名廚師,謝覺賢對于食材的選擇、保存的方法以及數量的統計都有著豐富的經驗。雖然他從未跟鄰居們透露過自己的職業,不過仍會時不時“技癢”,給予一些指導。“比如一個只有小兩口的家庭,我會建議他們該采買多少食物,要怎麽分配,食物來了該怎麽包裝儲存”,謝覺賢說自己能夠非常快速地進行食材合理性需求和數量的統計,“有的時候我會盡量幫大家做把控,避免一些多囤貨的情況,我也會告訴大家合理采買,避免浪費”。
有時候,望著買回來的莴筍,很多外國鄰居們會犯難,不知該從何下手,這時候廚師謝覺賢又“上線”了。他會到社交平台上去搜索關于莴筍的烹饪小視頻,然後發到團購的群裏,“這種視頻越簡單越好”。
“我住的南陽小區有很多外國鄰居,意大利人、韓國人、泰國人都有,平時來往相對少一些,不過最近疫情期間也促進了我們直接接觸和溝通,甚至出現了以物換物的情況,大家都很助人爲樂,我自己也深受感動。”謝覺賢回憶道,物資最緊張的時候出現在3月30日,“那時候我聽說有的鄰居家裏缺雞蛋,回家後我默默地把10個雞蛋放在了他的家門口,過了幾天,我一開門,門口居然擺放了4、5個番茄。”
別看謝覺賢身爲廚師,可是在封控期間,他也會有爲一日三餐吃什麽而犯難的時候。“我會煮一些新加坡的家常菜。比如粥裏放些肉脯、排骨湯配白胡椒、白洋蔥和蘿蔔,午餐肉炒土豆配番茄醬、肉末蒸蛋淋上生抽等,這些都是小時候奶奶做給我吃的,很久沒有吃到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借此機會和家裏人分享也很難忘。”
“疫情期間,我認識到不要把所有事情都認爲是理所當然,要更加珍惜身邊的一切,懷有感恩。”除此之外,居家的日子也讓謝覺賢對太太多了一份理解。“我的寶寶現在2歲半,這段時間我承擔了很多帶娃的工作,才意識到原來帶娃這麽不容易,也更加理解老婆的辛苦。”
謝覺賢說自己現在只有一個很樸素的願望,那就是等疫情結束後,背著孩子、騎著單車到外灘好好走一走。“就算解封了,也不能降低防疫的警覺性”,他笑著說,“如果說疫情改變了什麽,那一定是生活習慣,現在勤洗手、勤消毒、戴口罩好像已經融入了我的DNA。”(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