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集團收購了茶企,你如何看?
博觀達致文旅 秦智勇
題記:我所經過的案例有:雅安文旅集團收購蒙頂山景區時也收購了蒙頂皇茶公司,黃山旅遊股份收購了六百裏茶業,湖北鄂旅投在宜昌的三峽茶旅小鎮項目也收購了鄧村當地的國營茶廠。這裏說的收購主要指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取得企業實際控制權。
這些市場投資行爲,你如何看?我的理解:做茶的與做旅遊的,各懷夢想、各取所需。若放低預期,加以時日,未來可期!可資本的特點呢?幸好都有國有資本在其中呢。
又一次與茶企老板交流茶旅,是“茶+旅”,還是“旅+茶”?老板的觀點是“茶+旅”,我的觀點是“旅+茶”。
觀點不同,即出發點不同,其路徑也不相同。一方面是以誰爲主?一方面是可以加的那些內容?
以茶爲主,其實並不怎麽需要旅。只是都在提旅遊和用戶到原産地的體驗,茶企也做點旅遊接待,表演個茶藝、品鑒會兒茶,可有可無間賣點自己公司的中低檔茶産品。
這樣的狀態,不必跟風,還是專心做好茶葉吧!
關于什麽是好茶?黃山旅遊股份下屬的六百裏的創始人鄭中明先生給出的觀點:讓茶回歸到最自然、最舒服的生長環境裏長大,待成熟期後采摘按標准化工藝制作,讓茶釋放其自然原味。鄭總不僅這樣說啦,更是這樣做啦!我們在黃山也參觀了他一手一腳打造的桃源林間茶園。
關于好茶,有的企業強調種植環境,有的公司突出匠人技藝,有的平台選擇消費者喜歡。我從運營的角度給出好茶的看法,就是“優質的一産+精湛的二産”孕育出每位茶客可自行沖泡的好茶。其實,消費者喜歡的味道、喜歡的湯色、喜歡的形狀就是一杯好茶,可千人千面、有些無法統一,所以我目前還是支持運營角度的看法。
以旅爲主,強調的是旅遊吸引物的品質,這是根基。曆史、故事、名人,山川秀麗、山河壯觀、四季變幻,新、奇、特、萌、寵,第一、唯一、專一,顔值、有趣、刺激,互動、體驗、沉浸……你得占那麽幾個點。我們看看茶園,大部分風景秀麗但不特殊、規模成片但不奇特、季節明顯集中但無熱度,所以對遊客的吸引力不足。
那以旅爲主,就要把茶園做爲風景的基礎背景,做爲體驗場景的基礎背景,在背景的基礎上做好與周邊其他景觀的融合與協調,做好場景內體驗業態策劃設計,按照景區的標准來建設或改造茶園。
茶園大多在山裏,距離成爲其發展旅遊的第一影響因素。也有身居山裏的景區、也無顯著吸引物而發展起來的景區,要不就是有故事,要不就是做成了主題類景區,比如重慶萬盛的奧陶紀。所以茶園在景區內爲最佳,比如武夷山風景區內的茶園,比如蒙頂山景區內的皇茶園,比如漢家劉氏的茶園在福山景區裏……至少也得選靠主要公路和鐵路近的茶園、選周圍十分鍾內有村子最好是集鎮的茶園。
旅遊基礎配套設施齊全是茶園旅遊發展的第二影響因素。吃、住、行、遊、購、娛,該有的都得有且得滿足基本遊客接待服務。比如“茶特色+當地野味”餐飲,比如適量的民宿和商務酒店,比如遊客中心的茶藝表演與茶葉品鑒、還有小規模的茶文化館,比如可以參觀與體驗的小型加工廠……這些是基本配置。若要開展商、養、學、康、休等業務,又得配套相應的場景,在此不細說。
旅遊在茶園爲主體的景區遊什麽?也就是旅遊業態設計與打造是茶園旅遊的關鍵因素。給遊客一個理由,讓他們來這裏;給遊客幾個項目,讓他們願意來這裏;給遊客一兩天的空間,讓他們願意待在這裏有事幹,哪怕是發呆式的消磨時光。這個需要懂旅遊和懂點茶的策劃團隊,找博觀達致文旅剛剛好!資深茶品牌定位與設計+景區驚豔體驗業態策劃設計與打造+有影響力操盤項目實戰經驗+茶業全鏈研究與運營團隊,一切就是剛剛好!
從茶企的角度看,還是好好做茶吧!這是技藝;從旅遊公司的角度看,打造景區有選擇,農旅文融合在探索與試點;從文旅策劃機構的角度看,農業産業內的“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旅遊産業內全域旅遊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康養休閑度假研學旅居等、還有産業間的“農旅文商融合發展”都是可以尋找的支撐點。
對于文旅集團公司收購或入股擁有優質茶園資源的茶企,文旅集團看重的是山裏茶園的地兒和城郊茶葉工廠的地兒,未來既可以圍繞景(茶園)的資源開展康養旅居等,又可以圍繞工廠開展主題工業遊研學遊或紅色遊等。土地的價值+旅遊小場所的價值,會被一步步釋放出來。比如雅安文旅控股的蒙頂山景區和蒙頂皇茶,比如峨眉山旅遊與峨嵋雪芽茶。
對于茶葉企業尋求與文旅集團合作,首要看重的是股權所融到的資金,其次是旅遊場所擴展了茶葉商品展示與銷售的渠道,再者通過文旅集團資源實現團購和定制業務拓展,最後才是茶園以及工廠成爲旅遊景點。茶葉企業的當務之急是銷售,都擅長制茶做茶,卻不擅長賣茶,尤其不擅長互聯網銷售,但依托旅遊人群銷售的是拌手禮類型的小規格中低價格包裝茶,與很多茶企所主要生産的名優禮品茶是不一樣的,這需要茶企進行産品開發調整並降低對旅遊售茶的預期。
同樣若是文旅集團收購了茶企呢?也需降低預期。茶葉在中國這麽多年也沒有幾個是快速壯大規模的,做農業的更需要慢慢積累,慢工出細活兒呢!可以給彼此一些磨合的時間,在發展中解決問題與成長,切不可操之過急,別像2019年的稻田畫、花海、門樓等田園樣式迅速完成了“教育”,試驗與實踐證明了:
①沒有場地高差條件,稻田畫缺乏吸引力;
②沒有花卉園藝産業支撐,花海無法持續經營;
③沒有豐富的內容,門樓、廊架只會徒增成本;
④沒有農旅運營,三者都只是花瓶。
需求不同,路徑不同,結果不同。長遠看目標一致,但短期內得學會“彈鋼琴”,這樣才能在趨勢裏得到發展,在合作中獲得成長。若從戰略層面到策略及執行層面有困惑,找博觀達致品牌與文旅,在重慶呢,吃著火鍋兒唠唠嗑,說著說著心就亮堂啦!
——“大秦筆記”2019年12月25日有感于“黃山北-合肥南”高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