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博鳌)全球創新中心東移 亞洲會成爲全球創新領導者嗎?
中新社博鳌4月20日電 (謝雁冰)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亞洲知識産權:趨勢與機遇”分論壇20日在博鳌舉行。與會專家指出,全球創新中心正向亞洲東移,要加強知識産權國際合作,拓展合作機制,實現互利共贏。那麽,亞洲會成爲全球創新領導者嗎?
自2021年起,知識産權納入博鳌亞洲論壇的永久議題,並舉辦相關論壇和圓桌會議。博鳌亞洲論壇秘書長、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李保東在會上表示,在當前世界大變局、全球經濟複蘇不確定性增多的大背景下,創新和知識産權保護成爲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産業升級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4月20日,在海南博鳌進行的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舉行“亞洲知識産權:趨勢與機遇”分論壇。圖爲博鳌亞洲論壇秘書長、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李保東發言。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李保東說,當前全球約70%的知識産權申請來自于亞洲,60%的研發資金投入亞洲市場,亞洲作爲全球創新領導者的地位正在日益凸現。
縱覽當前全球知識産權版圖,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較爲重視知識産權保護。亞洲在專利申請、商標申請、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和域名注冊的數量上均已超過其他地區。
4月20日,在海南博鳌進行的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舉行“亞洲知識産權:趨勢與機遇”分論壇。圖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黨組書記申長雨視頻發言。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黨組書記申長雨在論壇上用一組數據說明了這一點: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有5個亞洲經濟體進入全球前15位,其中中國上升至12位,位居中等經濟體之首;日本東京—橫濱地區、中國深圳—香港—廣州地區、北京和首爾位居全球“最佳科技集群”前4位,來自亞洲的科技專利條約申請量占總量的一半以上。
“全球創新中心正在向亞洲東移,其中中國的表現非常亮眼。”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說,2021年中國在專利合作條約馬德裏體系等體系排名中,分別位列第一、第三、第十,華爲公司已經連續5年成爲專利合作條約(PCT)最大的申請人。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大有可爲。
回顧2021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全球首台核電機組“華龍一號”、世界首台千噸級架橋機“昆侖號”等中國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國之重器”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的背後,離不開知識産權保護營造的良好環境。李保東認爲,中國在知識産權保護工作上相關政策的制訂、資金的投入和執法的力度在不斷加強。
4月20日,在海南博鳌進行的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舉行“亞洲知識産權:趨勢與機遇”分論壇。圖爲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發言。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去年,中國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工作的頂層設計接連“出爐”。2021年9月,《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印發,這是第一份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産權重要文件,明確提出了中國知識産權事業未來15年分階段發展目標。
同年10月,中國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知識産權保護邁上新台階、運用取得新成效、服務達到新水平、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的“四新”目標。
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在全球知識産權治理體系中突出亞洲特色,變得日益重要。此次論壇聚焦“國際合作”這一解題方案,拓展知識産權合作機制成爲各方共識。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張建春表示,中國版權工作將以版權爲媒,與世界各國加強版權交流合作,促進文化溝通和文明交流,用版權推動構建更加美好的亞洲和世界。
在東盟區域內,新加坡是知識産權領跑者,其國內專利申請數量近年穩步增長。新加坡知識産權局局長陳惠菁在會上指出,可以利用專利審查高速路(PPH),建立專利合作協議,以制度促進知識産權保護國際合作。
華中科技大學中歐知識産權研究院院長余翔強調,各國之間要拓展合作機制。他認爲,專利審查高速路(PPH)可以節省審查資源,讓同一個發明專利在不同國家快速獲得授權。“更多的亞洲國家可以通過專利制度審查標准、審查質量的協調,創造與其他亞洲國家簽署PPH協議的條件,實現互利共贏。”
搭建國際知識産權辦事機構網絡也成爲一種合作方式。日本特許廳長官森清在會上介紹說,日方正致力于創建綠色轉型技術清單,該清單是一套專利搜索查詢系統,將提供給世界使用。各國可以借此工具分析世界範圍內與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等相關的專利申請情況。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願意與論壇一道,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新技術、新風口上加強合作,共同打造亞洲知識産權發展的新高地。”劉華說。(完)
本文來自【中國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