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是從一首詩歌開始,進入她的武周王朝的。
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武則天《臘日宣诏幸上苑》
關于這首詩,人們附會了太多的傳說。有人說它體現了武則天的專橫,甚至連花草都要聽命于她的威嚴;也有傳說這是武則天的一道"無視天理"的诏命,百花接此诏命,悉數開放了,唯獨牡丹遲遲不開,武則天一怒之下,將其貶至洛陽,誰知剛到洛陽,牡丹反因水土適宜,竟迎風盛放了。那麽,這首詩背後的真相又是什麽呢?我們且看《全唐詩》輯錄此詩的一段交待:"天授二年,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所圖,乃遣使宣诏雲雲。"由此,我們看到,一個在官方正史不見記載的陰謀,從詩箋的背面洇透出來。
事情發生在天授二年(691)除夕之夜。自從登基以來,女皇已經習慣了大臣們在自己面前恭順的表情,但"牝雞司晨""雌代雄鳴"這樣的憤憤不平之聲還是能鑽進她的耳鼓,正因如此,女皇的神經即便是除夕守歲也沒有一刻放松,而就在彼時,一紙沒有署名的信函讓女皇的神經更加繃緊了,信中是這樣說的:女皇初登大寶即天降祥瑞,上林苑的牡丹竟傲雪盛開了!此乃本朝新春頭樁盛事,請陛下前往觀看。
聽說牡丹傲雪盛開,崇信祥瑞的武則天起初是非常興奮的,牡丹能在數九寒天開放,不正預示著大周王朝欣欣向榮嗎?但是很快,武則天就冷靜了下來,世間萬物皆循規律,牡丹不是梅花,隆冬時節,牡丹怎麽會競相開放呢?起駕上林苑,會不會隱藏著一個驚天的陰謀呢?
暗中派人得到的信報很快證實了女皇的猜測:牡丹開花純屬子虛烏有,而一小撮舊臣的密謀行刺卻是刀光閃閃,寒氣逼人!
見過無數風浪的武則天暗自慶幸,在衆人面前,她沒露聲色,但卻迅速寫就了題爲《臘日宣诏幸上苑》的小詩。"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她將暗語深深嵌入了自己的文字之中:明天一早,我要去上林苑准時"赴約",請將這個消息迅速告之禁衛官兵,連夜准備,不得遲疑!
"牡丹之謀"就這樣被消解于無形,酷吏們再度出場了。又是一次血腥的清洗,又是一次瘋狂的屠戮,心狠手辣的酷吏集團太知道自己對于女皇的意義了,彼時,《羅織經》再次顯示效力,當一群暗有微詞的大唐"舊臣"被五花大綁著押往刑場,高踞城頭的武則天看到,舊勢力已經如凋零的牡丹一樣,和他們眼中的大唐一起,落英遍地,一蹶不振。
而與舊勢力相生相克的酷吏們也許不會想到,當朝野上下再不聞"牝雞司晨"之聲,當他們的告密和濫殺已經開始成爲女皇的政治包袱,他們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
武則天是在一系列告密和濫殺造成民心不穩和政治危機時,將目光投向她一直鍾意的酷吏集團的。爲了清除皇權路上的障礙,武則天曾用銅匦刮起告密之風,而從告密這條捷徑平步青雲的索元禮、來俊臣、周興等人,更是以嗜血的刀鋒削平了敵對的勢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曾經令武則天得天應手的工具,越來越顯現出危機。據傳,徐敬業之弟徐敬真被抓獲時,以爲告密可以免死,竟大肆誣告天下名士近百人,行刑之日,陰雲密布,風雨如磐,武則天覺得告密不實,派飛騎宣敕赦免,結果馬上雨霁雲開,這則傳聞被渲染得神乎其神,但從中已經可以看出告密和濫殺帶來的天怒人怨;還有一例,也可說明告密之風引發的社會畸變,話說武則天佛心笃誠,下令天下禁止屠殺,恰在此時,右拾遺張德喜得一子,爲了慶賀殺了一只羊大宴賓客,補阙杜肅應邀赴宴。然而他這邊廂剛放下酒杯,那邊廂已向女皇遞上一道劾奏,稱張德違禁當斬。好在女皇不僅沒有追究,反倒將那道劾奏給了張德,要他提防身邊小人;如果說告密讓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那麽酷吏們瘋狂的濫殺則使得人人自危,個個惶恐,那些五花八門的刑罰和血淋淋的刑具萦繞著數不清的咒怨,許多官員出門,往往都要和家眷做一決別,他們無法確定,在酷吏橫行的日子裏,自己哪一天會身首異處……
爲了扭轉這種局面,已位極人主的武則天開始逐漸地收口,對于銅匦中的告密信,她責令有司細辯真僞,力刹誣告之風;與此同時,她又起用一批像徐有功、杜景儉這樣的剛正不阿、秉公辦案的執法官,他們糾正了酷吏們制造的許多冤假錯案,以致在當時的被告人中曾一度流傳著一句話:"遇來(來俊臣)、侯(思止)必死,遇徐(有功)、杜(景儉)必生!"
女皇是從天授二年(691)開始,一步步將酷吏這些"棄子"踢出她的政治棋局的,而她踢出的第一枚"棄子",就是以心狠手辣著稱的周興。彼時,有人告密說周興謀反,武則天覺得時機已到,遂令來俊臣審理周興一案。這來俊臣本和周舉一路貨色,但聖命不可違,而嗜殺成性的他又必須殺周興以自保,于是他想了個辦法。這日,他請周興到家中作客,一邊喝酒一邊談論案子,來俊臣對周興說:"有些囚犯再三審問都不肯承認罪行,有什麽辦法使他們招供呢?"周興得意地說道:"這還不容易?只要拿一個大甕,用炭火在周圍燒它,然後讓囚犯進入甕裏去,什麽罪他敢不認?"來俊臣聽後一笑,馬上吩咐家人找來一個大甕,按照周興的辦法用炭火在周圍燒著,當炭火越燒越旺,來俊臣突然獰笑著站起來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命我審問你,就請老兄自己鑽進這個大甕裏去吧!"周興哪知自己會有此一劫,當即嚇得面如土色,磕頭承認罪行。當然,這則"請君入甕"成語的當事人,最後並沒有被扔進燒得滾燙的大甕之中,他被武則天處以流刑發配嶺南,但這個曾經將魏玄同、黑齒常之等一大批忠直之士無情斬殺的卑鄙小人,早已引起朝野上下一片公憤,還沒等周興走到流放地,他就被仇家們紮成了篩子。
同樣,嘗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滋味的,還有另一個酷吏——索元禮。就在周興死後不久,索元禮因貪腐入獄,審訊他的官吏對這個殺人魔王早已恨之入骨,當即對他大刑伺候。索元禮的一句口頭禅"來!取我鐵籠!"曾經是無數人的噩夢,如今,這個噩夢終于降臨到自己身上,當頂部僅有小口容頭的鐵籠被擡上來,一個個木橛被生生釘進索元禮的頭顱,這個殺人不眨眼的惡棍最終目眦盡裂,死在自己"發明"的刑罰上。
而作爲武則天所豢養的最得力的也是最後一個鷹犬,來俊臣死于神功元年(697)六月。寫過《羅織經》的來俊臣,曾一度是栽贓構陷羅織罪名的"高手",自他治獄以來,枉死者不計其數,他所執掌的審判機構推事院,位于洛陽麗景門,這道門有如一道鬼門關,進此門者多有去無回。起初,來俊臣的"忠心"曾頗得武則天賞識,因爲很多政敵正是通過來俊臣的非常手段被一一清剿的,然而,隨著武則天登基成爲女皇,這個昔日的鷹犬開始越來越給她幫倒忙,正因如此,當他得罪了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他們共同揭發其惡時,武則天想都沒想就下了一道必殺令:將來俊臣斬于洛陽西市!
這是武則天不曾想到的,行刑之日,人們奔走相告,如逢節慶;行刑後,憤怒的人群更是爭著剜眼、剖肝、割肉,轉瞬之間昔日作威作福的來俊臣就剩下了一副骨胳,而人們的怨氣仍未停止,他們又騎著馬來回踐踏屍骨,方解其恨。
來俊臣死後第二天,女皇武則天下了一道制書,曆數來俊臣的罪狀,將這個曾經通過制造血雨腥風讓自己禦及宇內的"闖將"罵了個萬劫不複。彼時,通過一道制書收買民意的武則天太知道自己需要什麽了:她需要的,是一個真正可以鞏固統治的新勢力,酷吏們做爲工具的意義已經終結,開啓王朝嶄新篇章的,一定是四海賢才和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本頭條號"唐詩宋詞有風雲”已簽約維權騎士,嚴禁盜用,違者必究;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