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你一定要去上海,你一定要去那座城市看看。”小提琴家李偉綱的這句話一直藏在韓國姑娘李現甯的心裏,如今,她終于來到老師的家鄉,站在100層樓高的環球金融中心俯瞰上海,心潮澎湃。
今年3月,上海樂隊學院與天津茱莉亞學院締結合作夥伴關系。12月底,雙方學生在上海聚首,一支由28名天津茱莉亞學院研究生組成的小分隊抵達上海,小提琴學生李現甯正是其中一員。
共遊名勝、並肩排練、同台演出,他們在深冬的上海展開爲期一周的深度交流。12月30日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這支49人的聯合部隊將舉辦聯合音樂會——“從巴赫到斯特拉文斯基”,在上海和天津搭“音樂橋”,上演“雙城記”。
12月,雙方學生參觀環球金融中心
12月,雙方學生參觀上海博物館
臥虎藏龍的音樂街區
2018年,上海四重奏在韓國的一場室內樂音樂會,讓李現甯驚豔。大學畢業後,聽說上海四重奏成了天津茱莉亞的常駐教師,她毫不猶豫辭去音樂老師的教職,遠赴天津深造,成爲李偉綱的學生。
“上海不僅有上海四重奏,還有上海交響樂團,這座城市令我非常向往。”李現甯來上海的一顆心躍躍欲試,在上海樂隊學院的組織下,終于和上海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她不僅遊覽了上海的地標建築——環球金融中心、上海博物館,還從複興中路轉到汾陽路,打卡了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海音樂學院、上音歌劇院,以及年輕音樂人紮堆的黑石M+·第三空間——這片緊密相連的音樂街區是老師李偉綱從小成長的地方,深厚的音樂文脈、濃厚的音樂氛圍,也讓作爲學生的她陶醉不已。
李現甯還記得抵達上海當晚,她路過上海音樂學院,一座高層教學樓燈火通明,同學們練琴練累了,還可以眺窗遠望,欣賞車水馬龍的繁華夜景,俯瞰上音歌劇院和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劇院和音樂廳一步之遙,李現甯也心動了,“這會讓大家練琴更有動力,給他們的未來一個方向性的指引。”
不僅音樂氛圍濃厚,這片音樂街區還“臥虎藏龍”。
在同學何沁的牽線下,李現甯在複興中路一條不起眼的小弄堂找到一家琴鋪,一把開裂的小提琴交到師傅的巧手中,很快重煥光彩。
去天津深造中提琴之前,何沁在上海音樂學院求學多年,對她來說,回上海就像回家。她以東道主的身份帶同學們逛外灘,還主動把修琴師傅介紹給他們。修琴師傅和上音學生往來數十年,熟悉每一把琴的個性,總能迅速把脈,找准問題,讓他們滿意而歸,深得人心。
修琴師傅和音樂街區,這些細節連綴成篇,勾勒出上海的“音樂地圖”,給天津茱莉亞學院的學生們刻下了美好回憶。
3月,天津茱莉亞學院學術院長何爲在上海樂隊學院舉辦大師課
11月,天津茱莉亞學院學生何沁(二排 右二)在上海交響樂團排練
3月,上海樂隊學院學生孫攬月(後排 左三)在天津茱莉亞管弦樂團演出
異曲同工的辦學目標
爲中國的交響樂團培養“後備軍”,爲中國的交響事業持續“造血”和“輸血”——上海樂隊學院和天津茱莉亞學院在辦學目標上異曲同工,也因此十分重視樂隊實踐。
爲此,天津茱莉亞學院成立了天津茱莉亞管弦樂團。樂團主要由管弦樂表演、室內樂表演的研究生組成,每年都有完整的音樂季,陳琳、張潔敏、邵恩、程鑒楠、林大葉、余隆等指揮家都曾專程赴津,帶領樂團在舞台上“練兵”。
今年12月,作爲上海樂隊學院的一員,小提琴學生嚴多加、大提琴學生鄭舒頤也坐進天津茱莉亞管弦樂團,加入了馬勒《第四交響曲》的排演,指揮正是余隆。
“他們在合排之前已有分排,各種功課做得很充分、很仔細,已經有職業樂團的影子。”排樂隊之余,鄭舒頤還旁聽了重奏課,發現好幾個重奏老師坐在台下一起聽,事後各抒己見,學生聆聽和吸取的是好幾個老師的建議,和傳統的重奏教學很不一樣。
如果說天津茱莉亞學院是把人“請進來”,上海樂隊學院則是把人“送出去”。
作爲上海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上海音樂學院聯合創辦的産物,近幾年來,上海樂隊學院借力國際“朋友圈”,陸續把學生送進紐約愛樂樂團、悉尼交響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等國內外名團曆練,只爲縮短他們與職業樂團的距離。
“進入職業樂團演出,你會非常迅速、非常高效地汲取到演奏上的經驗,這種體驗非常珍貴、非常難得。”李現甯坦承,韓國沒有類似的“橋梁”性機構,“韓國的音樂學院注重獨奏訓練,韓國的樂團往往要5-10年才能開放樂手名額,很可能要等上一任樂手離世或退休,我才有機會。”
中國業內對樂隊實踐和相關職業素養的重視,是李現甯來中國留學的原因。畢業後,她也有志于在中國發展,報考中國的交響樂團,成爲其中的一員。
12月,雙方學生爲上海的聯合音樂會並肩排練
12月,張橹爲上海的聯合音樂會指揮排練
嚴設關卡的上台制度
上海交響樂團作爲“大本營”,是上海樂隊學院最重要的實踐基地,每學年會爲學生提供6-8次樂隊實踐的機會。
身爲上海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張橹需要負責上海樂隊學院樂隊實踐的抽查——他爲此設立了嚴格關卡和獎罰制度:如果達不到最低標准,學生就上不了台,如果表現很出彩,他會建議爲這位學生“加戲”,甚至有在某個片段吹獨奏的機會。
“學生們在上台前需要緊張一下。”張橹坦誠,抽查的目的是爲了加速學生的職業化,學生們應該養成職業標准,爲進入職業樂團打好基礎、做好准備。
在上海樂隊學院,小提琴學生孫攬月早已學會高壓狀態下的生存法則。在她看來,通過考核沒有捷徑,只能靠苦練和領悟。有時提前一個禮拜才拿到樂譜,她會當即找出難點,重點突破,每天“逼”自己進步一點點。
對天津來的學生,張橹一視同仁。今年11月,天津茱莉亞學院的中提琴學生何沁、低音提琴學生白知薰加入上海交響樂團,在張橹的指揮下演出了馬勒《第十交響曲》,上台前同樣經曆了嚴格的抽查。
“學生行不行,看眼睛就知道。”張橹笑說,“所謂‘藝高人膽大’,如果眼睛遊離,我就知道不可能行。這兩位學生非常自信,很清楚我要什麽。”
明年4月,天津茱莉亞學院的小提琴學生李現甯、小提琴學生丁珉珗、大提琴學生納撒尼爾·布勒茲,也將結伴來上海,和上海交響樂團同台演出馬勒《第三交響曲》。
未來,聯合音樂會也將成爲兩所學院的年度活動,明年那一場在天津舉行。
“他們對音樂有一種下意識的感覺,你一個眼神稍微提示,他們馬上就會有反應。”即將在上海的聯合音樂會上指揮這支聯合部隊的張橹觀察,上海樂隊學院和天津茱莉亞學院的學生是一路人:對音樂有熱愛、對未來有追求、對職業有標准,讓人欣慰。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