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做個一個榜單:銀幕10大妖孽級美女角色,《本能》凱瑟琳第三、《海王》王後第四
評了我記憶中銀幕上最妖孽的女子們。
評論裏最多的質問,無非是:怎麽沒有莫妮卡·贝鲁奇?
而這些質問所提及的對象,往往特質莫妮卡·贝鲁奇在《西西裏的美麗傳說》中,扮演的瑪蓮娜。
廢話!
評選妖孽美女,當然沒有她。
她的美渾然天成、醇厚飽滿、驚心動魄,是凡俗和高雅都爲之傾倒的大美,而非妖孽。
尤其是瑪蓮娜,她不僅僅是西西裏的美麗傳說,更是電影中的一把標尺——以自己的絕美,度量了人性下限的深度。
西西裏的烏合之衆
朱塞佩·托纳多雷是意大利的写实流大师。《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三部曲作品。
很多人知道《西西裏的美麗傳說》這部作品,很多人用過它的表情包,一部分人能對其劇情說出個大概,他們想當然地說,這是個關于“失足婦女”的故事……
不算“N分鍾看完XXX”系列的話,真正完整看過的人,其實並沒有幾個。
電影是通過13歲的“我”的眼睛看出去的,調色和韻味,有些像《陽光燦爛的日子》,而且同樣都得到了自行車,也同樣都有個成熟的大姐姐。
只不過甯靜那時仍有青澀的味道,而瑪蓮娜一登場,就用她的美麗,征服了整個小島。
可惜,人們對待異常美麗的女人,從未寬容過。女人們妒忌她,男人們因爲她已婚並忠于自己丈夫的事實,而貶低她、嘲弄她。
除了孩子們,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
當瑪蓮娜丈夫戰死的消息傳回西西裏,男人們像是打開了柵欄的種豬,一個個撲向美麗的寡婦。
哪怕她不從,各種桃色流言還是流傳了開來,畢竟男人不管擅不擅長,都喜歡吹牛。女人們則不加思考地選擇相信——那些荒誕媚俗的臆想。烏合之衆,格外相似。
忠貞敵不過流言,最後連瑪蓮娜的父親都因爲流言,而跟她斷絕了關系。
而後不久,戰爭就扼斷了她父親的脖子。鎮上的人不給她工作的機會,連她的撫恤金也被貪墨,現在連唯一可能的依靠都沒了,瑪蓮娜別無選擇。
她減去長發,開始爲了生存而出賣自己僅有的東西。
軍官問,能否每周四都去找她。她說記得帶著食物,就可以。
戰爭結束了,飽受摧殘的當地女人,像是忘了瑪蓮娜也是受害者一般,對她進行慘無人道的欺淩。她們多年來的妒忌和憤恨,終于有了大義的名分,可以爲所欲爲了。
而瑪蓮娜的那些裙下之臣,沒有一個站出來,都只是默默看著。
唯一試圖想要拯救她的,只有“我”這個不知什麽時候已經長大的孩子。
結局,瑪蓮娜被趕出鎮子後,她的丈夫奇迹般地回來了。然後他把她找了回來,而昔日的美人早已人老珠黃,沒了那份天妒的紅顔。
這時,鎮上的人反而對她友好了起來——他們知道,這個尤物終于被折磨得跟他們一樣了。
個體與群氓
這部電影有人性實驗的屬性。
無論男女,對于某一方面超群的個體,都是一個態度:通過玷汙、拉攏、誹謗、踐踏、誘惑、欺侮等方式,把這個個體,變得跟自己一樣。
我從農村出來,中國農村就是這樣的。語言和群體攻擊,足以毀掉一個或一家不合群的人。
很多農村出來的孩子,甯可在北上廣吃泡面住地下室,也不肯回去,很多時候,就是因爲那裏的環境,就是個群氓環境。
近幾年有所改善,但也僅限于表面層級。
大都市有萬般不好,但有一點:包容性——是哪個小地方都沒有的。
封閉的小空間,會用烏合之衆的偉力,把所有人變得差不多樣子。
這是《西西裏的美麗傳說》蘊含的底層思考。
而瑪蓮娜,其實是創作者的尺子,她以自己的美麗值弧線,爲丈量的標准,試探出了鎮上所有人的下限。
結果是殘酷的,但也是毫不意外的。
下回看見一衆人搶著給她電影的動圖時,不妨想想:她爲什麽剪去了一頭黑發,只留下紅色的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