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遲 網名半山隱士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是指春分後的第十五天,有些地方又稱爲“踏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這一時節,陽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除此之外,還有放風筝這些娛樂活動。風筝也稱紙鸢,把風筝放飛到很高很遠處,用剪刀剪斷繩子,任憑紙鸢隨風飄去,把晦氣帶走,這也是一種風俗!
清明菜
在重慶過清明節的時候,清早起來先去上墳,給祖宗先人掃墓上香燒錢紙,求祈祖上先人板板保佑後代,保佑的事很多: 發財發家、高中狀元、身體健康、早生貴子、大病痊愈、出入平安……
此時大地已回春,田間地頭,溝前坡後,各種野菜開始生長了,側兒根(就是魚腥草),野蔥,荠菜,清明菜……于是大人娃兒齊動手,采摘點野菜嘗新,最安逸的是用清明菜做的清明粑粑了。將摘來的清明菜擇嫩葉洗淨切細,和上面粉及鹽,烙出來的粑粑二面黃,香噴噴的很好吃;荠菜也一樣,擇嫩葉洗淨拌上佐料,加上豬肉剁成肉餡,包成餃子,荠菜餃子很好吃,還只能在清明節前後才嘗得到鮮。
清明粑粑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清明節這一天也有很多人會吃另外一種食品——青團,吃青團是一種習俗,《周禮》上有記載不能在仲春這天引火,又叫做“寒食三日”,因此人們會提前准備糕點來充饑。
青團
青團又是甯波附近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是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裏,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黑洋酥,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當然如今的青團不一定是用艾草的汁了,用菠菜等綠色蔬菜的汁還好點,有些則用食用色素,那就不對了,沒有意思了。
青團傳至今天已經有很長的曆史了,甯波地區的風俗是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都要蒸青團。那時候人們做青團主要用作祭祀,但現在它作爲祭祀品的功能幾乎沒有了,倒是變成了一道時令性很強的點心吃食。
現在的人們講究養生,艾草倒是一味中草藥,具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濕等功效,適量食用對人體的健康具有好處!
荠菜(重慶人喜歡用叠詞,叫荠菜是荠荠菜)包餃子、抄手很好吃
中國人很是講究吃,但凡有節日都離不開一個吃字,就連杜牧先生那篇脍炙人口的《清明》,也離不開吃,吃杏花村酒家的美食美酒。
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餅,春節啥都吃!
這青團油綠綠的如碧玉,糯糯軟軟、清香撲鼻,的確是藥食同源的天然綠色健康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