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博鳌亞洲論壇永久會址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文/高琰瑭
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20日正式拉開大幕。
本屆論壇以“疫情與世界: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爲主題,據初步統計,今年共有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線下代表,近400名線上代表,以及來自102家媒體機構的700多名記者出席年會。
博鳌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稱,年會著眼于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三大問題:
一是如何戰勝疫情並建設疫後世界;
二是如何促進世界經濟穩定複蘇並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是如何減少國際關系中的緊張對立並尋求合作共贏。
“我們希望通過年會的討論,更好地把脈後疫情時代世界發展大勢,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促發展,共創未來。”李保東說。
論壇首日,金句頻出,看看嘉賓們都帶來了哪些觀點?
未來十年亞太地區將經曆最大地緣政治考驗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馬凱碩在參加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會時說,未來十年亞太地區將經曆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主要是中美博弈。亞太地區國家正在被外力分離,各國需要緊緊聯系在一起,避免地區産生這種情況。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中國和東盟。
馬凱碩稱,東盟現在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有14億人口,東盟國家近7億人,如果雙方能夠更好地合作,可以讓地區融合得更好,這是共同的方向。
當前全球60%研發資金投入亞洲市場
李保東在“亞洲知識産權:趨勢與機遇”分論壇上表示,當前全球約70%知識産權申請來自亞洲,60%研發資金投入到亞洲市場。亞洲作爲全球創新領導者的地位正日益凸顯,爲地區和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諸多機遇和保障。
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不是大家想象那樣
海南省常務副省長沈丹陽在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上稱,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不是大家想象的封關以後就像香港、新加坡一樣。自貿港封關運作主要是對貨物、運輸工具和行郵物品施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新的管理制度和監管制度。
沈丹陽表示,對企業來說,封關運作之後最重要的商機是“零關稅”和有一部分增值稅、消費稅可能在新稅制下調整,企業可降低各種成本。同時,還會帶來貿易限制和禁止措施的進一步放寬,更加自由。
“邊境上開放”向“邊境後開放”轉變
“中國政府正在開展加入CPTPP的研究論證,同時中央圍繞高水平開放已對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提出進行壓力測試的要求。”沈丹陽認爲,“高水平開放”意味著要從要素型開放向規則和制度型開放轉變,由“邊境上開放”向“邊境後開放”轉變。
沈丹陽透露,海南正就對標CPTPP中的一些高水平規則進行研究。例如中國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已在海南實施,未來能否在海南省範圍內就服務貿易開放再往前走一步,對照CPTPP標准在交通運輸、信息技術服務、金融、體育娛樂服務等領域進一步壓縮清單,“這方面我們正在研究”。
中國實現碳中和需要的投資規模至少在250萬億元以上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參加博鳌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時透露,未來中國實現碳中和需要的投資規模預計至少在250萬億元人民幣以上。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關鍵在于要盡快建立有效的碳價發現機制,並鼓勵企業參與其中。同時,國家還可以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發行碳中和長期國債,促進碳中和相關投資。
“動態清零”政策是保護人民生命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論壇線上媒體見面會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表示,“動態清零”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護人民的生命,美西方看中國疫情防控,要回到科學、回到理性,而不是從意識形態出發來進行批評。
針對“動態清零”政策損害世界經濟等論調,鄭永年說,中國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遠遠超過他國。中國已成爲世界主要經濟體,許多歐美國家供應鏈和中國分不開,他們對中國有非常高的依賴度。
鄭永年進一步指出,中國目前是“動態清零”,不是“清零”。從早期的“清零”政策,到現在的“動態清零”政策,都是根據疫情本身性質變化調整的。
他表示,美西方看中國疫情防控,要回到科學、回到理性,而不是從意識形態出發來進行批評。當然,我們自己也在與時俱進地摸索有效的疫情防控方式。
(記者:黃藝 王恩博 尹海明 劉亮 李宇凡 謝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