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瑜(左)參加社區公益活動
在天鵝花園老住戶們口中,她是好鄰居“四子”;在美虹社區工作人員心中,她是社區不可或缺的“信息員、調解員、宣傳員”。大家贊譽有加,64歲的周惠瑜卻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理所應當:“我從小就在江淮儀表廠院子裏長大,在社區做事就像在家裏一樣。”
小身板有大能量
個子不高,身材瘦小,說話也輕聲細語,周惠瑜就是這樣一副小身板,然而,生活中卻釋放出大能量。
20多年前,單位轉型改制,周惠瑜和愛人雙雙離開熟悉的工作崗位。老人需要照顧,兒子才讀高一,卻突然沒有了生活來源,周惠瑜說,那時候的自己,感到從未有過的艱難。
短暫的迷茫後,周惠瑜選擇了迎難而上,“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努力,總會有收獲。”好在兒子從小就聽從周惠瑜的教導,自己的路自己走,學習不用操心,周惠瑜可以安心打工維持生計。那時候,交通還不發達,從江淮儀表廠宿舍到打工所在公司只有一趟8路公交車,周惠瑜清早出門,天黑才能到家,“不管在哪裏,都要把工作做好”。
兒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被西北工業大學錄取,本碩博連讀,軍訓結束後又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強行錄取”,畢業後定居新加坡,發展良好,周惠瑜也到了退休年齡。告別打工生涯,周惠瑜卻並沒有選擇安逸享受,2008年,美虹社區一成立,她第一時間報名做了志願者。
幾十年的風濕性關節炎,周惠瑜一直都在吃中藥,家人勸她多休息,她嘴上答應“好好好”,可社區一個電話,即便手上端著飯碗,她也立刻放下就走。沒有酬勞,費神費力,有人不懂周惠瑜“到底圖什麽”,她只有一句話:“孩子們不容易,能幫就幫一點。”
無私付出不圖報
家中排行老四,盡管周惠瑜已年過六旬,大院裏的老人看到她,還是習慣喊她小名“四子”。“四子真好”是老人們常常挂在嘴邊的話。
“其實,是老人們對我好。”周惠瑜笑著說。鄰居們有了矛盾,“調解員”周惠瑜一登門,大家“都給面子”,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社區有兩三千名退休人員,每年春節發放慰問品難免有先有後,性急的老人找到社區,“宣傳員”周惠瑜耐心解讀政策,安撫老人“別急,都有”,老人的“怒氣”“怨氣”很快就無影無蹤了,“你人好,我信你”。社區新進工作人員,對情況不熟悉,周惠瑜又化身“信息員”,幫助工作人員了解居民信息。
社區孤寡老人突發腦梗,周惠瑜及時撥打120,幫助擡上車,老人轉危爲安;爲身患重症老人積極與社區溝通,向街道、市婦聯申請補助,幫助家庭渡過難關……11年來,周惠瑜做了多少好事,幫助了多少人,她已經記不清了,或許,她從來也沒有往心裏記。居民們發自內心的“謝謝”,對周惠瑜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
侯月雲 合肥晚報 ZAKER合肥記者 洪欣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