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沒有天然資源,唯一的資源就是人力資源,所以新加坡政府強調,每一個人都有價值。不要浪費任何一個新加坡人。”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學生制作的多旋翼飛行器。
作爲新加坡第四所公立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只有3年多的曆史,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新學校。可就在這所年齡不大的學校裏,已經誕生了7家學生的創業公司。
官方:政府采購學生公司的服務
大三學生李國豪所在的Halogram Asia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他們的主業是航拍,因爲技術好,就連新加坡旅遊局這樣的政府機構,把每年春節與其他機構聯合舉辦的“春到河畔”大型活動的航拍訂單,都給了這樣一家學生公司。
這家學生公司也沒有什麽背景——前身是校內一個名爲多旋翼飛行器的社團。成員是一群對飛行器感興趣的學生。他們中的多數人來自擁有不同專業知識的工程系,盡管其中也不乏擅長程序編寫或是精通電子和模型制作的學生,但是他們對飛行器的設計和制作都是從零開始的。
除了熱情之外,這家社團之所以可以發展成爲一家公司,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學校的多功能制作實驗室。這家實驗室有最先進的三維打印機、激光切割機、數控機床和水切割機等,學生們可以自由操作,制作獨一無二、經過精心設計的模型。
自2013年開始參賽,這個社團的成績斐然:已贏得超過10個大、小獎項。而最“拽”的戰績是受邀參加由泰國皇家空軍所主辦的國際邀請賽(此項比賽的參賽者包括來自日本和韓國的隊伍),並登上了殿軍的寶座。
爲了進一步推廣多旋翼飛行器的實際用途,學生們把注意力延伸到航拍錄像這一領域。讓很多人詫異的是,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和新加坡國家公園局都曾經先後與這個學生社團合作過。
高校:著力培養有技術背景的創新領袖
也是因爲得到了市場的技術認可,學生們才興起了成立公司的念頭,並付諸行動。
用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教學處本科課程總監王英弘的話來說,這種勢頭正符合了學校的使命——培養有技術背景的創新領袖。
在這所新興的學校裏,采取的是與傳統學校完全不一樣的培養模式。王英弘介紹,學校最重視的兩門課程是科技和設計。而在本科4年的學習時間裏,3年半要接觸20~30個設計項目。學生到了大四會被要求做一個畢業專項。不同于傳統的畢業論文,這個專項的要求是成果在畢業後可以應用到産業層面。
實際上,從最開始的構思到商業化的産品,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也在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學校專門請來新加坡管理大學的老師給學生們設計一些創業的課程。學校設立了學生的創業中心,向學生介紹各方面的知識,也教學生如何做項目介紹和意向,如何向政府申請公司起步的津貼。
這種獨特的培養模式塑造了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學生公司。
創新創業的基因不僅僅融入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這所新學校的骨髓,即便是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這所當地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中,一樣也飄蕩著創新創業的氛圍。
“我們是新加坡曆史最悠久的大學,經曆了所有大學教育體系的改革,大學發展的曆史可以說與新加坡的發展互相配合。”新加坡國立大學協理教育長阿什拉夫·卡西姆教授說,新加坡國立大學通過創業項目與計劃,讓學生發揮潛在的創業精神,最終希望培養睿智有遠見的未來商界領袖。
爲了達到這個目標,卡西姆教授介紹,新加坡國立大學搭建體驗式學習、創業支援、與業界合作和創新創業模式與思維研究四大平台。
卡西姆教授說,我們不僅僅是從教育角度教導學生,也更多地提倡創業精神,讓他們不僅僅是到大公司去工作,更希望能培養自己的谷歌和阿裏巴巴。比如說,國立大學有個項目叫做海外學院,把學生送到國外,到小的創業公司工作,讓他們成爲小公司的一部分,體驗小公司的成長過程。
社會:營造氛圍孵化創業
有一種觀點是,新加坡失業率低,對于新加坡來說,最大的挑戰並非青年就業難的問題,而是如何激發青年的創業精神。爲此,新加坡專門成立了總額爲1億新元的國家青年基金,以支持更多有創新精神的新加坡青年。
新加坡爲青年創業提供了優厚的條件:一是中小企業從申請注冊到所有執照辦理完畢不超過21天;二是政府設立了衆多基金和促進青年就業的組織,爲年輕人免費提供創業及就業指導。
新加坡也有不少的公益機構在幫助年輕人創業,hub就是其中的一家。作爲一個全球性機構,1995年hub成立于倫敦,有9000多名會員。它進入新加坡的曆史並不長,只有兩年多的時間,目前有500多名會員。
新加坡租金很貴,對年輕人來說如果創業租用辦公室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在成爲hub的會員之後,可以利用這裏創業,並尋找新的機會。hub總經理杜雪敏介紹,與一般共享空間不同,hub打造的是一個小社會。在這裏,大家不僅僅共享空間和資源,所有的會員都能享受全球性的人際網絡和平台,同時這個空間還可提供很多導師和顧問,推薦創新企業的發展和萌芽。
杜雪敏說,我們賣的不是房地産,而是勇氣。我們希望幫助年輕人用正確的模式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公司,這裏更像是培育中心。比如說,很多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會發現,很多事情靠自己的力量推動很困難;在創業的過程中他們可能反複犯錯誤遇挫折。這些都可以成爲反面教材,不是50次失敗而是50次的經驗。讓年輕人通過學習知道,碰到這些問題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