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我國防盲治盲和眼健康事業取得長足進展。從1990年到2019年,我國年齡標准化致盲率下降約四分之一,防盲治盲工作進展顯著。然而,隨著人口增長、老齡化進程加速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年齡相關性和代謝相關性眼病逐年增加,給我國眼健康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相應地,我國眼健康工作重心也隨之從“防盲治盲”轉爲“眼健康促進”。
從公共衛生層面開展眼健康促進工作,既是國際眼健康界達成的共識,也符合目前我國眼健康發展階段的實際需求。然而,“公共衛生眼科學” 的概念在我國提出較晚,從2018年才開始被慢慢重視和提及,許多眼科臨床工作者、決策者、公共衛生領域工作人員等都對此領域尚不熟悉。爲了能讓大家更系統、全面地了解公共衛生眼科學的相關知識,由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亞太眼科學會主席王甯利教授,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亞太地區眼外傷學會副主席顔華教授,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副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胡愛蓮主任作爲主編,牽頭撰寫的中國第一本公共衛生眼科學書籍《公共衛生眼科學》日前發布。該書在國內邀請了國內眼科、公共衛生、醫學統計等領域的專家共同編寫;在國際上,邀請到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的公共衛生眼科學領域專家,分享了眼科資源、衛生體系、社會經濟發展不同的背景下,各國如何開展眼健康工作。
據了解,該書從眼健康與公共衛生結合的角度出發,覆蓋了眼健康的概念、挑戰、未來工作重點;眼健康的社會經濟與文化決定因素;我國居民眼病流行特點、影響因素和發展趨勢;中國眼科公共衛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國眼健康公共衛生幹預;我國眼健康的綜合防控策略、防盲網絡與眼保健人員培訓、眼保健模式、眼健康教育、眼健康促進、眼健康信息傳播、眼健康管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與“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以及規劃解讀;構成公共衛生眼病的主要眼病的流行病學介紹、公共衛生影響以及預防策略;全球範圍內不同資源環境下眼健康工作實踐與經驗、我國眼健康事業70年發展;眼健康的監測與評估方法等。
據悉,作爲一本內容詳實、系統全面又兼具國際視野的公共衛生眼科學工具書,旨在幫助各個領域的人員更好地了解公共衛生眼科學的概念與發展曆程,促進我國眼健康工作的開展。無論是眼健康政策的制定者、公共衛生領域工作人員、臨床眼科醫生,還是基層健康工作者抑或是想要了解基本眼保健知識的非健康行業人士,都能從此書中找到想要獲得的訊息。(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田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