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 圖)
近日,有媒體報道,北京市民鄧先生的愛人在家離世後,親屬們將她的遺體送到了附近的某醫院太平間暫時存放等待火化。然而在三天後,鄧先生收到一張殡儀服務項目收費確認單,總計費用高達三萬八千多元。
無獨有偶,3月底爲婆婆進行喪葬的鄭女士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在將婆婆遺體送去太平間停放三天後被告知要交將近2萬塊錢的服務費。
最後一次消費有點豪華
據鄧先生介紹,在他的3.8萬元的收費單中,竟赫然列著600塊的吃飯錢。
“我不知道600塊錢給死人吃的是什麽。”鄧先生感到疑惑不解。除了吃飯錢,還有“沐浴SPA服務”5990元、“壽衣”6800元、“禮儀服務”3990元等。
同樣地,鄭女士的清單中,也有一項是“感恩致孝”收費5990元。鄭女士則表示,自己至今不知道感恩致孝是什麽內容。
其實除了吃飯錢、感恩致孝,還有起靈金光大道、墊背錢等等一系列花樣繁多的項目出現在殡葬業服務收費確認單中。並且,鄧先生和鄭女士在結算時,都沒有拿到正規的收據和發票,只有一張收費確認單,且只能現金支付。
顯然,“喪事從簡”的情況正在事與願違,變成了一切從繁。這些奇葩的項目林林總總地疊加起來,爲逝者實現了兩三天就要花費好幾萬的清單。
電影《非誠勿擾》中高價賣墓地的劇情在生活中也得到了活生生的印證——只是這次,讓人有點笑不出來。
(視覺中國 / 圖)
喪葬爲何成了高消費
那麽,爲何喪葬費用會被推高呢?這麽高的費用又爲何要消費呢?這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這個行業帶有“剛需消費”的屬性。
不管是醫院的冷藏冰櫃,還是守靈時的壽衣,或者火化後的骨灰盒,再到墓地的買或租,每個環節似乎都“不可或缺”,每個環節還都可以做加法,相應地增加收費項目。所以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家屬一方面正對著親人的去世手足無措,一方面對于喪葬流程也不懂,于是在殡儀公司的“一條龍服務”面前,就容易出現隨機交學費的情況。
同時,在上述鄧先生和鄭女士的案例中,後來也查明相關的殡葬服務是醫院外包給外部公司來做的。不言而喻,在這些轉包關系間,也容易形成利潤的嵌套關系,且可能提升結構成本並將轉嫁給消費者。
至于爲何會買單,或許也與人們的思想觀念有關。
不管是以守孝出名的古代君主舜,還是從周朝開始就提倡的將孝作爲人的基本品德,又或者在儒家的道德倫理中將“孝”與“仁、義、禮、智、信”等一起發揚光大,孝道都是中華道德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種思想主軸下,家中逝者尤其是長者的“入土爲安”,就成爲很多親屬或子女在考慮喪葬問題時心理上首要的約束條件,從而容易著急地去處理相關事項。
所以,在剛性需求、需求數量大、急切的消費心理,但提供服務的機構相對固定且操控空間大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殡葬消費包就慢慢變得越來越豪華了。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統計到的殡葬行業的消費就達到了2000億元。到2020年,英國人壽保險機構SunLife發布的全球喪葬費用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平均喪葬費用約占到年平均工資的45.4%,排名世界第二。
殡葬行業,已經是一個營收規模龐大的産業。
(視覺中國 / 圖)
可不可以有更多的方式
另外,從國內的這些案例還可以發現,家屬在逝者的殡葬服務方面,基本都是被動接受服務。逝者生前容易丟失死後安排喪葬的自主權,逝後家屬也容易喪失與殡葬公司協商的議價權。
那麽,面對這些殡葬窘境,可不可以有多點其他方式呢?
首先,從目前北京衛健委針對此類事件的管理要求來看,會從嚴管理太平間服務,禁止在醫院太平間開展營利性殡葬服務;落實醫院監管責任,對于無資質的殡儀服務機構責令其停止服務;妥善太平間服務銜接,提供投訴舉報等多渠道來對相關主體做好監管,維護群衆權利。
其他,在監管之余,進一步協同引導殡葬服務項目的優化設置,讓市場形成更充分的競爭,進而在價差的競爭下擠掉不合理或超額利潤的泡沫,以便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讓一個産業獲得更良好的績效,也是可以優化的方向。
對家庭來說,樹立移風易俗、喪事從簡、事先規劃的理念,也有助于優化喪葬費用。如家庭成員可事前對喪葬服務進行了解,以預判各項服務和收費是否合理。
同時,也可以運用一點項目管理的思維,對相關流程進行分解,看是否可以尋找不同的機構來完成,從而優化服務和費用。在用品的定制中,如壽衣、骨灰盒等材料,也可以給出一定的要求和標准,避免一些公司的捆綁銷售。
另外,可以看到,在傳統的喪葬方式之外,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了新的積極探索。譬如,日本就在傳統墓地方式之外推出了納骨堂。方式是將遺骨罐子裝進一個個格子裏,以類似超市存包櫃子的方式進行存放。除了納骨堂,還可以與沒有血緣和婚姻關系的人合葬,或者進行樹木葬、將骨灰撒入大自然等。
而像新加坡這樣土地資源少的國家,則在積極推廣費用較低的海葬。這些喪葬形式的調整和革新,也能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大大地降低喪葬費用。
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也讓喪葬服務在自主意願安排上産生了新的可能。
位于紐約的創業公司Lantern現在就提供“預先安排後事”的服務,項目包括逝者希望如何下葬、喪禮該如何進行、該邀請誰參加等,並開放用戶上傳文件、書信等,讓處理後事者可通過這些足迹了解本人的遺願,再結合現實來處理。
這些方式更好地凸現了逝者和家屬的主體作用,以及喪葬過程的可控性,也有利于消費的透明化。
未來,相信在市場監督和市場競爭的協同作用下,以及創新殡葬形式和服務項目的優化下,更合理、更優質的殡葬服務和消費,才能在市場中長久地立足。
野話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