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與實踐》專刊2022年第5期(《民主與法制》周刊2022年第18期)
以能動檢察更優履職
深入推進涉外法治工作發展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楊春雷
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在2020年11月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檢察機關作爲國家法律監督機關,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爲指導,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以能動檢察更優履職爲大局服務、爲人民司法,深化國際司法合作,推進涉外法治工作發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維護司法主權,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
一、深刻認識推進涉外法治工作發展的重要意義
當前,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國博弈日趨激烈,國際競爭越來越體現爲制度、規則、法律之爭。有的西方國家打著“法治”的幌子,使用涉及貿易、稅收、監管、制裁的立法、執法、司法等法律手段行使霸權,對我國公民、法人實施所謂的“長臂管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法治等多種手段加以應對。要把法治應對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用規則說話,靠規則行事,維護我國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維護我國企業和公民合法權益。”①
(一)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充實法律工具箱,是有效應對挑戰、防範風險,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必然要求。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既面臨重大曆史機遇,也面臨複雜嚴峻的風險挑戰。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從未停止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從未停止對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顛覆破壞活動。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重大風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走向世界,以負責任大國參與國際事務,必須善于運用法治。在對外鬥爭中,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領法治制高點,敢于向破壞者、攪局者說不。”中國不觊觎他國權益,不嫉妒他國發展,但決不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對于西方敵對勢力,我們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發揚曆史主動精神,堅定鬥爭意志、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面對嚴峻形勢和鬥爭任務,要敢于出擊,勇于取勝。一方面,要加強立法、執法、司法機關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加強涉外立法的針對性,制定和細化目前急需的涉外立法。針對國際條約國內適用、反海外腐敗、反幹涉等重點問題,及時出台法律規定,爲涉外鬥爭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撐。另一方面,要加強國內立法、執法、司法機關與外交、商務、援外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及時了解掌握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權益保障的最新情況,加強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範風險等重要領域立法,加快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立法,完善相關司法解釋,保障我國公民、法人的正當合法權益。
(二)提升涉外執法司法效能,加強統籌協調,是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更好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全球貿易正面臨地緣政治風險疊加貿易保護主義、疫情蔓延等多重負面因素影響,下行風險突出。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始終保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外貿外資高速增長。2021年吸收外資數額再創曆史新高,資本市場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投資者。這些改革發展穩定的成果離不開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發展環境越複雜越要強調法治。隨著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外國公民、企業來華數量大量增加,中國公民、企業“走出去”規模也在日益增長,涉外經濟糾紛、外國人非法居留、非法入境、非法就業等問題也日益突出,高水平的涉外執法和司法機制有利于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也有利于提升中國國際形象。一方面,要加強行政執法機關與司法機關的支持配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辦理案件,統一法律適用標准,充分尊重當事人權益,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之間的銜接,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強涉外執法司法合作,與有關國家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加強共管合作,通過國際刑警組織、引渡協議、國際司法協助條約、異地追訴、勸返、追贓等方式提高涉外執法司法效能。
(三)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進入新時代,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威脅上升,人類社會正處在又一個十字路口。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與發展是我們的共同事業,公平正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共同追求。”“我們應該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回答了“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怎麽辦”的時代之問。當前,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已經成爲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載入了黨章和憲法,而且多次寫入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重要文件,極大豐富了我國在國際法治領域的理念和實踐,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顯著提升。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國際社會捍衛人類文明重要成果、維護持久和平與共同發展的堅實保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方面要繼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強涉外法治體系建設,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國,向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法治方案。另一方面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強國際法運用,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二、牢記“國之大者”,堅持守正創新,以依法能動檢察履職推動涉外法治建設
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對外開放深入推進,需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檢察機關立足法律監督職能,既要有“國之大者”的全局意識和戰略眼光,堅持從大局看問題、從長遠看問題、從戰略上看問題;也要有“國之大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擔當,敢于鬥爭、善于鬥爭,把檢察辦案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局,爲高水平對外開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優的檢察貢獻。
(一)創新檢察機關主導的涉案企業合規中國路徑,促進民營經濟平等保護,服務保障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産權和合法權益,加快推進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強化企業合規意識,保障和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當前外部環境特別是疫情沖擊給企業、特別是民營外貿企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司法實踐中,有的涉案企業是家族式經營的民營企業,因負責人被抓、被判刑無法正常生産經營,甚至導致企業倒閉、工人下崗。爲進一步穩企業、穩預期、保就業、保民生,避免辦一個案子、垮一個企業、下崗一批職工,最高人民檢察院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並持續落實“對企業負責人涉經營類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提出適用緩刑建議”的政策。自2020年3月起,先後部署兩期涉案企業合規試點工作,要求檢察機關在辦理涉企刑事案件時,要落實好“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在擬依法不捕、不訴或者提出輕緩量刑建議的同時,督促涉案企業做出合規承諾、落實合規整改,做實既“厚愛”又“嚴管”。爲防止以虛假合規逃避刑事罪責,2021年,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財政部、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全國工商聯等八部門共同成立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理委員會,統籌協調推進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相關工作,強化監督,避免合規改革成爲涉案企業的“免罰金牌”,切實做到客觀、中立、專業、公正,促進、確保涉案企業“真整改”“真合規”。目前,檢察機關主導的中國本土化涉案企業合規工作有效推動了營商環境優化,促進了民營經濟平等保護,爲運用國際規則服務企業“走出去”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切實有力的司法保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認同。檢察機關將全面推開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落實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把平等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做得更實,促進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二)立足法律監督職能,推動“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充分協調發展,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治保障。“一帶一路”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准確判斷國際形勢新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于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需要良好法治營商環境。中國堅持開放包容、互利互贏,願同各方一道,積極開展國際法治合作,爲建設開放型經濟、促進世界經濟複蘇提供法治支持。檢察機關主動將“四大檢察”“十大業務”放到“一帶一路”大局中謀劃推動。一是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犯罪、網絡犯罪、毒品犯罪等影響人民群衆安全感的犯罪,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平安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二是強化對涉“一帶一路”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維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提高執法司法工作質效。三是依法開展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産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守護“一帶一路”的藍天、碧水、淨土。四是在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的領導下,推進“一帶一路”廉潔建設,不斷加大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力度,發揮“缺席審判”等特別程序的作用,一批外逃貪官的違法所得被依法裁定予以沒收,讓腐敗分子無利可圖、無處可逃。檢察機關將繼續發揮法律監督職能,運用法治手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爲更加有力地應對全球性挑戰貢獻智慧和力量。
(三)深化國際司法交流合作,講好中國法治故事,爲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檢察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法治手段開展國際鬥爭,把拓展執法司法合作納入雙邊多邊關系建設的重要議題,延伸保護我國海外利益的安全鏈;要加強法治理論研究和宣傳,總結我國法治體系建設和法治實踐的經驗,闡發我國優秀傳統法治文化,講好中國法治故事,提升我國法治體系和法治理論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②檢察機關主動將檢察工作放到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謀劃推動,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與各國司法機關加強合作交流,共同提升打擊犯罪的能力和水平,爲推動世界法治文明繁榮發展貢獻中國檢察力量。一是依托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金磚國家總檢察長會議等雙邊多邊交流合作機制,加強信息溝通和交流培訓,形成打擊犯罪的國際共識。先後與各國聚焦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犯罪,打擊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犯罪,打擊網絡犯罪,打擊人口販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打擊腐敗犯罪等主題,深入交流,強化國際司法合作。二是以生動的案事例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播中國法治好聲音。201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同志以“全面依法治國的中國方案”爲題在新加坡總檢察署發表演講,向新加坡同行介紹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法治道路的發展曆程和中國檢察制度,有力促進了中新兩國司法交流合作。三是探索總結中國特色的檢察實踐,向國際社會治理貢獻中國檢察智慧。近年來,檢察公益訴訟走出了全新的中國特色保護公益之路。最高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廳與歐洲環保協會等國際組織密切交流,向世界自然保護大會宣傳介紹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檢察經驗,受到巴西等國家環境執法機構和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環境保護專家的充分肯定。檢察機關將繼續鞏固雙邊多邊合作機制,深化國際司法交流合作,提升涉外案件辦理質效,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檢察力量。
三、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以高質量檢察履職推進新時代涉外法治工作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法治體系建設正確方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法治爲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法治體系建設全過程。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是紮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法治體系,不能被西方錯誤思潮所誤導。檢察機關按照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檢察工作總要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牢記“國之大者”,圍繞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轉變理念抓辦案,以高質量檢察履職深入推進新時代涉外法治工作創新發展。一是持續提升法律監督工作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找准切入點和著力點,全面履行打擊、預防、監督、服務、保護等職能,構建功能多元、方式多元、效果多元的司法體系,保障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二是依法平等保護中外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優化辦案方式方法,理性平和文明規範司法,妥善處理當事人訴求,努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三是充分運用檢察國際合作機制平台,加強與各國檢察機關、執法司法部門的交流與溝通,深化合作機制,創新合作方式,依法懲治跨國(境)犯罪。四是牢固樹立戰略思維、全球思維、創新思維,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省份和節點城市檢察機關的跨區域檢察合作,進一步優化工作模式,形成合力,增強服務保障效果。五是大力加強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案例評選、專題培訓、中外檢察官交流等形式,提升檢察官辦理涉外案件的能力,充實涉外法治人才隊伍,爲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貢獻更多檢察智慧和力量。
新時代新征程,對深入推進涉外法治工作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檢察機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深入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更加注重系統觀念、法治思想、強基導向,在推進涉外法治工作創新發展中依法能動更優履職,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①習近平:《爲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營造良好法治環境》(2019年2月25日),載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56–257頁。
②參見習近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載《求是》2022年第4期,第9頁。
編輯:歐達苑 蘆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