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楊歡
黃耀和在全球科技創新論壇上發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9月28日,主題爲“科技創新:新經濟•競爭力•全球化”的全球科技創新論壇隆重召開。該論壇由南華早報主辦、每日經濟新聞協辦,成都爲主會場、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爲分會場,三地同時連線舉行。
當天,來自全球國際大都會的200余名科技翹楚、金融領袖共聚成都,共同探討企業競爭力、全球化和科技創新等議題,制定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議程。
作爲擁有近30年投資銀行業務經驗的金融專家,普華永道全球跨境服務中國主管合夥人、購並交易服務中國市場主管合夥人、企業融資與並購部中國主管合夥人黃耀和,參與了當天論壇的三場三地對話之一——“西部大開發新引擎:發展新經濟,成都東進南拓參與全球競爭”。
活動期間,黃耀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指出,目前,我國正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但我認爲全球化趨勢不可逆,短期的外在環境改變反而伴隨著新機遇的誕生”。
在黃耀和看來,全球疫情沖擊之下,企業應增強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科技創新是核心,新經濟的發展也正帶來重大機遇。“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産業有望成爲未來新經濟中潛力最大的增長點。在此背景下,擁有相關産業基礎和優勢的成都,未來影響力也將進一步提升”。
“開放助益中國企業走出去,更使外國企業共享中國機遇”
“中國的開放和本地企業的全球化戰略,並非朝夕之事。在‘一帶一路’倡議之前,許多國家已參與中國投資。”
黃耀和牽頭組建了普華永道全球網絡,覆蓋157個國家,其中50個國家有中國業務組。這既能幫助中國企業設計全球化戰略布局,又操盤企業“走出去”並購、全球稅務結構、全球內控管理等具體落地事宜。長期參與本地企業的國際化,黃耀和對中國的開放如何助益本地企業國際化有深刻感受。
首先是最直接的商業增長。“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市場更加廣闊,企業的業務機會迅速增加,這是立竿見影的效果。”黃耀和說。
其次爲長期助益,具體體現在中國企業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改變。他認爲,通過越來越多地“走出去”,中國企業管理層整體對于世界格局和全球需求的了解、對于全球商業脈搏的把握、對于制定自身戰略時眼界和格局,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這無疑將更長久地影響中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未來的發展潛力,畢竟要提升全球競爭力,企業一定要具備非常強的世界觀,清楚市場的需求在哪、對手在哪。缺乏這樣的視野閉門造車,是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全球競爭力的”。
以上兩點反過來作用于企業,産生第三個助益——核心技術的提升。“在二三十年前,中國企業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短板,即科技創新。”黃耀和指出,這在當時可以理解,因爲發展有階段性和周期性,但改變已經發生。“從過去的直接‘買’,到如今研發投資比重地不斷增加,中國企業內功正在不斷增強”。
中國的開放,不僅助力了本地企業“走出去”,更使外國企業得以共享“中國機遇”。“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從沿海向內陸腹地縱深推進,以及金融領域的進一步開放,對外國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蛋糕’。”黃耀和說。
在此背景下,他注意到外國金融機構的中國戰略已悄然改變:“第一,加碼本地化業務;第二,進行B2B嘗試;第三,地理上擴大在中國西部的布局”。
在黃耀和看來,這是商業機遇對企業的“天然吸引”:“縱觀全球,既能提供近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又能提供安全、穩定、開放並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中國對外國企業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供需結構改變帶來新機遇,企業與城市相輔相成”
今年以來,疫情等因素使全球宏觀形勢發生了不少改變。但黃耀和認爲,宏觀環境也好,貿易模式也罷,歸根到底改變的是“供需關系”的平衡與格局的把握。
“疫情使人們減少出行和消費,需求減少,供需開始失衡。”黃耀和指出,需求端的變化又進一步導致了全球供應鏈的設計策略變革。
具體而言,黃耀和認爲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與市場的距離縮短,“疫情使全球運輸受到影響,以前可能更傾向于在人力和資源低廉的區域設置供應鏈,如今可能要一定程度考慮産品到市場的可達性,進而縮短供應鏈距市場的距離。”其次是疫情之後,一定程度增加對投資國家或地方政府危機應變能力的考量。
而微觀來看,這種宏觀環境對企業的影響、以及未來對企業全球競爭力的評判,在黃耀和看來,這也應當放入企業所在的供應量予以考量。
“不僅要確定企業在供應鏈中的定位,是屬于上遊、中遊還是下遊,也要考察企業與其産業鏈上下遊的緊密度。”他強調,“更重要的是,要衡量整個供應鏈的完整度、企業在其中的獨立性和依賴性——我們已經看過太多被卡脖子的案例了。”
正是基于此,黃耀和認爲,在全球供應鏈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數字化將加快成爲未來各垂直産業鏈的基底。在此過程中,新經濟將迎來新機遇。“而企業要抓住這一機遇,其核心就是要加強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如今,包括成都在內,不少城市都在大力發展新經濟,更是“刀刃向內”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客戶思維”爲導向,爲企業提供新經濟的場景機遇,不斷推出創新舉措助力企業發展。
在黃耀和看來,信息産業、生物醫藥産業等新經濟的熱門領域,原本就是成都具有基礎的優勢産業;城市本身的吸引力以及當地高校衆多等人才和科研優勢,也將助力企業在新經濟的發展中展露拳腳;更重要的是,當地不斷創新改革,爲企業發展解綁提能,更能爲後者抓住新經濟機遇注入一針“強心劑”。
“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無疑又將反哺城市的發展,擴大城市的國際影響力與吸引力,這是相輔相成的。”黃耀和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