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3日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1日刊載題爲《在中國,企業應平衡利潤與原則》的社論稱,外國公司幾乎每周都會觸動中國的敏感神經。一些公司明知故犯。還有一些公司因疏忽大意造成冒犯。
報道稱,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處理一件事的方式沒有好到哪裏去。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保羅·多諾萬在一次電話會議中發表辱華言論。他的話被翻譯成中文,並被解讀爲種族主義言論,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強烈反響。
瑞銀和多諾萬很快道歉,但該銀行遭客戶投訴,並因此失去了一筆債券業務。鑒于中國對瑞銀十分重要——它是首家獲准在中外合資企業中持有多數股份的外資銀行——瑞銀對其股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報道介紹,去年年底,杜嘉班納公司推出的一則廣告更清晰地诠釋了這種文化隔閡。在廣告中,一名中國模特正在用筷子吃比薩餅,這被解讀爲辱華行爲。該公司的上海時裝秀被取消,産品被零售商下架。設計師們公開道歉,擔心失去這個重要市場。
鑒于中國市場的規模和複雜性,企業自身必須做好功課,避免犯愚蠢的錯誤。
圖爲一面瑞士國旗在瑞士銀行集團的標識上飄揚。新華社/路透
【延伸閱讀】被抵制!瑞銀“辱華”事件後果嚴重……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道美媒報道,中國最大的國有基礎設施公司之一不再聘請瑞銀集團爲其一項大型債券交易提供顧問服務。此前,瑞銀一名首席經濟學家因使用“中國豬”一詞而引發憤怒情緒。
據美國《財富》雜志網站6月17日報道,中國鐵建的決定是已知的第一家因經濟學家保羅·多諾萬上周的言論而遠離瑞銀的企業。多諾萬關于豬瘟的嘲弄言論在中國引發了公衆憤怒。
報道指出,雖然對于瑞銀而言,失去這筆交易造成的損失對利潤影響不大,但一家大型國企的示範效應可能更令人擔心。瑞銀正努力避免不當言論事件對其投資銀行及資産管理業務造成損害。
這一風波給瑞銀帶來了不小的風險。它比其許多競爭對手在中國立足的時間都要長。它還是第一家在本地證券合資企業中獲得控股權的外資銀行。大多數財富管理公司仍在香港和新加坡等離岸中心爲中國富豪提供服務,但該國約20萬億美元的巨額在岸貨幣池對于該行業來說很有吸引力。
瑞銀拒絕就中國鐵建事件置評。
兩家刊物以及代表中國經紀業務的貿易組織譴責了多諾萬的有關言論。瑞銀競爭對手海通國際證券6月14日表示,該公司已斷絕與瑞銀的所有業務往來。
中國鐵建一名發言人說,中國鐵建決定不再聘請瑞銀爲其一筆美元債券發售交易提供服務。據悉,中國鐵建將聘請花旗、彙豐及工銀國際擔任其債券發行服務商。
上周,多諾萬爲其言論道歉。他在接受美國彭博電視台采訪時說,他無意間使用了缺乏文化敏感性的語言。瑞銀後來要求這名現年47歲的經濟學家休假,並表示正在審查此事,以確定是否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
瑞銀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說:“我們毫無保留地爲這些本無惡意的言論造成的任何誤解誠懇道歉。我們已撤回了這一音頻言論。我們在此澄清,這一言論是關于通貨膨脹和豬肉價格上升導致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的。”
上周,瑞銀股價下跌了近1%。
資料圖:瑞士銀行標志
(2019-06-19 11:09:28)
【延伸閱讀】澳議員辱華言論惹衆怒 中方批其“令人作嘔” 澳總理忙“撇清”
參考消息網2月22日報道 澳媒稱,日前,澳大利亞參議員巴裏·奧蘇利文發表了針對中國人的侮辱性言論,引發軒然大波。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隨即回應,對奧蘇利文發表的辱華言論予以堅決譴責。澳大利亞總理莫裏森和澳大利亞反對黨領袖也相繼在他們的官方微信賬號上對相關言論表示譴責。
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2月21日報道,在澳大利亞參議院2月19日的一次會議中,國家黨參議員巴裏·奧蘇利文發表了針對中國人的侮辱性言論。他在聽證會上談到擬議的生物安全進口稅時說,“我不反對通過征稅對生物安全籌集資金,但是應該針對那些帶來風險的人。所以要從中國佬那裏開始”。他聲稱“該死的中國佬把喜愛的臘腸塞進內褲帶入境,帶來的生物安全風險”比進口商更大。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他的言論引發了包括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澳大利亞總理莫裏森、澳大利亞反對黨領袖比爾·肖騰、多元文化領袖以及澳大利亞華人社區的譴責和要求其道歉的呼聲。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20日譴責該言論辱華。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發言人通過在中國駐澳大使館網站上發布的一份簡短聲明說:“我們對澳大利亞國家黨聯邦參議員巴裏·奧蘇利文發表的種族主義、令人作嘔的辱華言論深感震驚和強烈憤慨,對此予以堅決譴責。”
不久後,澳大利亞總理莫裏森21日在他剛啓用不久的微信賬號上發表題爲《華裔澳大利亞人是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社會的一份子》的文章做出回應稱,參議員奧蘇利文的言論並不代表他的觀點,也不代表自由黨與國家黨的聯合政府的觀點。莫裏森表示,“200多年來,華人移民勤奮努力,貢獻新思維,幫助塑造了澳大利亞的身份,爲澳大利亞社會繁榮做出了傑出貢獻。華裔澳大利亞人對澳大利亞有十分深遠影響,也是今日我們澳大利亞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澳大利亞與中國在經濟、文化、政治上有緊密的聯系,我們也引以爲豪。兩國間關系的強化,與在澳華裔的不懈努力和貢獻密切相關。”
而早在20日,澳大利亞反對黨領袖比爾·肖騰就已在工黨官方微信賬號上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譴責了參議員奧蘇利文的言論,肖騰敦促奧蘇利文“需要立刻”向澳大利亞的華人社區道歉,還呼籲總理莫裏森“展現一些領導力”。他說,“這些對澳大利亞華人社區具有冒犯性的言論在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容存之地。”
此外,澳大利亞種族歧視專員也譴責相關言論爲“種族貶義詞”。他發推文說奧蘇利文的言論“對許多澳大利亞人來說是冒犯和侮辱的,包括超過120萬有華裔血統的澳大利亞人”。這位前律師還說,議員“有責任不要引用這類語言”。
澳大利亞華人社區團體也在發布的一份聲明中對參議員奧蘇利文說,“你19日發表的種族主義言論把我們帶回到對白澳政策和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時代的不幸回憶”。
(2019-02-22 11:03:28)
【延伸閱讀】杜嘉班納辱華遭抵制 美媒:奢侈品商沒中國市場無法生存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道美媒稱,不要惹惱中國和中國國內日漸龐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意大利品牌D&G杜嘉班納痛苦地吸取了這個教訓。他們在中國人的怒火中遭遇抵制風潮,原因是杜嘉班納爲宣傳上海大型時裝秀所拍攝的視頻節目缺乏文化敏感性,隨後包含侮辱性評論的私人聊天截圖又被人發到了網上。
據美聯社11月25日報道,杜嘉班納將辱華言論歸咎于黑客,但這樣的解釋在許多人看來相當蒼白。品牌損害已是既成事實。衆多亞洲明星迅速加入抗議的行列,這家意大利米蘭品牌公司隨後取消了上海時裝秀。
然後,零售商和大型電子商務平台撤下了杜嘉班納的商品,公司兩位聯合創始人多梅尼科·多爾切和斯特凡諾·加巴納則坐到了攝像機前,向中國人民道歉。
杜嘉班納11月23日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道歉視頻,加巴納嚴肅地說道:“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經曆,這種情況絕不會再次發生。”
報道稱,道歉視頻,以及促成這段視頻的強烈的公衆反應,體現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從更大層面來講,此事彰顯中國巨大的、而且仍在不斷擴大的影響力,中國已成爲一個無法被忽視的國家。
報道稱,這樣的趨勢和屢屢激發中國消費者情緒的諸多事件交織在一起。中國消費者有時覺得被外國品牌或政府怠慢。杜嘉班納並非首個作出道歉的公司,肯定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報道稱,此事恐怕標志著杜嘉班納在華增長期的結束。中國是全球奢侈品牌的重要市場。自2005年開設第一家門店以來,杜嘉班納一直悉心培育中國市場,目前擁有44家精品商鋪。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組織心理學教授凱裏·庫珀說:“我認爲他們今後幾年沒法在中國做生意。一旦打破那樣的文化符號,你就會遇到麻煩。現在品牌形象在中國受損了,我認爲這種損害將持續到人們淡忘爲止。”
杜嘉班納的財務狀況很可能遭受沖擊。這家上市公司沒有公布細分銷售數據,但是據美國貝恩公司統計,中國消費者承擔了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到2025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預計達到3650億歐元,中國的比重將增加到46%。“千禧一代”(相當于82後和90後——本網注)和“Z世代”(相當于95後和00後——本網注)將成爲主要推動力,他們會越來越習慣于在網上購買奢侈品。
中國《新財富》雜志25日在社交媒體上寫道:“缺少中國這一增長核心區域,杜嘉班納顯然將處于競爭劣勢,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這是杜嘉班納最終選擇低頭的一個主要原因。沒有中國市場,他們真的無法生存。”
雖然杜嘉班納展示過利用社交媒體的小技巧,邀請擁有大量粉絲的新生代偶像坐在表演前排或者參加走秀活動,但是這樣的利用手法是一把雙刃劍。人氣偶像王俊凱曾經吸引數百名高聲尖叫的中國粉絲前往杜嘉班納在米蘭的時裝秀,但他也是最早對杜嘉班納說不的藝人之一,表示將辭去杜嘉班納亞太區品牌代言人的工作。
許多明星21日在社交媒體上批評杜嘉班納,表示將抵制上海時裝秀。時裝秀隨後被取消。到22日,杜嘉班納的産品從主要電子商務網站上消失了。一家機場免稅店曬出了原本用來展示杜嘉班納産品的空貨架,圖片說明頗能反映人們普遍的情緒:“我們必須表明立場。我們爲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杜嘉班納的道歉視頻能否平息輿論——還是說會進一步影響到其他意大利商品。到目前爲止,其他意大利時尚品牌都拒絕發表評論。(編譯/劉子彥)
(2018-11-27 0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