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出生在中國一處貧窮的深山裏。這裏地處兩縣的交界處。那一年,浦東新區剛剛開放。而我的家鄉,非常貧困。連一條通往縣城的水泥路都沒有,是一到下雨就仿佛月球表面的土路。我的父親本是國有企業的工人,在下崗大潮中下崗了。下崗之後父親就生病了,在家裏搞起了養兔的這個營生,母親不得不去鄉裏打工,在花炮廠做鞭炮,工資又極其低廉。在我6歲那年,爺爺去世了。那一年我弟弟4歲。其實弟弟的出生也是很不容易。在計劃生育的浪潮裏東躲西藏。在7歲的時候,我就去學校上育紅班,所謂育紅,就是培育紅色幼苗的意思。1999年我開始上小學。小學是一個一到下午就變成了水簾洞的屋子。學校僅有2個正式教師。其他的都是代課教師。也沒有分科,幾乎是同一個老師教你所有科目。體育課就是放羊,瘋玩。音樂課,不是上語文就是上數學。美術課就是胡亂畫畫,也沒人管。英語課,對不起,學校沒這個科目。我當時穿著堂哥或表哥剩下的舊衣服,從沒有穿過新衣服。2000年,我和班裏的同學打架,打架的原因是他罵我的父親,我沒打過他,頭碰到了門前的石頭上,頭上被縫了兩針。自此之後,我在沒有打過架。2005年,小學畢業,我考了全鄉第4名。數學第1名。在初中免3年學費。這也算是減輕了家裏的一些負擔。初一和初二,因爲我很擅長數學、曆史和地理,所以平時考試都是第1名。到了初三,沒有了地理這個優勢,只能保證前5名。2007年開始父親才開始出去工作,身體也恢複了八九成。到而今已14年。父親打工的足迹最西到達過新疆的巴音郭楞和靜縣,最東到過浙江的杭州,最南到過江西的南昌,最北到達過黑龍江的齊齊哈爾。也算見識了華夏大地。多年辛勞,父親和母親的鬓邊也增加了不少銀發。父親平時沒什麽愛好,就喜歡讀些書。媽媽也喜歡翻看雜志,譬如《讀者》、《現代家庭》等。在這個氛圍裏,我和我弟也愛看書。
《中華上下五千年》
我人生裏讀的第一本書,既不是漫畫書,也不是童話書,而是《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是我的表姐送給我的。我的表姐是當時爲數不多的大學生,她比我大15歲。由于上學之前我的父親教過我不少字,而我的表哥和我關系好,待我向親弟弟一樣,他是一名初中語文老師,平時也教我認識了不少字。小學畢業的時候我已經翻了至少10遍。臥薪嘗膽的勾踐、力能扛鼎的項羽等等曆史人物我都印象深刻。
《小學生作文》
這本書是爸爸買給我的第一本書。這本書是在集上買的。我們那些農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集。平常買東西非常不便。當時家裏經濟困難,我還吵著父親一定要給我買這本書,最後,最後拗不過我,就給我買了這本書。這本書陪伴我已經有19年了。這本書的紙張已發黃,多有破損,用透明膠帶也粘了多次。就像一個渾身纏滿了繃帶的病人。現在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我的書架上。
《史記》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讀沒有翻譯的原版書。大部分我能看懂,最讀不懂的部分是《司馬相如列傳》中引用的司馬相如的文章。這本書我當時讀的遠方出版社的版本,沒有任何翻譯,且“表”和最後的卷130是沒有的。這本書還是6年級時借我們的女班長的。本書共上中下三冊,上中冊已還給了班長,臨畢業的時候忘了還下冊。後來這本書也不知道到哪裏去了。
《紅樓夢》
中國古典名著中,我讀的最早的是《水浒傳》,《西遊記》至今我也沒有讀過。《紅樓夢》是在2016年第一次閱讀,讀的版本是台灣三民書局出版的版本。這個版本我個人感覺特別好,繁體豎排,紙張很細膩,比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好多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的紙張和印刷質量真的差很多。不得不說,台灣印刷的圖書比大陸好太多。這部作品我已經讀過5遍,每每讀到林黛玉和薛寶钗時,真的是深有感觸,賈寶玉這樣的人我是不喜歡的,改天專門用我的個人觀點點評一下《紅樓夢》。這部書我我至今最鍾意的古典小說。
《金瓶梅》
這部最偉大的世情小說。我也讀過了2遍。是讀的不同的版本,第1次讀的版本是台灣裏仁書局出版梅節校對的《金瓶梅詞話》,第2次讀的版本是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這兩個版本差別很大。個人感覺還是裏仁書局的版本較好一些。200幅插圖一個不少,文章內容原汁原味,沒有刪減。台灣的確是實現了出版自由。像用某種思想控制下出版的,以某種觀點爲指導的圖書,並不能真正體現作者的觀點。所以,我很喜歡讀原版進口圖書。《金瓶梅》這本書早就應該開放出版。
《羅馬人的故事》
日本鹽野七生的15冊大作《羅馬人的故事》。是我第一次讀的內容較長的作品。台灣三民書局出版。這本書只讀了一遍,文筆很好。也很客觀,又體現了作者的觀點。
《柏楊版資治通鑒》
柏楊住過國民政府的監獄,出獄之後奮筆疾書。只爲蒼生說人話,不爲君王唱贊歌。所以他的版本《資治通鑒》充滿了人性醜陋,他的觀點我是不敢苟同。譬如,稱漢文帝爲“漢文帝”並無不妥,他非要翻譯成“劉恒”,相信大家更熟悉“漢文帝”而非“劉恒”。帝堯翻譯成“伊祁放勳”,相信沒幾個人知道是誰。此處就不一一贅述了。抽空專門談談這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