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7年,來自廣東梅縣的羅芳伯與陳蘭伯組織反清起義失敗後,一起在位于東南亞的加裏曼丹島上建立了一個華人共和國,這個名爲“蘭芳大統制共和國”的國家以東萬律爲首都,其全盛時,國土面積達到45萬平方公裏(跟黑龍江省面積差不多),人口增長至300多萬。
蘭芳共和國當時在南洋一帶,影響力也算數一數二的存在了,不少南洋一帶的酋長都希望能加入蘭芳共和國,獲得他們的保護。
有意思的是,蘭芳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羅芳伯在建國後,曾多次派人面見乾隆皇帝,希望能把自己的國家並入中國的版圖,成爲中國的一個省。
面對著從天而降的餡餅,乾隆做出了什麽樣的選擇,如今蘭芳共和國的命運又怎麽樣呢?
一、
放眼全球,當今世界,無論是西方歐美國家還是亞非拉第三世界,都能見到華人的身影,“有人的地方必有中國人”,故而在一些世界知名的大都市,如紐約、舊金山、悉尼、溫哥華,到處都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唐人街,不少海外華人通過艱苦創業和勤奮工作,積累了不少財富,在許多行業都建立起了巨大的領先優勢。
盡管海外華人在經濟、教育等領域屬于佼佼者,然而在各國政治領域,華人始終是姗姗來遲的一個群體,對于參政議政這件事,華人的積極性遠不如其他民族,尤其是曾經流落世界各地兩千年卻同樣優秀能幹的猶太人。
“莫談國事”成了近現代中國民衆包括海外華人所信奉的基本准則,而漢語作爲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除了中國和新加坡,也沒有成爲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不過,鮮爲人知的是,距今約兩百年前,在東南亞的婆羅洲(即印尼的加裏曼丹島),曾經有大陸移民通過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令西方列強不敢小觑的國家——蘭芳共和國。
明清以來,封建專制統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捐稅繁雜,徭役沉重。東南沿海一帶,地狹人稠,百姓無法以農耕爲生,又不願舉家內遷移居到閉塞貧瘠的山區,因此不得不違反朝廷閉關鎖國的禁令,紛紛出海謀求生路。
無數失地農民、窮苦漁戶、落第書生,循著鄭和船隊的足迹,成群結隊地遠渡重洋,來到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安家落戶,繁衍生息,依靠東南亞特有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發展起了種植和采礦經濟,並通過海上貿易,開啓了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經濟聯系。
羅芳伯,一個在乾隆年間(1738年)出生于廣東梅州農村的秀才,妥妥的屌絲鳳凰男,屢次鄉試未能考中舉人,對仕途徹底絕望,索性抛家棄土,在乾隆37年領著親族同鄉從廣州虎門乘船南下,來到了婆羅洲西部的“金山”——坤甸。
早在18世紀初期,西加裏曼丹就發現了金礦,隨即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移民紛紛趨之若鹜,尋找脫貧致富的機會,隨著當地掀起淘金熱,並形成了一個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社區和村落,羅芳伯憑借自己非凡的才藝和健壯的體格,帶領大批華人開采金礦,興辦工廠,鋪路造橋,組建會社,最終有了屬于自己的企業:蘭芳公司。
幾年後,羅芳伯的威名就傳遍了整個西婆羅洲,無論華人團體還是土著部落,皆願歸附于他的領導。
1777年,在百萬民衆的擁戴下,羅芳伯與他的好搭檔陳蘭伯正式接過權柄,以二人的名字命名,宣布成立了亞洲曆史上第一個民主政體國家——蘭芳大統治共和國。
羅芳伯擔任元首(又稱總長)後,由于羅芳伯本人之前又沒有治國的經驗,于是他就結合中西不同文化的政治理念,創建起了一整套涵蓋軍事、司法、教育等各方面的近現代國家制度體系,他又以自治的方式管轄當地,在蘭芳共和國,所有民衆,華人、土著一律平等。
蘭芳共和國的國旗爲黃色長方形旗幟,黃地紅字,上書“蘭芳大總制”幾個大字。羅芳伯以漢服爲國家節日禮服,平時大家著裝隨意,長袍馬褂、西服、裙子,皆隨個人喜好,這充分體現出了羅芳伯開放、自由的思想理念。
二、
當然蘭芳共和國作爲一個新生的政權,在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的情況下,一開始周邊的國家和海盜們並未將其放在眼裏。
例如,在蘭芳共和國附近有一個叫做戴燕國的小國,就曾多次和蘭芳共和國發生沖突。
這個戴燕國所處的位置,四面環水,地勢險要,又恰好是蘭芳共和國某處水域商船的必經之地,仗著地勢,戴燕國王每次都對蘭芳共和國商船收取高額稅收,嚴重影響到了蘭芳共和國的商業發展。
于是乎,羅芳伯的好兄弟吳元盛,便假借繳納過路費爲由,進見戴燕國王,然後趁機刺殺了戴燕國王。
類似的還有羅芳伯團結海外華人、拉攏當地酋長,剿滅海盜的事迹,正是因爲他極爲擅長處理人際關系,因而羅芳伯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掃清了國家周邊的敵對勢力,爲蘭芳共和國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羅芳伯所處的加裏曼丹島,可不是什麽富庶之地,放在當時的國人眼裏,就是標准的一窮二白的蠻荒之地。
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羅芳伯知道,要在這樣一個地方搞發展:教育是重中之重。
作爲一個在當時來說思想非常超前,竟然在清朝時就建立了共和國的人而言,羅芳伯的發展思路也與衆不同。
羅芳伯一邊花高薪從國內請來儒學老師教授中國的文化,一邊又在蘭芳共和國宣揚平等、科學和民主的西方思想,這種實用主義的思想,使得他統治下的蘭芳共和國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在南洋地區的小霸主之一。
但是,羅芳伯所處的18世紀,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時代,對外已經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西方列強正在積極擴張,發展海外殖民地,對內,蘭芳共和國狹小的空間又扼制住了它的發展潛力。
矛盾重重下,羅芳伯建立的蘭芳共和國,雖然在他的時代走向了巅峰,但其不幸的命運也早已注定。
三、
18世紀,正值大航海時代後期,歐洲各國在全世界進行殖民擴張,英國和荷蘭紛紛在東南亞建立東印度公司,通過香料貿易和武力擴張,聚斂起巨額財富,也壟斷了當地多處的經濟和政治特權。
尤其是荷蘭,作爲當時的海上馬車夫,自然不願意看到一個由黃種人組合起來的國家,在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對其地位發起挑戰,故而一直對蘭芳共和國虎視眈眈,只是懾于“康乾盛世”余晖之中的大清王朝,一時才不敢對華人國家有非分之想,只是在近海對其進行監視和封鎖。
建國之初,羅芳伯和陳蘭伯擔心國小民弱,爲了自保,派人來到北京觐見乾隆皇帝,表示願意歸附朝廷,成爲大清在海外的領地或藩國。然而,對于如此送上門來的好事,固步自封的乾隆皇帝卻將其視爲叛國投敵的“天朝棄民”,拒絕接納,羅芳伯大失所望,只得對外謊稱蘭芳共和國已經成爲大清的藩屬。
當時統治馬來群島的荷蘭人雖然如日中天,但也因懼怕清朝這個“巨無霸”而不敢輕舉妄動,故而在羅芳伯去世之後,蘭芳共和國又得以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穩定局面,並占據了大半個加裏曼丹島。
不過,隨著“康乾盛世”的落幕以及鴉片戰爭的爆發,清朝貌似強大的外表終于在西方各國的堅船利炮之下撕得七零八落。
到了晚晴,此時的蘭芳共和國,在經曆了包括羅芳伯在內的共15任總長之後,終于遭到荷蘭人的大舉入侵,而此時清廷正忙于對法國開戰,根本無暇顧及所謂的“海外藩邦”,更不可能對蘭芳共和國施以任何經濟或軍事上的援助。
原本對付海盜土匪還遊刃有余的蘭芳共和軍,盡管訓練有素,戰鬥意志頑強,然而在荷蘭軍隊精良的長槍大炮面前卻完全不是對手,最終于1888年徹底戰敗,坤甸被荷蘭軍隊攻陷,蘭芳末任總長宣布投降,並入荷屬東印度公司。
自此,這個延續了110年、曾經富甲一方的華人國家,被正式送進曆史的博物館。
蘭芳共和國雖然滅亡了,但它的印記在今西加裏曼丹島多地依舊清晰可見,作爲赤道穿城而過的首府坤甸,潮汕話、客家話,甚至普通話都在當地通行無阻,不少餐館、廟宇、會堂得以保存,無聲地敘述著那段精彩又悲壯的過往,也見證了早期下南洋的大陸移民在這片土地上揮灑汗水和熱血的艱苦卓絕的經曆。
蘭芳——這個大航海時代中國人在海外所建立的屈指可數的自治國家,如果還在,以當地華人的勤勞和智慧,或能成爲後來印尼排華慘案時的一片避難所,甚至發展爲新加坡那樣的高度富裕發達的文明國度。
文/韓垣嫚
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覺得文章好的朋友們,記得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您帶來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