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獨立思考這件事,從老祖宗時期就非常重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那過了幾千年,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是變得越來越好了?還是更糟糕了?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無論是縱觀教育制度,還是深谙職場規則,我們都可以從中找到對獨立思考意義的各種解讀,其中最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獨立思考,是在當下及未來社會中,越來越受重視的一項技能。
那麽,真正的獨立思考是個什麽情形?又應該如何訓練呢?
以下內容選自《南華早報》的總編輯鄭維先生,講述的是新加坡中學的一次課後作業。
第一階段 定課題
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是否有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好處?
第二階段 查資料
配合該課題,老師給出了長長的書單,即使是不看內容只翻書頁,那也來不及。所以小組的組織者就要分配任務,每人各查幾本書,限定時間內讀完相關章節,劃出相關部分,摘錄出來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組織者彙報。
老師說:資料內容不限于他所指定的這些書,如果你想要個好成績,嘿嘿,最好拿幾本老師都沒讀過的書。
第三階段 定定義
定義,就是確定概念的具體含義。這個定義不可以隨心所欲胡來,必須要公正客觀,拿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說得過去。
學生們首先被德國人民,這一關給難住了。
誰算是德國人民呢?誰又不算呢?
是擁有德國國籍的人,才算德國人民?還是只要居住在德國,就算是德國人民?
學生們定義不了,就去找老師呗。老師笑咪咪的回答:隨便,這事你說了算——哪個定義最能體現出希特勒的影響,就用哪一個。
最後孩子們用了後一個,只要居住在德國,就是德國人民。
爲什麽要用這個呢?
這就看出定義的價值了。不使用這個,那麽凡是被希特勒屠殺的,按希特勒本人的看法,他們都不算人民。可如果一個人有良知,同情悲憫那些被屠殺的猶太人,就不可能把他們從人民中排除出去!
就這麽一個定義,讓學生們頓時恍然大悟:
定義會說話,如果定義錯了,你整個人都錯了。
第四階段 繪圖表
從政治、經濟、社會、軍事政策等各個角度,展開討論。
這一討論就炸了,咦,你看這個希特勒,他也不賴嘛。他上台後大力發展軍工,解決了500萬失業人口的就業問題。這難道不是好處嗎?
還有,希特勒不光是組織工人勞動吃飯,連娛樂都沒耽誤,經常性的群衆集會高歌。而且成年人可以買轎車年輕人可以飙摩托,這還不夠嗎?
分析過這個,再看看工人們的具體情況,就有點不對了。
當時,所有的工人全被裹脅進德國工人陣線裏頭,他們沒有罷工的權利,不允許加薪,不允許改善勞工環境,只有高強度的勞作,有時候甚至每周要工作72個小時。除此之外,工人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還被希特勒控制的工會拿走支配。這些工人無異于奴工,怎麽可能有快樂可言?
兩方面的資料比對,學生們就對希特勒時代的德國有了個全面而客觀的認識。
第五階段 完成論文
有了前面全面的分析,最不擅長于寫的學生,此時也是把鍵盤敲得噼哩啪啦響:
希特勒時代,表面上好像給德國人解決了失業人口問題,但實際上,高密度化的組織,剝奪了工人的正常選擇。他們被迫從事繁重勞作,個人權利卻無絲毫保障,工人的生活並沒有絲毫改善,反而是每況愈下。任何一個奴隸主都可以宣稱,他手下的奴隸沒一個失業的。但那絕對不是奴工們想要的。
諸如此類。
第六階段 陳述
各小組向老師報告,現場質辯。
可以看出,要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大致需要五個步驟:
第一步:抛棄結論和成見,只要事實。
第二步:定義問題。去掉情緒化,讓問題具體而明確。
第三步:假設性思考。
第四步:反向推證。找到反面的材料證據,做正反兩方面的資料比對。
第五步:小組討論。
試想想,如果不是通過這種辦法讓孩子獨立思考,而是讓他把希特勒是個大魔頭的結論,背上一萬八千遍,他可能仍然會覺得納粹的制服很酷,納粹的閱兵很氣派。因爲他們根本不知道納粹意味著什麽。
之所以引用上述內容,個中感觸皆來自于近期我家娃的一篇課後作業。
娃現讀Y3,相當于國內的小學二年級,一個月前從學校拿回一張紙(沒錯,英國的作業都是打印在紙上,非常簡樸),要求孩子寫一篇以“宗教”爲核心思想的主題報告,寫作周期一個月。
當我看到這個作業時,第一反應是:作業是不是拿錯了?
畢竟這類型的作業,在我印象中應該是初中的孩子,開始學曆史後才會涉及的吧。
在確認無誤後,第二天又跑問老師,目的很明確:
1、我們什麽宗教都不了解 ;
2、We come from China,沒有任何宗教信仰;
3、能不給個命題式作文,這樣大的範圍,娃和她媽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呀。
老師如上文所描述一樣,全程笑眯眯的回答了我所有的問題,
而且僅用了一個詞 :“隨便”。
無果。
一腦子漿糊的媽,帶著一腦子漿糊的娃,開始了獨立思考的訓練之旅。
首先,我問娃:你現在有什麽信仰嗎?
娃反問:媽媽,什麽是信仰?
得了,問答中斷。
接著,不甘心的我又問:你知道宗教有哪些嗎?
娃回答:我只知道上帝,這算是宗教嗎?
問答再次中斷。
我使出循循善誘的姿態,抛出終極問題:還記得我帶你去威斯敏斯特教堂嗎?那裏面是不是有個馬廄。。。。。。
娃搶答道:對對,耶稣就誕生在那裏。。。。。但是媽媽,他爲什麽沒有出生在醫院裏呢?是不是因爲家裏窮呀?
到此,我不得以使出終極殺招:這是你的作業,不是我的作業,爲什麽你小小年紀,一點想法都沒有呢?
在我的河東獅吼下,娃緩緩吐出一句話:媽媽,我想寫一個關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話題,這算是和宗教有關嗎?
茅塞頓開呀。
在娃的循循善誘下,我們開始了分工合作:
1、設計出10個和威斯敏斯特教堂相關的問題;
比如:哪年建立的,由誰建立的,有什麽樣的建築特點?有有哪些名人參觀過。。。。。。
2、通過google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娃也順帶學會了有問題,google一下
3、把答案排下序,寫出一個故事腳本。
說實在的,娃的故事排序我至今也沒看明白。
4、繪制腳本。
我多次提示娃可以照著電腦上的圖片畫,但均被拒絕,可能她認爲自已想像中的畫面,才最符合她的標准吧。
(娃的作業節選)
不得不說,娃的作業能完成到這樣的程度,非常出乎我的意料。
我腦子中太多模式化的東西,面對這樣的開放性話題,無所適從,更不知道如何去引導孩子。
反到是孩子的想法,帶來峰回路轉。
而且整個過程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個簡單版的獨立思考訓練,毫無枯燥之感。
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我們這一屆家長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都不是很行。
固化思維占據主導,習慣了聽話照作,習慣了對權威號令的無意識屈從,卻喪失了太多創造性思考的樂趣。
多少人唯“通知”是瞻
那麽,如何不要讓今天的孩子們重蹈覆轍呢?
我想,首先就是要放下家長的架子,不要用自己過去的思維來禁锢孩子,批判孩子,要讓他們有更多的獨立思考、表達自我的機會。
然後,用這個獨立思維訓練方式,和孩子一起訓練。
毋庸置疑,經過這種訓練的孩子,腦子一定會很清醒,不會輕易接受現成的結論,也不會成爲唯命是從的“乖”孩子。他們不會重蹈我們的人生,但一定會比我們過的更精彩。
共勉。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