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新區智能電子設備制造産業。記者周密攝
中關村電子城、國藥中生血液制品基地、希爾頓酒店、新加坡豐樹物流、國際生態養生城……一個個重大項目如雷貫耳;江鈴新能源汽車、東風雲汽、普洛斯……一顆顆潛力“新星”星羅棋布,5年來,雲南滇中新區(以下簡稱“新區”)騰起項目建設大熱浪,挺起了經濟發展“脊梁”。
5年來,新區始終堅持抓龍頭、促集聚,發展動能顯著增強,構建起布局合理、錯位發展、特色鮮明的現代産業體系,形成落地一批、建設一批、投産一批的良好發展態勢,以一座“産業新城”的姿態,飽蓄動能駛入高質量發展的航道。
精妙布局
爲大發展打好基礎
處在變局中的世界宛如一個巨大棋盤,要從中殺出一條坦途,不得不謹慎抉擇,卻又必須快速決斷。此等棋局,既考驗定力,又考驗眼力。
縱觀全盤,新區局勢如何?從設立之日起,新區就承載著推動全省産業發展、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的重任,産業在新區開發建設中占有極爲重要的地位。
——主線明朗,脈絡清晰。産業發展和一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産業發展基礎息息相關。精准的片區功能定位、科學的産業發展布局將在推動産業又好又快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
新區以高質量發展爲引領,大力實施“533”産業發展戰略,做大做強汽車及高端裝備、石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5大高端制造業集群,培育發展高端商務和總部經濟、商貿及現代物流、旅遊和健康服務3大現代服務業集群,高水平打造安甯工業園區、楊林經開區、空港經濟區3大千億級産業園區平台,著力構建布局優化、分工合理、錯位發展、特色鮮明的現代産業體系,以項目大建設推動新區實現大發展。
——産業高地,星羅棋布。隨著一批産業項目紛紛進駐,依托資源禀賦和産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進一步明確了各大産業的發展定位,逐步形成了具有新區特色的産業空間布局,培育了以“四車一中心”、臨空産業集群、石化産業鏈集群、國門商圈現代服務業集群爲代表的多個産業聚集區。
安甯市圍繞石化産業集聚集群,同步引進新材料、裝備制造、商貿、文旅等項目,産業結構不斷提升,千億級工業園區規模進一步壯大。嵩明縣聚焦汽車産業延鏈強鏈,同步引進裝備制造産業和文旅産業,産業規模持續擴大。空港經濟區依托臨空區位優勢建鏈成群,重點引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物流、高端商務和總部經濟等産業。
——兵強馬壯,勢頭強勁。重大項目建設快馬加鞭,一批高精尖項目也是你追我趕。中石油項目累計實現産值1210億元,雲天化聚丙烯和異辛烷建成投産,祥豐30萬噸合成氨點火試生産,北汽(昆明)新能源汽車項目具備量産能力,通過國家工信部生産准入審查。江鈴新能源汽車下線新能源乘用車950輛。東風雲汽一期試生産車輛900余輛,雲南轎車制造實現“零”的突破。引入中關村電子城、京東方、氮化镓、中國中藥、國藥中生、普洛斯、雲南出版集團等項目,産業優勢日益突出。
可以預見,精妙布局下,發展新動能正在醞釀。
項目雲集
絕不是偶然
重大項目雲集,接連落子新區,爲什麽?靠什麽?
除了看好新區在發展戰略中的重要角色,對未來新區成爲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點的判斷外,還有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那就是新區在産業、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從稅收扶持、用地保障、人才引進、科技創新、上市融資等方面幫扶企業做大做強,逐漸凸顯新區後發優勢,著力打造面向我國西南地區和南亞東南亞的政策窪地及投資高地,集中力量培育“産業尖子”,提高産業發展競爭力。
衆多項目紛紛落地新區,從簽約、開工到投産,見證的是新區服務項目建設不斷創新、環境持續優化的“滇中速度”。
衆所周知,項目建設既是“穩定器”,更是“推進器”。然而,一個項目要落地,有著繁複的審批程序,也可能遭遇不少難以預料的困難。如何解決這種桎梏,提升項目落地效率?新區在推進過程中總結了兩大 “妙招”:
其一是優化審批環境,當好“服務員”。以“環節最少、效率最高、服務最優、風氣最好”和“服務無距離、業務無差錯、工作無積壓、企業無投訴”爲工作目標,著力提升企業獲得感。
其二是優化配套,當好“領航員”。加強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動態監測,對重大項目逐個精准調度,做到每個項目有人管、每項環節有人抓,確保按時序進度完成建設任務。
正是新區將企業視爲“自己人”,將項目視爲“心頭肉”,將心比心,才會從“痛點”出發,主動提出解決之道。
昆明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輝對此深有體會:“新區對提出的困難和問題,回複中從來不說‘不’,行動上總追求‘快’,第一時間幫助我們解決。”
幫,就要幫在難處。京東方是重點項目,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項目服務小分隊駐點零距離服務,那段時間,新區工作人員幾乎天天和他們“泡”在一起,及時高效在一線解決各種問題,當了解到該項目存在電力專線方面困難時,新區負責人立即協調解決,有效保障項目建設進度,確保項目早投産達效。王輝感慨萬千,“‘保姆式服務’不是空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對于這種高效又暖心的服務,我們由衷點贊。”
從不說“不”的背後,飽含了新區廣大幹部爲推進項目所付出的艱辛和汗水。“項目建設怎麽支持都不爲過!”這是新區人的共識。以問題爲導向攻堅,全員抓項目。在新區,有一股“舉全員之力、動全員之策”抓項目的氛圍。
除了主要領導親自抓,還做到了一個項目“一套班子幫扶、一張圖紙作戰、一套清單管理、一個小組代辦、一個微信群調度”的“五個一”服務模式,形成人人抓項目、項目人人抓的局面。
扶上馬
還要送一程
如何做大做強實體經濟,考驗著政府與企業的智慧和能力。
新區制定了優于西部其他新區、具有滇中特色的普惠性招商引資政策,並針對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及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實行“一企一策”制度,從稅收扶持、用地保障、人才引進、科技創新、上市融資等方面幫扶企業做大做強,逐漸凸顯新區後發優勢,著力打造面向我國西南地區和南亞東南亞的政策窪地及投資高地。
新區緊密結合《雲南省推進企業上市倍增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瞄准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准上市企業,組織申報一批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的重點骨幹企業入庫培育,進一步優化完善綜合扶持政策,推動重點企業加速成長,扶持推進更多新區企業上市融資、做大做強。
優化完善産業培育扶持機制,對已入區企業從企業規模、管理模式、經營業績、創新能力、增長潛力等方面遴選認定行業領先、競爭優勢明顯的骨幹企業和可持續發展企業,通過政策支持、財政扶持、優先配置關鍵資源等方式,支持鼓勵企業提升産品質量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此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孵化器和雙創基地等創新平台建設,重點推進互聯網科技産業園、信息産業城等項目建設,高標准打造滇中科技創新園,積極開展臨空産業園“産業大腦”平台試點建設,推動産學研各方開展深度合作和就地成果轉化運用,全力打造全省科技創新示範高地。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爲春。”中小企業的數量、發展的活力和潛力,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落實好省委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22條和省政府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2條等系列政策,推動傳統和低端産業轉型升級,吸引鼓勵民間資本擴大投資,支持重點企業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逐步培養一批民營骨幹企業,把新區的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新區一位負責人如此總結:“服務項目不分大小,查辦問題不留死角,解決難題不留釘子,企業滿意服務至上。” 如此姿態,如此決心,怎不令人心潮澎湃。當項目會戰奏起凱旋之聲,當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襲來,當項目立區的路徑愈發明晰,我們從未如此自信地邁入下一段征程。
記者李思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