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9月11日發表題爲《向亞洲傾斜無法挽救每況愈下的英國貿易》的文章,作者是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經濟學教授艾倫·溫特斯。文章認爲,雖然英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對它的貿易有所幫助,但無法取代對華貿易戰略。全文摘編如下:
雖然英國發起了50年來最大的貿易政策轉變———離開歐盟,但它仍然沒有貿易戰略。英國政府最接近于戰略的一條原則是:一切與歐洲相關的事情都應該盡可能避免。英國與亞洲的新興關系從本質上講是一個宏大言辭和戰術問題。
“全球化英國”戰略是在英國脫歐公投剛結束時提出來的,但由于圍繞英國要尋求什麽樣的脫歐存在政治壓力,這一戰略空洞無物。英國政府在2021年3月發表的戰略綜合評估《競爭時代的全球化英國》鼓勵“向亞洲傾斜”,曾受到普遍好評。雖然有一個章節題爲“把貿易作爲全球化英國的核心”,但其中的內容卻是陳詞濫調。
英國與日本簽訂的新協議的早期貿易效果令人失望。此後,英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簽署了貿易協議,還與新加坡簽署了數字協議。每一項協議都有一些益處,提升了英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商業存在感。但與澳大利亞的貿易協議引發了英國農産品和環保組織的強烈反對,而且可能讓政府認識到,簽署貿易協議並不能像想象中的那樣坐享其成。
英國-澳大利亞協議所遭受的反對,可能預示著英國未來將與亞洲簽署更多協議,因爲亞洲在地理、文化和政治上都與英國更加遙遠。但很難預測新政府將作出何種反應。
英國目前的戰術重點是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以及與印度談判自貿協定。CPTPP已經接受了英國的候選資格,現在的談判重點是市場准入。
這類談判通常會引發商業緊張情緒。此外,英國還可能不得不改變其在數字貿易、投資和食品標准方面的政策。
由于英國與11個CPTPP成員中的9個已經簽署貿易協定,所以加入CPTPP對貿易的影響微乎其微。但英國加入CPTPP的地緣政治意義大于商業意義,因此預計政府仍將完成這件事。
與印度談判自貿協定也具有地緣政治意義,同時會帶來潛在的商業利益。印度經濟增長迅速,貿易壁壘高,經濟結構與英國不同,似乎會成爲一個很好的商業夥伴。
不過,英印貿易額約40%的增長來自貿易轉移,即英國與其他夥伴之間貿易的減少。英國議會已經注意到英印協議帶來的挑戰,並擔心政府重視速度甚于實質增長。
“向亞洲傾斜”的驚人之處在于,它完全忽略了中國。雖然加入CPTPP將有所幫助,但無法取代對華貿易戰略。
一個必然出現的問題是,與亞洲國家的自貿協定能否抵消英國脫歐導致的與歐盟貿易的下降?2019年,英國與歐盟貿易額爲6730億英鎊。研究預測,到2035年左右,這一數字將減少11.4%,即減少770億英鎊。而亞洲與英國地理距離遙遠,這降低了貿易和自貿協定的潛在益處。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