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FriedrichLau
在當下的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提起”僞軍”這兩個字我們經常看到的就是汪僞政權下的僞軍部隊以及以清廢帝溥儀爲傀儡的僞滿洲國政權。那麽除此之外,當年爲日本人效力的主要僞軍部隊還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
20世紀初,由于當時的亞洲很多地方還是歐美國家的殖民地,基于當地民衆苦殖民久矣、且渴望依靠鬥爭獨立的願望,日本情報機構一直在招募亞洲各國的民族主義分子和一些”自由鬥士”至麾下。甚至向他們灌輸武士道思想,以達到不斷地培植各國內部的親日勢力的目的,妄圖通過傀儡政權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日本人的宣傳隨後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由于不明真相,在被洗腦後,懷揣著爭取自身的民族獨立的夢想而選擇了跟隨日本的指揮,而也有一些人也因爲被迫或者喪失了民族氣節而選擇了爲日本人效力。
▲二戰期間,日軍旗下的中國台灣籍志願兵正在進行操練
于是,隨著二戰的正式爆發,早就開始進行小規模侵略行動的日本軍國主義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隨著占領區內傀儡政權的建立,此時活躍在亞洲戰場上的日軍部隊中就有相當一部分並不是日本人,而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僞軍”。在整個二戰期間,日軍手中的僞軍部隊甚至超過了自身正規軍的數量,在充當日軍的急先鋒的同時,這些僞軍還在瓦解當地抗日武裝,提供情報,以及駐點據守的方面爲日軍提供了極大便利。
▲汪僞政權下的僞軍部隊正在接受日軍顧問的指導下訓練
一.”蒙疆聯盟自治政府”
1932年2月,在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命令下,日軍最終完全占領了滿洲(今東北)地區,此時一名叫德穆楚克棟魯普的內蒙古王公由于受到了日本人的蠱惑,在”蒙古民族自治”運動的影響下選擇了投靠日本人,並在西蘇尼特旗成立了分裂政權僞”蒙古軍司令部”。
▲僞蒙政權麾下的騎兵部隊
1936年,該司令部經日軍整編爲僞”蒙古軍政府”,次年改稱”蒙古聯盟自治政府”。1939年9月,日軍將”晉北自治政府”(今山西大同)、”察南自治政府”(今河北張家口)以及”蒙古聯盟自治政府”進行合並,並最終建立了親日的”蒙疆聯盟自治政府”傀儡政權。在此期間,”德王”德穆楚克棟魯普一直擔任該政權的核心首腦之一。但是最終德王的獨立大業也未能完成,因爲就在1年之後,日本人便強迫其治下的領土成爲了汪僞政權的一個自治省。
▲在日本軍官的陪同下,德穆楚克棟魯普(左一)在出席相關活動時的照片
1936年,在企圖擴展疆域的戰鬥中德王的部隊遭到了多次失敗。一年以後,在和日軍的聯合行動中這些蒙古的僞軍部隊也因遭到了中國軍隊的猛烈打擊而傷亡慘重。在曆經多次整編後,至1945年德王的部隊只剩下了2個騎兵師、4個輕步兵師和3個零散的步兵旅,總計兵力爲1萬余人。而從戰爭一開始,德王顯然就沒有做好足夠的准備工作,由于缺乏訓練和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士兵們往往只能依靠老舊步槍、少量的輕機槍和小口徑火炮進行作戰,其機動性和戰鬥力都大打折扣。隨著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東北,這個只存在了幾年的僞政權很快就被秋風掃落葉般清理的幹幹淨淨。
二.緬甸國防軍
▲1942年,緬甸國防軍的士兵在仰光舉行閱兵式
1940年前日本人鮮有關注過緬甸這一地區,但是隨著日本陸軍少將鈴木敬司被派至這裏進行情報搜集行動,並爲日軍下一步進攻緬甸做准備後,這裏開始逐漸被日軍所關注。1940年9月,鈴木以記者和日緬協會要員的身份接觸到了緬甸民主運動領導人昂山並成功說服他允許日本軍事顧問訓練當地的遊擊隊和情報人員以推翻英國人的殖民統治。
1941年12月28日,緬甸國防軍的前身緬甸獨立軍成立,並最終于次年3月8日協助日軍成功占領仰光。同年7月,緬甸全境的英軍被掃清。隨後,緬甸獨立軍于1942年5月擴編至23000人。由于僅接受過遊擊隊訓練,緬甸獨立軍的管理混亂,兵員素質參差不齊,在對待少數民族的時候手段十分殘忍。同時,國防軍在1942-43同英軍的戰鬥中也傷亡慘重。
在緬甸獨立運動結束後,圍繞緬甸獨立問題昂山同日本的關系也日趨緊張。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1943年8月昂山宣布緬甸獨立。此時緬甸獨立軍也正式改名爲緬甸國防軍,雖然此時昂山手中握有一直擁有較強火力的輕步兵部隊,但是整個緬甸還是處在日本的嚴格管控下。隨著日軍在各大戰場上的節節敗退,昂山開始對日軍是否能最終獲得勝利産生了懷疑,1944年8月,昂山聯合緬甸共産黨和緬甸人民革命黨宣布建立”反法西斯組織”並開始展開同盟軍的談判。1945年3月27日,昂山率領緬甸國防軍公開進行反日鬥爭,這場鬥爭很快擴大至緬甸全境,他們切斷日軍的補給,拔除日軍在緬甸境內的各大據點並于同年5月光複緬甸。隨後昂山一直致力于緬甸的獨立事業,直到他于1947年1月27日被暗殺。
▲昂山(前排著亮色卡其軍裝者)和英國軍官的合影
三.印度國民軍
印度國防軍在二戰期間是日本僞軍系列裏一個特殊的存在,不像其他地方是因爲日軍的攻占而形成的傀儡政權武裝,日軍從未實際控制過印度,也從未將其納入過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計劃中去。但是由于英軍的南亞的部隊有一部分是印度人,日本人就希望通過支持印度當地的不同派系以此來達到削弱英軍實力的目的。
▲一名印度士兵在和一名日軍士兵並肩作戰
隨後到了1941年深秋,日軍的情報機構開始在泰國、緬甸和馬來亞接洽逃亡的印度高級將領,軍隊也開始招募印度籍戰俘爲己所用。很快,一支由莫漢.辛格領導的印度國民軍就組建了起來,同時一個由獨立運動領袖布斯領導的”印度獨立聯盟”也在泰國曼谷成立。
▲1942年,鮑斯在柏林受到了希特勒的接見,隨後他就返回了亞洲,組建自己的武裝,和日軍並肩作戰。
爾後,在1943年春天,一名叫蘇巴斯.錢德拉.鮑斯的激進民族運動者從納粹德國返回了亞洲。鮑斯寄希望于依靠軸心國的力量實現自己反英殖民者的目的,在回到亞洲後很快改組了先前在反英鬥爭中畏手畏腳的印度國民軍,並于1943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了”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在得到日本方面的大力支持後,鮑斯組建起了一支由3支輕步兵師,約40000余人組成的部隊,其中還有部分志願者前往日本進行航空訓練。
隨後,第一師和第二師在1944年春參加了日軍對印度的軍事行動,並在阿拉幹和英帕爾等地經曆了大戰,這也就是著名的英帕爾戰役。由于缺少空軍支援,他們原定的深入北印度平原、並在當地展開遊擊戰的進攻計劃很快就被證明是一句空話。當地的英印聯軍並沒有意料之中那麽脆弱,反而將日軍的凶猛攻勢撞了回去。铩羽而歸的印度國民軍隨後只得撤退至緬甸並繼續跟隨日軍作戰直至二戰結束。
四.印度尼西亞志願軍
和緬甸的情況類似,在1942年初計劃入侵當時的荷屬東印度的時候,日本人就在拉攏反對印尼殖民的當地民族主義分子作爲他們的馬前卒。在日軍攻勢加宣傳的雙重打擊下,很快印度尼西亞的控制權就由荷蘭人變成了日本人和印尼當地人。但是同印度和緬甸的狀況不一樣的是,日本並未給出明確的獨立聲明,這使得當地渴望獨立的人們一下子陷入了迷茫之中,爾後日本的一系列做法也使得印尼當地的獨立運動派別對其的好感消失殆盡:日本不但吞並了印尼的土地,對當地進行嚴格的食物、資源和人力管控,還派出軍警強迫當地勞工爲其工作,很多人都被殘忍的折磨或者處決致死。
▲印尼當地的少年正在日軍的組織下進行步兵操練
盡管如此,日本還繼續在當地尋找民族主義者扶持效忠自己的勢力,隨後他們就建立了以蘇加諾和穆罕穆德.哈達爲領導人的武裝。1943年10月,在日本人的扶持下,一支由當地民兵武裝組成的”鄉土防衛義勇軍”成立,他們只有簡單的輕火力,並無飛機及裝甲車輛的支援。至日本投降前,該部隊已經擁有了69個營,共計57000余人,主要負責駐紮在各島上防禦盟軍的進攻以及保護一些日軍的軍事設施。
▲印度尼西亞的開國元勳蘇加諾
日本戰敗後,蘇加諾于1945年8月17日宣布印尼獨立,由于擔心親日的鄉土防衛義勇軍整編後帶來隱患,他隨後下令該部隊就此解散,但是一些核心的領導人物,比如後來推翻其統治的印尼第二任總統蘇哈托等人繼續留職,構成了戰後印尼武裝力量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