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64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以鐵騎征服世界;如今,忽必烈後人胡鳳鳴卻是以武治心走八方,以太極來征服世界。
胡鳳鳴,1949年10月生,漢族,大專文化,永年縣廣府鎮東街人,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其父胡金山是武式太極拳名家郝月如的外孫。胡鳳鳴幼得家傳,13歲獲邯邢地區武術運動會少年組太極拳和劍術第一名。1963年,始向姚繼祖學習太極拳,後成爲他的入室弟子。1971和1973年兩次參加河北省武術比賽,獲太極拳、劍優秀獎。1972年爲響應國家普及武術運動號召,胡鳳鳴來到永年縣城關東街小學和城關公社中學教授太極拳。2000年,在江西上饒舉辦的第三屆全國武術之鄉比賽中,胡鳳鳴獲傳統太極劍一等獎。
現在的胡鳳鳴大師,已經是中國武術八段,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盡管各種榮譽加身,但胡大師始終初心未改,致力于太極拳文化的推廣普及工作。2005年,胡鳳鳴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傳授武式太極拳,學員多達200余人。他新收的入室弟子龍嘯,不遠萬裏從珠海來到永年拜師學藝。談起師傅,龍嘯十分敬佩,他說:“沒有跟隨師父之前,我練過多家拳法,但身體始終得不到舒展,後來拜入師父門下後,在他的指導下練習拳法,馬上就覺得氣血通暢了。”
胡鳳鳴經常到海外授拳傳藝,足迹遍布東南亞各國。因此,他多次受到國外習武之人的挑戰,他們都想來試一試太極拳究竟是真才實學還是花拳繡腿。
2005年7月,胡鳳鳴在在新加坡教授太極拳。一位自稱練過百家拳法的年輕人,認爲太極拳也不過如此,不顧胡鳳鳴正在授課,當堂向他提出挑戰。年輕人桀骜不馴,提出要跟胡鳳鳴摸摸勁兒。衆所周知,要想練好武功,就必須摸到練拳獨有的勁兒,這種勁兒不是指平常的體力,而是習武中的功力。胡鳳鳴本不想應戰,但是轉念一想:若是不應戰,在國外恐難服衆,走出國門我代表的就是祖國的形象了。所以,胡鳳鳴答應了。兩人互相示意後,正式開始比武。
此時,胡鳳鳴精神高度集中,全身保持平衡均整,已求達到一觸即發之力。果然,那位年輕人剛剛將手放在胡鳳鳴的手腕上,就被甩出了幾米遠。比武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年輕人不服,稱自己一時大意,還要再比。可第二次挑戰還是輸了,忿忿不平的離開了場館。授課結束後,胡鳳鳴在回賓館的路上受到了埋伏。一個從身後摟抱住他,讓其他人在前面攻擊。胡鳳鳴一個過肩摔讓對手沒有得逞,一行人全部上前也被他靈活閃過。對手始終雖敵不過胡鳳鳴,但也不肯罷休,最後驚動了地方警察,此事才得以平息。
兩個月,胡鳳鳴又來到吉隆坡授拳講學,此前埋伏他的人中的一個也追隨他來到吉隆坡。不過,這次這個是誠心佩服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要跟胡鳳鳴以武會友,學習太極拳。胡鳳鳴笑著接受了,說:“那咱們兩人是不打不相識呀。”
同年7月,胡鳳鳴受中國武警散打副總教練周玉明之托出任新加坡散打隊的教練,爲參加東南亞散打比賽的人員培訓。胡鳳鳴爲讓這些學員們打好基礎功,要求他們練大杆,並借鑒太極拳原理,訓練他們在對手出腿時順勢而爲,借力打力。同時要求學員迅速淩厲取勝,抓住一切機會攻擊對方。那一年散打比賽,從來沒有拿過金牌的新加坡對,在9個級別的比賽中獲得5項金牌。
此後,胡鳳鳴又多次前往別國,傳播太極拳術和文化。他說:“習武之人,不能囿于一方之地,要以武治心走遍天下,發展太極事業、弘揚太極文化。”
此次,胡鳳鳴帶領衆弟子來參加太極拳交流大賽,他說:“希望借此活動,大家可以互相切磋技藝,助推太極拳進一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表示參賽之余,他還要帶領弟子們去尋訪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陳家溝。對于陳家溝,這無數太極拳大師及愛好者們心中的聖地,胡鳳鳴也是心馳神往,他說:“天下武術是一家,太極拳更是一家!武式和陳式太極拳一脈同枝,我去陳家溝是去‘走親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