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登陸之後,“聯合國軍”很快就收複了漢城,而且還准備繼續向北進攻。爲了避免戰爭進一步擴大,我國警告美軍不要越過三八線。但麥克阿瑟卻置若罔聞,他不無輕蔑地說:“中國人沒有發動戰爭的能力,他們不具備相應的工業實力。而三八線沒有什麽軍事意義,它不過是一條緯度線,沒有什麽能阻止聯合國軍跨越它。”
時任國務卿的艾奇遜更是一臉地不屑:“如果中國人打算參加撲克遊戲的話,他們就應該亮出比現在更多的牌。”的確,當時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中國和美國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我們的綜合國力不如對手,軍事實力也不如對手。美軍是陸海空三軍參戰,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我們只有單一的陸軍。
正因爲如此,美國人才斷言我們不敢出兵,麥克阿瑟更是狂妄地說:“倘若中國人過江,我將使他們遭受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屠殺。”但美國人打錯了算盤,爲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毅然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在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遠不如對手的情況下,靠著英勇頑強的精神和高明的技戰術打法,擊敗了以美軍爲主的十六國聯軍,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然而時至今日,依然有人認爲我們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這個兵不應該出。還有人認爲抗美援朝戰爭我們沒有打贏。這兩種說法其實都是非常可笑的。先說當時我們爲什麽要出兵,美國作家托蘭在他的著作中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朝鮮戰爭是美國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是在美國武裝幹涉朝鮮內戰並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爆發的。中國出兵朝鮮,是出于國家利益的考慮,是不得已。如果蘇聯侵略墨西哥,那麽美國在5分鍾之內就會決定派軍隊上去。”
一個外國人都能把問題看得這麽透徹,我們的一些國人卻還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清,實在令人費解。再說第二個問題,抗美援朝戰爭我們有沒有打贏?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只要把朝鮮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分清楚就行了。朝鮮戰爭始于三八線,終于三八線,的確是個平手。但抗美援朝戰爭卻不同,志願軍參戰時,“聯合國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打到了鴨綠江邊。志願軍入朝後,硬是把十六國聯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了三八線以南地區,如果這都不叫勝利,哪什麽樣的戰果才叫勝利呢?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抗美援朝戰爭帶來的影響,不論從哪方面看,這都是一場立國之戰。這場戰爭一舉奠定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人開始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尊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朝鮮戰爭後作爲亞洲人的我,在英國時腰杆才直了些,朝鮮戰爭前我在歐洲旅行,人們常對華人持歧視態度,可是中國出兵朝鮮並接連獲勝後,西歐海關人員一見華人,都肅然起敬,從此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漢語。
抗美援朝戰爭之前,中國留給世界的印象一直是積貧積弱,晚清我們就不說了,簽訂的屈辱條約一個接一個,不是割地就是賠款;民國成立後,大半時間都是在內戰,中原大戰更是嚴重損耗了國力,也給了日本以可乘之機。後來我們雖然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但依然沒有贏得足夠的尊重。直到抗美援朝勝利後,世界才對中國刮目相看,中國的國際地位因此空前提高,海外的華人和華僑也受到了當地人的尊重,這一切,都源自于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抗美援朝是我國的立國之戰,這一戰打出了軍威和國威,令全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著名作家李峰所著的《決戰朝鮮》以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了朝鮮戰爭台前幕後的諸多曆史真相,如中美蘇朝最高領導層的博弈較量,朝鮮人民軍南征的真相,中國出兵朝鮮真相,中美軍戰力真實對比,蘇聯對華軍援、空軍參戰的內幕,志願軍戰俘的真實境遇,板門店談判過程等等,破除了有關朝鮮戰爭的種種迷思與誤解,非常真實出彩。是一本不能不讀的好書。白金珍藏插畫版現價只要69元,點擊【去看看】就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