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航運業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重要紐帶。
近年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交通運輸業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生産工作,爲穩住經濟大盤、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全球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了堅強優質的航運服務。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要進一步凝聚共識、深化創新、加強合作,以綠色、低碳、智能引領航運業高質量發展。”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趙沖久表示。
在7月11日舉行的中國航海日論壇主論壇暨中國航海日活動周啓動儀式上,來自主管部門、科研院所、涉海企業的嘉賓齊聚一堂,共話行業綠色、低碳、智能發展經驗、未來機遇,爲海運業高質量發展獻智獻策,爲建設海洋強國、航運強國,邁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新步伐彙聚力量。
順勢而爲
推進航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航運是典型的重資産行業,周期性特征明顯,提高“穿越周期的能力”,是航運企業持續經營、健康運營的關鍵。
招商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缪建民認爲,要想穿越周期,有兩個條件:一是對周期的預判,變在變前,提前爲可能遇到的變化做好充分准備;二是強身健體,提高抵禦風險和周期波動的能力。除航運業原來固有的行業周期外,目前行業內最大的風險和挑戰,在于能否有效順應全球範圍內的碳減排趨勢。
爲此,缪建民建議,航運企業必須從戰略角度提前謀劃,推動適應低碳的戰略轉型。
要優化結構。配合國家産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和節奏,調整優化企業的業務結構(貨種結構)和船隊、船型結構,逐步將服務傳統化石能源、高耗能産業的業務規模和資産規模調整至合理區間;與此同時,發展、開拓新能源業務。
要跟蹤技術。通過多種途徑形成觸角,跟蹤、掌握新能源技術發展趨勢。在跟蹤過程中,要明確定位、充分論證,大膽實驗、嘗試,爭取在新能源與清潔能源的應用上不掉隊。
要培育能力。産業結構調整不僅會帶來業務結構的調整,也會催生新的競爭格局。在此背景下,航運企業的能力也要跟上,與之匹配。
據悉,招商局航運板塊正在開展一系列低碳航運行動計劃:以加快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爲核心,推動以LNG、新能源爲主的低碳船舶替代和大型化、輕量化標准船應用,實施源頭減排;以綠色航運管理和綠色船舶改造等,實施過程減排;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探索末端減排可能。在港口碳減排方面,招商局以碼頭綠色改造實施技術減排,以自動化場景應用、數字港口建設推動管理減排,以綠色港航服務助力港區碳減排。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推進航運數字化、智能化同順應碳減排趨勢一樣,對推進航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航運業基礎性、引領性作用,保障全球物流供應鏈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萬敏看來,作爲全球經濟“晴雨表”和千行萬業“鏈接者”的航運業,必須更加全面准確貫徹新發展理論,順應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新趨勢,推動自身變革,促進行業朝著更加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進而維護和保障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
在航運數字化探索過程中,中遠海運集團應用大數據技術構建起數據集成平台,不斷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率先推進區塊鏈技術在航運業應用,牽頭組建了行業區塊鏈聯盟“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目前,GSBN平台已經推出了無紙化放貨和區塊鏈提單兩款産品,有力地提升了物流效率。其中,無紙化放貨將進口單證辦理時間從24至48小時縮短到4小時,已在國內11個港口穩定應用,並推廣至新加坡、林查班、鹿特丹等地;區塊鏈提單已進入商業推廣階段,並于6月正式獲得國際保賠集團認可,後續將延伸到危險品證書、裝箱單、商業發票等應用場景。此外,中遠海運集團還上線了可視化航運電商平台Syncon Hub,投入使用IRIS 4全球集裝箱管理系統、內貿電商平台、船視寶、船貨易等,持續推進碼頭5G數字化轉型場景落地。
強化支撐
打造高質量港航設施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推動傳統制造模式和産品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智能裝備、智能制造、智能運維在全球範圍迅速興起。
作爲我國船海領域的骨幹力量、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力量、海洋裝備發展的引領力量,中國船舶集團勇當船舶工業綠色低碳智能發展的“領跑者”。
“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爲引領,以服務國家戰略爲己任,面向行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領軍企業技術資源優勢和引領産業鏈發展的重要作用,聚焦綠色智能重大戰略領域,解決了一系列關鍵瓶頸問題,推動我國綠色智能船海裝備設計制造能力實現跨越發展。”中國船舶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表示。
據悉,中國船舶集團完成了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系列化研制,打破韓國長期市場主導並實現反超,引領LNG産業鏈高質量發展;研發建造的雙燃料超大型集裝箱船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推動我國船舶工業加快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智能船舶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交付了全球首艘智能散貨船“大智”號、40萬噸級智能超大型礦砂船(VLOC)“明遠”號、30萬噸級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凱征”號、全球首艘智能13500標箱集裝箱船“中遠海運荷花”號等一批高技術智能船舶,實現全球引領。
作爲特大型涉海央企,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因水而立業,依海而興業,曆經1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爲我國港航疏浚、海洋重工、現代航運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貢獻者。
“中交集團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驅動企業轉型發展的核心位置,依托自身科技創新優勢,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不斷搶占航運技術領域的空白點、制高點。”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彤宙表示。
據介紹,中交集團自主擁有的離岸深水港建設、超大跨徑橋隧建設、河口深水航道治理成套技術、集裝箱自動化碼頭裝卸系統等關鍵技術全球領先,已具備在世界任何地方建設港口的能力。中交集團還承擔了智慧海事、數字航道、智慧港口等各類智慧交通項目500余項,是全國乃至全球航運科技的先行者、示範者、引領者。
中交集團還打造了“天鲲號”等一批世界知名的航運裝備,所屬振華重工港機産品已進入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是世界公認的港口機械領軍企業;在港口航道工程、海工裝備制造、跨海通道等領域擁有設計、建造、運營的全産業鏈能力,是世界最大的港口設計、建設和疏浚企業;自動化碼頭技術不僅在青島港、廈門港、天津港、廣州港等國內大型港口推廣應用,也走出國門,爲荷蘭鹿特丹港、美國長灘島港、英國利物浦港等全球重要港口提供服務。
智領未來
多點突破核心技術
智能航運作爲世界航運發展的新趨勢,正在快步走來。爲了把握未來和做好決策咨詢,中國航海學會組織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等20余家單位合作,承擔了《中國智能航運技術與産業化發展路線圖》項目。論壇上,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寶晨發布了《中國智能航運技術與産業化發展預測》(簡稱《智能發展預測》)。
據悉,預測基于船舶航行安全輔助決策技術、船舶機電設備運行監測與健康管理技術、智能航行船舶高可靠機電控制技術等22個關鍵問題方向。
其中,預計我國在“十四五”期可以實現的關鍵技術占比爲7.4%,“十五五”期可以實現的占比爲74%,其余的18.5%都可在“十六五”期實現。在關鍵核心技術中, 我國在很多方面基本上接近了國際先進水平,進入了世界第一方陣,但基礎不牢,壓力和挑戰較大。制約我們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政策、法規、標准不完善、不健全,研發投入和基礎設施條件受限。
張寶晨認爲,必須加快發展進度,努力在多方面突破核心技術,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不斷補齊短板。
基于上述預測,如果我國能夠針對制約發展的因素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可以設定以下中長期發展目標:到2025年,中國智能航運技術與産業化總體上可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船舶智能航行法規取得重大突破,輔助駕駛技術實現規模化應用,遙控駕駛和自主駕駛技術實現多樣本應用;到2035年,智能航運技術與産業化總體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充分智能化的航運新業態基本形成,沿海遙控駕駛、自主駕駛船舶占比超過30%;到2050年,智能航運技術與産業化可以全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高質量的智能航運體系,智能化網絡化航運服務供給覆蓋全球。
《弘揚新時代航海精神的倡議書》發布
論壇上,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兼水運局局長、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李天碧宣讀了中國航海日活動組織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中國海員建設工會、中國航海學會、中國海洋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船東協會、中國港口協會、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等共同發布的《弘揚新時代航海精神的倡議書》(簡稱《倡議書》),號召航海領域各有關單位和全體從業人員深刻認識、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不畏艱險、求真務實,同舟共濟、包容合作”的新時代航海精神。
《倡議書》指出:一是要深入學習新時代航海精神。各分支機構、各地方學會及全體會員、廣大航海科技工作者和航海從業人員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深入學習領會新時代航海精神,在深入學上走先走實,把價值引領變爲行動自覺,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是要努力踐行新時代航海精神。全體會員、廣大航海科技工作者要以實際行動展示新時代航海精神的強大生命力,以工作業績闡釋新時代航海精神的強大感召力,在平凡的崗位上磨煉自身的過硬本領,在奉獻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踐行新時代航海精神。
三是要大力宣傳新時代航海精神。廣大涉海工作者是新時代航海精神的倡導者、實踐者、承載者和傳播者,要積極參加中國航海日系列活動,主動參與弘揚航海精神的文化工程,廣泛參與航海科普教育、航海典型人物宣傳、航海知識大賽等活動。
作者丨王肖豐 記者 李思穎
圖片丨中國航海學會
編輯丨郭琪
審核丨周獻恩
監制丨孫英利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商務:010-6529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