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使用死刑的國家越來越少。即便是仍在堅定地使用死刑判決的中國也已在致力于減少死刑的使用。
2008年,人權組織負責人指出,由于繼續支持死刑,美國已成了“全球的棄民”,成了緊隨中國、伊朗、沙特阿拉伯之後的全世界第四大死刑執行國。
從1977年恢複死刑以來,美國已有1385名罪犯接受了絞刑、槍決、毒氣處決、電刑或致命性注射。
根據一名曆史學家的說法,“(支持)死刑和(較高的)謀殺率、監禁率一樣,彰顯了美國與其他發達民主國家的不同”。
不過,美國的刑事司法領域出現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趨勢:死刑判決數量自2009年開始減少。2008年的死刑判決是111例,達到自1976年恢複死刑以來的最低點。
大部分資料顯示,在可以選擇適用不得假釋的終身監禁時,保留死刑制度的各州陪審員和法官都更傾向于避免使用死刑。
美國死刑判決使用的減少可以歸因爲一系列因素,包括因受不實指控而被無罪開釋的人的數量增加。
僅在2013年,就有87名遭到不實指控的人被無罪開釋,創曆史新高。
很多不實定罪都是由執法機關發起的,或是警方和檢方通力合作的結果。
2014年2月,華盛頓州州長宣布,他在任期間不會執行死刑,這是過去幾年內第三個做此聲明的民主黨州長。
同20世紀90年代死刑執行高峰期相比,到2014年,死刑判決跌幅超過60%。
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促成了死刑判決數量的減少,尤其是,死刑違背了反對殘忍和不尋常懲罰手段的第八修正案。
來自廢除死刑組織的壓力已經迫使大部分藥品提供者停止生産用于致命注射的傳統“死亡雞尾酒”。
由于美國的廠商不再生産此類産品,刑期已定的處決不得不臨時拼湊,導致執行時間過長。
例如,2014年1月,在俄亥俄州實施的一次注射死刑使用了之前從未用過的混合藥劑,致使死刑過程持續了25分鍾。
該名罪犯的律師曾試圖阻止行刑,稱該試驗性方法會導致“醫學上被稱爲空氣饑餓的現象”,令罪犯在掙紮求生之余經曆“極度痛苦和恐懼”。
2014年7月,死刑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此次耗時1小時57分的注射死刑發生在亞利桑那州,受刑者叫約瑟夫·R·伍德,是名殺人犯。
按照原本的設計,行刑過程約15分鍾。
這次超時事故激起了關于死刑藥物類型和來源的議論,並迫使亞利桑那州暫停執行死刑。
目睹伍德受刑過程的人證實,伍德曾數百次喘著粗氣,“大張著嘴,胸部鼓起,腹部抽搐”,好像一台“活塞機”。
多年來,新加坡一直在考慮“廢除死刑”。該國的死刑率是中國的兩倍,是美國死刑判決最多的州得克薩斯州的24倍。
2006年,該國75歲的首席死刑行刑官在退休之際承認,自己在50年的職業生涯中絞死了約1000人,平均每月處死2人。
因爲能在90分鍾內處決7名罪犯,他曾獲得“全球最快絞刑手”的美譽。
他回憶說,在1964年最忙的那段時間,“曾一個上午處決了18人”。
在新加坡,殺人或以走私販賣爲目的持有少量毒品(海洛因15克、可卡因30克、冰毒或大麻500克)都會被判處強制性死刑。
但自2004年起,新加坡的死刑執行數量呈現下降趨勢,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平均每年66起降至2004年後的平均每年僅5起。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如今對于持有毒品案,檢方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提起指控。
由于適用死刑的案件有一定門檻,檢方往往會通過起訴被告持有少于死刑規定量的可卡因、海洛因、冰毒和大麻的方式避免死刑判決——法庭觀察員私下爲“14.99指控”。
就某種層面而言,這種規避死刑的務實方式與19世紀英國的做法非常相似,彼時,英國的法官往往通過編造盜竊數額的方式,將死罪(適用于盜竊數額超過12便士的竊賊)降格爲輕微盜竊罪(數額少于12便士),讓罪犯逃過絞索之劫。
與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不同,新加坡在有些情況下允許死刑犯享用刑前餐和最後探視,但在執行死刑時依舊禁止親友在場。
中國已經公開宣布打算改革死刑程序,尤其是在幾起令人尴尬的冤案之後。
在其中一宗冤案中,一名男子因殺妻被處死。孰料之後若幹年,他的妻子卻活生生地出現了。
據說,正是該案觸發了旨在“少條、慎殺”的死刑改革。
這種主張在先前的制度之下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彼時,有的死刑案件甚至不到一小時就結案。
此外,中國的法律沒有劃分一級、二級、三級謀殺罪,這也是殺人犯不能得到輕判的原因之一。
2011年。中國宣布對12種非暴力罪行以及超過75歲的罪犯不再適用死刑,人權鬥士爲此歡欣鼓舞。
這是自1979年以來中國首次減少死罪種類。
但批評者認爲,這不過是做做樣子,因爲那些不再適用死刑的基本是僞造票據偷稅漏稅、走私文物等原本就很少會被實際判處死刑的罪行。
此外,刑法仍規定了40多項死罪。
世界上約90%的死刑發生在亞洲,但由于缺少數據,我們無法獲知越南和朝鮮的確切死刑量。
新聞偶爾會對公開處決進行報道,比如2013年的朝鮮事件,80名罪犯因觀看韓國娛樂視頻、擁有《聖經》等罪名被槍決,有一萬名群衆被迫在現場觀看。
此類消息多出自“不明消息源”,比如脫北者。但傳聞往往是研究封閉國家死刑問題的研究者唯一可以得到的資料。
與上述“神秘國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大部分南亞國家已經廢除了死刑,盡管印度仍有400名罪犯被判死刑。
印度最高法院在1980年裁定,死刑只適用于“最罕見的案例”。
自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施行的死刑案例不超過50起。對造成166人死亡、數百人受傷的2012年孟買襲擊事件中殘余的恐怖分子實施的絞刑,是自2004年以來印度首次執行死刑。
2012年11月12日,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國家投票反對聯合國大會要求禁止死刑的決議。事實上,一些國家已經取消了對死刑的非正式中止。
2012年11月15日,巴基斯坦以殺人罪名絞死了一名士兵,這是該國4年來第一次執行死刑。
2001年塔利班倒台之後,阿富汗很少執行死刑,但2012年11月,該國有名罪犯在兩天之內被絞死。
與此同時,斯裏蘭卡等國則苦于找不到劊子手。招募劊子手的廣告發布後,應征者有178人,而一心希望招募失敗的待決犯則有369名。
進入候選劊子手名單的人中有退役士兵、人力車夫、工人,有個獨眼男子和一名學生。有名女性因“過于情節化”沒能入選。
還有10個人或者太老,或者太年輕,也被淘汰。
對候選人的唯一要求是受過初等教育。
一旦人選敲定,兩名新劊子手就將接替兩名老劊子手,後者中一人已到了退休的年紀,另一人被提拔到其他崗位。
不過,首先要解決的題是如何訓練新手,因爲絞刑已有30多年沒在斯裏蘭卡被執行過了。
在劊子手方面,印度的運氣要好一些。印度北部城市勒克瑙的一名劊子手自1965年從父親手裏接過這份工作以來執行過40次死刑,但無一發生在最近20年。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1983年印度最高法院規定,死刑只能適用于極特殊的案例中。
從采訪中可以明顯看出,這名劊子手對自己的工作很自豪,盡管如此,他也承認自己會確保“死亡盡可能迅速且無痛苦”,“一落下就死了,甚至在下落過程中就死了,這是我的專長”。
他補充說,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子承父業。
非洲的斯威士蘭在20世紀晚期也“迫切需要一名劊子手”,或者“一個能夠”清理馬紮巴中央監獄冗長的死刑名單的人,“男女皆可”。1998年,距離上次行刑已經過去15年了。
司法部部長報告說,他很樂意看見女性行刑手,“建議她們來試試”。
無論在哪裏,找劊子手最大的障礙在于這個職業帶來的汙名,換言之。“沒人想接近你”。其他人表示“這是一份孤獨的工作,”而且,“你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