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這一天,何以成了世界性的節日符號?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電 題:這一天,何以成了世界性的節日符號?
中新社記者 黃耀柏
除夕已至,辛醜年春節即臨。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中最受人們重視的佳節。就在昨天,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2021年春節團拜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專門向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拜年。
今天(除夕)上午,習近平主席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就中國牛年春節相互拜年。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發布農曆新年賀年視頻,感謝華人的抗疫貢獻。歐洲多國政要紛紛向當地華人祝賀新春。美國郵政總局、法國郵政公司分別發行紀念郵票。在中國民間俗稱的“過年”“過大年”,如今已成爲世界性節日符號。
資料圖: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紐約帝國大廈爲中國春節點亮紅色燈光。當日,在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的支持和推動下,紐約帝國大廈、世貿中心等地標共同爲中國春節亮燈。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人脈氣血凝結,傳承文化習俗
百節年爲首,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第一天,因這個節日與依據農事農時編制的“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節氣“立春”時間相近,中國人將這一天視爲“一元複始,萬象更新”的日子,還被引申解讀爲“扔掉憂愁,擁抱新禧”最佳時候,對今年來說更是標志著疫情肆虐的庚子年正式結束。
作爲中國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習俗,春節是隨著時代變遷及地域的不同而不斷豐富和更新的。
從時間上說,春節起源于原始部落時期的“臘祭”,形成于公元前兩百多年的漢代,經唐宋發揚,有文字記載的曆史迄今已逾兩千年,後世傳承從未中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同時,在這源遠流長的傳遞中,春節的內涵也獲得中華各民族人民的不斷融合與豐富。春節見證了中華民族滄桑之變,深烙著中華文化的印記,凝結了中華民族的人脈氣血,最後成爲中華民族共同的佳節。
資料圖:圖爲美麗的花燈將上海豫園商城裝飾一新,張燈結彩、炫彩流光的美景吸引市民和遊客前來打卡遊玩。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從空間上說,春節從中原一域發展到整個中華大地,並隨中國對外交往的步伐,傳播到周邊國家和地區,成爲東亞文化圈中重要的文化符號。如今,更因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增強,全面走向世界。從歐羅巴到亞美利加,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海外華人社區唐人街到美國紐約市中心的時報廣場、英國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從只是華人族群的節日到許許多多“洋面孔”加入、一些國家和地區將之列入法定節假日,春節的內涵更豐富,被賦予更多現代的、國際化元素。
春節正以勃勃生命力,成爲世界的節日。
資料圖:圖爲河南鄭州主要街道裝扮上新年彩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曆法交流並用,中西文化合璧
在中國古代,春節的稱謂很多,有“元旦”“元日”“元辰”“元正”“新正”等等。特別是“元旦”這一稱呼,在今天已成爲另一個節日的專屬名字。
將“春節”和“元旦”分列爲兩個節日是1911年辛亥革命後的事。在結束漫長封建帝制後,當時的南京臨時政府采取中國曆法(陰曆)和西洋曆法(公曆)並用方式,孫中山爲了“順農時”“便統計”,將陰曆正月初一定爲春節,將公曆1月1日稱爲新年。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正式采用“公曆紀年法”,確定農曆正月初一爲春節,公曆1月1日爲元旦,沿用至今。
使用公曆紀年,但又保留了對農事具有指導作用的農曆和二十四節氣,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對接的一個有益探索。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桢先生還專門撰文向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解讀介紹,爲什麽陽曆、陰曆和二十節氣要結合起來使用,蓋因各有優劣,哪一個都非盡善盡美也。
春節和元旦的分置,公曆和農曆的並用,可謂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展示了中國人對世界優秀文化的學習精神和創造性的吸收能力,彰顯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性,是中國與世界文化接榫的一個經典範例。
資料圖:圖爲“90後”湘菜傳承人戴勇攀耗時近6小時烹饪100道湘菜,邀請參觀者與民衆一起品鑒這豐盛的湘菜盛宴迎接南方小年。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中國擁抱世界,春節走紅全球
就在一個多月前的2020年12月29日,泰國內閣決定,在2021年增加8個特別法定假日,其中包括中國農曆春節,這是泰國政府首次將春節列爲該國法定假日。
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周邊的越南、朝鮮、韓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北美的加拿大、美國,非洲的毛裏求斯等近20個國家已將春節列入該國整體或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
中華文明對世界的影響雖不是從春節文化開始,甚至在早期的對外交往中,西方世界接受、欣賞中華文化的主要元素裏也沒有春節,但春節民俗早已跟著鄭和的船隊和闖蕩世界的華僑華人走出了國門。只是那時,充滿傲慢和偏見的西方連馬可波羅對東方的講述也不相信,又怎會重視被其視爲“愚昧、封閉、頑固、守舊”的華人和中華文化呢?即便到了本世紀初,當英國皇家海軍的一名退伍軍官加文·孟席斯在他的著作《1421:中國發現世界》和《1434:一支龐大的中國艦隊抵達意大利並點燃文藝複興之火》提出,“中國人最早繪制了世界海圖,中國人先于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正是鄭和的船隊給歐洲帶去大量的新知識,才催生了文藝複興”這樣的觀點時,英國《衛報》也驚呼孟氏的觀點“石破天驚,震驚世人”,《泰晤士報》評價說“構思偉大,觀點駭俗”。
德國著名的曆史哲學家斯賓格勒說:“各種不同的文化都是不同文化靈魂的表現。”作爲一種民俗文化,春節文化傳遞出的喜慶感、和平性、包容性、時令性和大衆參與性拉近了中國與世界人民的距離。
綜觀中國與世界交往的曆史,中國擁抱世界的常態方式是和善的、友好的、誠信的、文明的,是給予多于索取,利他高于利己,這是中華文明的本質和靈魂決定的。特別是今天,當中國成爲全球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時,當中國出境人數和接納境外人數雙雙突破1億人次時,當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人類尤須同舟共濟時,中國積極擁抱世界,就是對世界的奉獻。
這是一個人類命運與共、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成爲孤島的全球文明時代。在這樣一個全球化時代,世界擁抱春節——這個給人歡樂、友愛、團結、互助的節日,作爲時間標尺與文化符號必將加速融入多元文化、文明互鑒的進程。(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