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品公司獲得新加坡食品局原則上批准,建造本地第四個雞蛋農場,並預計2024年投入運作。
與現有三個雞蛋農場不同,新農場使用的蛋雞從孵化、飼養到下蛋都將在本地進行,形成完整的産業鏈。
農場會采用全天候遠程監控系統和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科技等創新科技,若探測到母雞的異常情況會及時通知獸醫,還能提供更好的養殖環境。
公司也說,借助創新科技可讓不少作業改爲自動化運作,員工也就能夠集中在更高價值的工作任務。這會解決家禽養殖業向來面對的人力問題,還能爲我國制造更多高科技工作職位。
這個斥資超過1億元建造的綜合設施項目明年第一季起分階段動工,雞蛋農場會率先在2024年啓用,其余設施會在2026年竣工。
文告引述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說,IFH采用創新的做法,設計出循環生産的設施,並借助科技以更少的資源提高生産量。“我希望這會激發更多農場投資一些方案,以更具生産力、能夠適應氣候以及可持續的方式,爲‘30·30願景’做出貢獻。”
這會減少我國對蛋雞直接進口的依賴,進一步達成“30·30願景”,即到2030年讓本地出産的農産品滿足國人30%的營養需求。
公司會在大士設一日齡小雞(day-old-chicks)飼養設施,飼養從外國進口的小母雞,直至它們18周大。這些母雞之後會轉移至雙溪登加的設施,在那裏飼養至能下蛋。此後,這些母雞將在林厝港的農場下蛋,雞蛋也將在此孵化,待小雞長成蛋雞後再孵出供銷售的雞蛋。
新設施也會探討使用可再生能源、節能照明設備並打造自然通風的環境,減少使用冷氣,降低碳足迹。
日本食品公司ISE Foods Holdings私人有限公司(IFH)星期二(10月25日)發文告宣布在林厝港建造面積約10公頃的雞蛋農場。
我國目前每天生産的雞蛋僅能滿足約三成的本地需求,其余逾七成的雞蛋是從馬來西亞、波蘭、泰國和烏克蘭等多個國家進口。新農場全面投入運作後,每年可生産3億6000萬個雞蛋,屆時本地出産的雞蛋將能滿足消費者一半的需求。
借助新科技解決人力問題 制造更多高科技工作職位
IFH首席執行官吉川月乃(Tsukino Yoshikawa)則說,綜合設施會顯著提升新加坡在雞蛋生産方面的能力,加強我國整體的糧食安全。爲了解決全球牲畜飼料供應不穩定的問題,公司也正在研發可安全使用、供應穩定的優質飼料,並計劃將這些飼料進口到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