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幾十年走完西方主流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之路,城鄉生存與發展環境産生巨大落差與不平衡。放眼全球,全球範圍內發達的國家、領先的區域,發展鄉村擁有怎樣的成功之道?鄉村振興到底是怎麽做的呢?
1
因地制宜型
日本造村運動
日本鄉村
Ⅰ、適用背景
20世紀70、70年代,日本處于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階段,國家片面重視發展城市工商業,致使農村發展滯後。
爲了振興農村,實現城鄉一體化目標,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率先在全國發起了以立足鄉土、自立自主、面向未來的造村運動。在政府的大力倡導與扶持下,各地區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農村發展模式,形成了爲世人稱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
Ⅱ、振興要點
挖掘本地資源、尊重地方特色爲典型特點。日本因地制宜型模式是指在鄉村治理中,以挖掘本地資源、尊重地方特色爲典型特點,通過因地制宜地利用鄉村資源來發展和推動農村建設,最終實現鄉村的可持續性繁榮,以日本的造村運動最爲典型。
Ⅲ、成功之道
日本“一村一品 ”。首先,日本政府根據本國的地形特點、自然條件狀況,培育了獨具特色的農産品生産基地,譬如水産品産業基地、香菇産業基地、牛産業基地等。
其次,爲了提升農産品的附加值,政府采取對農、林、牧、副、魚産品實行一次性深加工的策略。再次,充分發揮日本綜合農協的作用,在農産品的生産、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建立産業鏈,促進産品的順利交易。
接著,通過完善教育指導模式,開設各類農業培訓班、建立符合農民需求的補習中心,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農業知識。
最後,政府對農業生産給予大量補貼和投入,支持農村發展。造村運動振興了日本農村經濟,促進了日本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Ⅳ、模式總結
因地制宜型模式在具體的鄉村治理實踐中,非常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路,通過整合和開發本地傳統資源,形成區域性的經濟優勢,從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産品。從當前農村發展的現狀來看,很難找到適用于各地區的標准化鄉村治理模式,因此,因地制宜型的鄉村治理能夠充分發揮本地優勢,有利于提升鄉村社會的整體效益。
2
自主協同類型
韓國新村運動
韓國鄉村
Ⅰ、適用背景
和日本造村運動的背景相似,韓國新村運動也是在國內重點發展工業經濟,壯大城市發展,由此導致了城鄉兩極分化、農村人口大量外流、貧富差距懸殊的情形下開展的。
20世紀70年代,韓國政府爲了改善城鄉關系、推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決定在全國實行“勤勉、自助、協同”的新村運動。自主協同型的韓國新村運動模式具有科學的發展策略。
Ⅱ、振興要點
政府努力支持與農民自主發展結合。韓國 自主協同型模式是以創造低成本推動農村跨越式發展的典型模式,主要通過政府努力支持與農民自主發展相配合共同推動與實現鄉村治理的目標,以韓國的新村運動爲代表。
第一,針對農村基礎設施破舊的現狀,政府在鄉村積極興建公共道路、地下水管道、鄉村交通、河道橋梁,以此整頓農村生活環境,提升農民生活質量。
第二,通過改變現在的農業生産方式,推廣水稻新品種,增種經濟類作物,建設專業化農産品生産基地,提升村民的經濟收入。“農戶副業企業”計劃、“新村工廠”計劃以及“農村工業園區”計劃也都是政府爲了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創建的重要舉措。
第三,培育和發展互助合作型的農協,通過對各類農戶提供專業服務和生産指導,以此促進城鄉實現共贏。
第四,在各個鄉鎮和農村建立村民會館,用于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激發農民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第五,政府在農村中開展國民精神教育活動,提高鄉民的知識文化創造性地讓農民自己管理鄉村和建設農村。新村運動的實施改變了韓國落後的農業國面貌,重新煥發了鄉村的活力,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的目標。
Ⅲ、模式總結
自主協同型模式,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鄉村發展方式,是在城鄉差距十分大的國家或地區非常實用的一種鄉村治理模式。一方面,政府爲了維護自身的合法地位,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需要對農村進行整治和改造;另一方面,長期處于貧困處境的農民,也非常願意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落後的現狀,改善生活質量和增加經濟收入。
3
循序漸進型
德國村莊更新
德國鄉村
Ⅰ、適用背景
村莊更新是一項長期社會實踐工作。德國 循序漸進型模式是將鄉村治理看做一項長期的社會實踐工作,在這過程中,政府通過制度層面的法律法規調整,對農村改革進行規範和引導,逐漸地將鄉村推向發展與繁榮,以德國的村莊更新爲典型。
Ⅱ、發展階段
德國的鄉村治理起步于20世紀初期,其中對于村莊更新是政府改善農村社會的主要方式,曆經了不同的發展階段:
1936年,政府通過實施《帝國土地改革法》,由此開始對鄉村的農地建設、生産用地以及荒廢地進行合理規劃。
1954年,村莊更新的概念正式被提出,在《土地整理法》中政府將鄉村建設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完善作爲村莊更新的重要任務。
1976年,德國在總結原有村莊更新經驗的基礎上,不僅首次將村莊更新寫入到修訂的《土地整理法》,而且試圖保持村莊的地方特色和獨具優勢來對鄉村的社會環境和基礎設施進行整頓完善。
到了20世紀90年代,村莊更新融入了更多的科學生態發展元素,鄉村的文化價值、休閑價值和生態價值被提升到和經濟價值同等的重要地位,實現了村莊的可持續發展。
德國村莊更新的周期雖然漫長,但是所發揮的價值和起到的影響都是深遠的,對于鄉村治理來說,這種對村莊循序漸進的發展步驟更能使農村保持活力和特色。
Ⅲ、模式總結
循序漸進型模式是針對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政府需要不斷調適現行的鄉村治理目標、方式和手段,以求實現農村社會的整體效益,這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
在循序漸進型的鄉村治理模式下,政府通過宏觀上的規劃制定和綜合管理,依靠制度文本和法律框架促進農村社會的有序發展。
4
精簡集約型
荷蘭農地整理
荷蘭鄉村
Ⅰ、適用背景
土地與鄉村資源匮乏下成長起的世界第二大農業大國。精簡集約型模式是指在國土面積不大、鄉村資源相對匮乏的國家,通過整合現有農村資源,充分發揮地區優勢,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以荷蘭的農地整理爲代表。
荷蘭的國土面積僅爲4萬多平方公裏,卻成爲了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業出口國,這樣的成就和荷蘭鄉村實行的精簡集約型的農地整理模式是密切相關的。
Ⅱ、發展階段
荷蘭《土地整理法》與《空間規劃法》的重要貢獻
早在20世紀50年代,荷蘭政府就頒布實行了《土地整理法》,明確了政府在鄉村治理中的各項職責和鄉村發展的基本策略。在此之後通過的《空間規劃法》對鄉村社會的農地整理進行了詳細的規定,明確鄉村的每一塊土地使用都必須符合法案條文。
1970年以後,荷蘭政府重新審視了農地整理的目標,通過更加科學合理地規劃和管理,避免和減少農地利用的碎片化現象,實現農地經營的規模化和完整性。從荷蘭農地整理推行的發展方向來看,政府已經改變了過去單方面只強調農業發展的單一路徑,而轉向多目標體系的鄉村建設。
推進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提高自然環境景觀的質量;合法規劃農地利用,推進鄉村旅遊和服務業的發展;改變鄉村生活質量,滿足地方需求等。通過農地整理,荷蘭的鄉村不僅環境良好、景觀美麗,而且農業經濟發達,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日益優越。
Ⅲ、模式總結
精簡集約型模式是國家在農村資源相對有限的情形下,通過對鄉村的精耕細作、多重精簡利用的方式,達到規模化和專業化的經濟社會效益。在精簡集約型模式運作下,一方面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保護了鄉村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另一方面也達到了村莊城市化、可持續性發展的目的。
5
生態環境治理型
瑞士鄉村建設
瑞士自然生態鄉村
Ⅰ、適用背景
瑞士,生態環境增強農村吸引力。生態環境型模式是指政府在鄉村建設中,通過營造優美的環境、特色的鄉村風光以及便利的交通設施來實現農村社會的增值發展,提升農村的吸引力,其中瑞士的鄉村建設最爲典型。隨著社會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瑞士的農村和農民不斷減少,但是瑞士政府依舊將鄉村發展作爲推動國家前進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實現鄉村社會的繁榮。
從瑞士政府對于鄉村建設的主要做法上來看,十分重視自然環境的美化和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瑞士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對農業發放資金補助,向農民提供商業貸款,幫助其改善農村環境。
Ⅱ、成功之道
瑞士田園風光增加休閑旅遊收益。通過國家財政撥款和民間自籌資金的方式,政府爲鄉村建設學校、醫院、活動場所以及修建天然氣管道、增設鄉村交通等基礎設施,以此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在政府對鄉村的持續性改造下,使得村莊風景優美,生機盎然;鄉村靜谧,環境舒適宜人;鄉村基礎設施完善,並且交通便利。
現階段,瑞士的鄉村將農村與周邊的自然環境協調起來,以環境優美著稱,有著獨具特色的田野風光,因而成了人們休閑娛樂和戶外旅行的好去處。
Ⅲ、模式總結
生態環境型模式是以綠色、環保理念爲依托,強調將鄉村社會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休閑價值、旅遊價值以及經濟價值相結合,從而改善鄉村生活質量,滿足地方發展需求。生態環境型模式在工業發達、城市化水平較高以及鄉村建設已經達到領先地位的發達國家比較適用,也是農村現代化的樣板。
6
綜合發展型:法國農村改革
法國農村花園
Ⅰ、適用背景
法國,一體化農業+領土整治 。綜合發展型模式是指以滿足農村現代化的需求爲核心,通過農村建設的集中化、專業化以及大型化方式,推動鄉村的綜合發展,以法國的農村改革爲典型。法國作爲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既是一個工業強國,又是一個農業富國。
法國只用了二十多年時間就實現了農村現代化建設,這主要是緣于法國政府采取了適宜的發展策略,積極有效地推進農村改革。法國農村改革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發展一體化農業”+開展領土整治。
所謂“一體化農業”,就是在生産專業化和協調基礎上,由工商業資本家與農場主通過控股或締結合同等形式,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企業方式,把農業與同農業相關的工業、商業、運輸、信貸等部門結合起來,組成利益共同體。
實行“一體化農業”能夠將農業和其余相關部門集合起來,通過其他部門和機構提供資金和技術指導帶動農業建設,實現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
二是開展領土整治,通過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幫助和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鄉村,實現農村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此加快鄉村社會的現代化建設。
法國在進行農業一體化改革和開展領土整治工作中,政府都非常強調應用財政扶持、技術保障以及教育培訓等綜合的方式來支持鄉村建設,助推鄉村社會的善治。這些措施最終能夠加快鄉村地區的發展,使得城市和鄉村地區的發展速度、經濟水平和預期目標趨于平衡。
Ⅱ、模式總結
綜合發展型模式是在國家整體規劃和科學指導的精神下,通過有效協同的方式,加強了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很好地整合了社會中各個部門的優勢資源,使其共同致力于推動鄉村社會的發展。綜合發展型模式非常強調完善的合作機制,以融合和互促的手段建設利益共同體,形成工農共同發展的良性經濟循環,加快了農業現代化實現。
7
城鄉共生型
美國鄉村小城鎮建設
美國小鎮與鄉村
Ⅰ、適用背景
20世紀初,美國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中心過度擁擠,導致許多中産階級向城市郊區遷移,極大地推動了小城鎮的發展。再加上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小城鎮功能設施的齊全以及自然環境的優越,進一步助推了小城鎮的成長和發展。美國小城鎮的發展與政府推行的小城鎮建設政策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Ⅱ、振興要點
美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策略。城鄉共生型模式以遵循城鄉互惠共生爲原則,通過城市帶動農村、城鄉一體化發展等策略來推動鄉村社會的發展,最終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雙贏局面,以美國鄉村小城鎮建設爲典型。美國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國家,在鄉村治理過程中,非常推崇通過小城鎮建設來實現農村社會的發展。
Ⅲ、成功之道
美國小城鎮建設帶動鄉村發展。1960年,美國推行的“示範城市”試驗計劃的實質就是通過對大城市的人口分流來推進中小城鎮的發展。在小城鎮的建設上,美國政府非常強調富有個性化功能的打造,結合區位優勢和地區特色,注重生活環境和休閑旅遊的多重目標。
直至21世紀,小城鎮有著良好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能夠對全鎮的經濟社會進行統籌監管,保證小城鎮發展的有序與穩定。由于美國城鄉一體化已經基本形成,因此,美國小城鎮建設能夠很好地帶動鄉村的發展。
Ⅳ、模式總結
城鄉共生型模式産生于特殊的社會人文環境,多見于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以農村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發達的城鄉交通條件爲基礎,能夠全面提升國家的現代化水平。在城鄉共生模式下,政府在追求經濟目標的同時,更加重視鄉村生態、文化、生活的多元化發展。
8
夥伴協作型
加拿大農村計劃
加拿大鄉村
Ⅰ、適用背景
加拿大農村協作夥伴計劃。夥伴協作型模式是指在互相交流和充分溝通的基礎上,通過跨部門之間的協商合作形成戰略夥伴關系,最終共同致力于鄉村善治目標的實現,以加拿大的農村計劃最爲典型。加拿大作爲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也存在著城鄉之間貧富分化的情況。
爲了扭轉這一現象,提升鄉村社會的活力,加拿大政府頒布實施了《加拿大農村協作夥伴計劃》,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務治理以及村民的就業教育問題的解決力度。
Ⅱ、成功之道
加拿大夥伴型鄉村治理模式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通過建立跨部門的農村工作小組支持和解決鄉村問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第二,建立農村對話機制,定期舉辦農村會議、交流學習、在線討論等活動,及時掌握社情民意,爲民衆排憂解難;
第三,構建農村透鏡機制,使各級政府部門官員站在村民立場上,時刻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第四,推動和組織不同主題的農村項目,激發企業和個人到農村創業的激情;
第五,在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建立信息服務系統和電子政務網站,爲村民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和專家指導建議。通過農村協作計劃的實行,政府成了維護村民利益、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好夥伴,極大地推動了鄉村地區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
Ⅲ、模式總結
夥伴協作型模式改變了以往政府高高在上的形象,政府通過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與村民形成了新型的合作夥伴,積極幫助農民改善生活,促進農村現代化的快速實現。夥伴協作型鄉村治理模式的主要價值在于實現城鄉的統籌協調發展,通過平衡城市與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農村社會的整體效益。
9
創新技術型
新加坡都市農業
Ⅰ、適用背景
放眼新加坡,一片繁華奮起之景,城中綠地多,根本看不到一片農田。新加坡人根據土地面積少的特點,造就了這個城市農業發展的特殊結構。在種植業結構上,大力發展果樹、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在産業類型上,以高産值出口性農産品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等爲主;在糧食結構上,主要限于魚類、蔬菜和蛋類的生産,蔬菜僅有5%自産,絕大部分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
Ⅱ、振興要點
1、高集約型農業科技
現代集約的農業科技園是新加坡都市農業重點的都市農業發展模式。其發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産值爲目標,以建設現代化的農業科技園爲載體,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生産力。農業科技園的基本建設由國家投資,然後通過招標方式租給商人或公司經營。
每個科技園內都有不同性質的作業,如養雞場、胡姬花園(出口多品種胡姬花)、魚場(出口觀賞魚)、牛羊場、磨菇園、豆芽農場和菜園等。這些農場應用最新、最適用的技術,以取得比常規農業系統更高的産量。
2、創意垂直農場
提起新加坡現代化都市農業,不得不提其創意“垂直農場”。這一節能環保型農場的動力能源取自太陽能、風力及不可食用的植物廢料,並用汙水來灌溉。人們還可以在封閉的灌溉系統中循環用水以減少用水量、避免徑流造成土肥流失。
占地3.65公頃天鮮農場率先推出垂直種植蔬菜技術,優化農場土地利用,日平均目標生産10噸葉菜,比傳統地面農場的生産力高出5倍。
3、農業發展服務業化
城內小區和郊區建立小型的農、林、牧生産基地,既爲城市提供了時鮮農産品,又取得了非常可觀的觀光收入。
Ⅲ、模式總結
新加坡作爲一個城市國家,素有“花園城市”之美譽。在幾乎沒有農業的背景下發展都市農業,注重以下幾點:一是發展現代化集約的農業科技園,提高食品自己率,二是興建科學技術公園,促進生産力發展,三是建設都市型科技觀光農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10
休閑産業型
中國台灣鄉村旅遊
Ⅰ、適用背景
台灣在上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農業面臨快速發展工業和商業的競爭,以及國際農産品的沖擊,農産品成本高,價格低,農民收益少,台灣農業發展面臨衰退、萎縮。針對這一挑戰,台灣采取了加快農業轉型,調整農業結構,在發展農業生産的同時,進一步開發農業的生活、生態功能,使農業從第一産業向第三産業延伸,于是就開始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
Ⅱ、成功之道
1、鄉村花園
環境優美、景觀獨特、地域性強的鄉村花園。清境小瑞士花園,空氣清新自然,景色優美如畫,兼具北歐風光,因此又有“台灣小瑞土”及“霧上桃源”之美名。平均溫爲攝氏15-23℃左右,舒適宜人的氣候成爲人門避暑的勝地,園區內種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美麗新奇。區內的設施如挪威森林廣場、阿爾卑斯雙塔、落羽松步道、主題花園等皆環繞著天鵝湖而建,悠然地徒步其間猶如置身在歐洲。園中設有大型停車場、露營烤肉區、歐式花園、精致餐飲中心、紀念品販賣部、露天咖啡廣場等,提供休閑。
2、鄉村民宿
台灣鄉村民宿發展比較好的地區是南投縣清境地區和台北黃金山城金瓜石。目前清境地區民宿通過策略聯盟經營的方式,成立了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共同進行營銷活動推廣,在對外事務的利益爭取、地區發展的規範、地區的資源分配與協調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進一步推動了當地鄉村民宿的健康發展。而台北黃金山城金瓜石則充分利用豐富的人文風情和優美的自然風景,把原先的台灣冶金礦區,從煉金廠、古煙道、廢礦坑、戰俘遺迹甚至是天皇寓所進行合理規劃開發,獨特的景觀吸引著無數前來到訪的遊客。
3、觀光農園
台灣的觀光農園最初形成于1980年,苗粟大湖,彰化田尾菜地開始經營的觀光果園、觀光花市。到1998年,觀光農園發展結果爲北部區域有55處觀光農園,占全台灣地區的55.56%;中部區域有21處,占21.21%;東部區域有12處,占12.12%;南部區域有11處,占11.11%。目前,觀光農園的類型包括觀光果園、觀光茶園、觀光菜園、觀光花園、觀光瓜園等。各式各樣的觀光農園因開放時間不同,分布全年不同季節,一年四季都可享受觀光、休閑、摘果、賞花的田園之樂。
4、休閑農場
休閑農場是台灣農業類型中最具代表性者,農場原以生産蔬菜、茶或其他農作物爲主,且具有生産雜異化的特性,休閑農場具有多種自然資源,如山溪、遠山、水塘、多樣化的景物景觀、特有動物及昆蟲等,因此休閑農業可發展的活動項目較其他類型的休閑農業更具多樣性。常見的休閑農場活動項目包括農園體驗、童玩活動、自然教室、農莊民宿、鄉土民俗活動等。休閑農場是由數個農民或多個農民團體聯合興辦的,規模比觀光農園要大,面積一般在50公頃以上,經營的項目比較多元化。
5、市民農園
市民農園是指經營者利用都市地區及其近郊的農地劃分成若幹小塊供市民承租耕種,以自給爲目的,同時可讓市民享受農耕樂趣,體驗田園生活。1989年,台北市農會積極規劃推動市民農園,並于1990年輔導北投區設立第一家市民農園,從而成爲台灣第一家市民農園。到1998年底,台灣已設置58處市民農園,都屬于農耕體驗型市民農園。這些市民農園的設置,以都市近郊、水源充足、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車程在半小時最爲理想。與觀光農園相對,市民農園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時業余時間經營的,不以營利爲目的。從總體發展情況來看台灣市民農園的規劃建設遠沒有其他園區形態發展好。
Ⅲ、模式總結
台灣地區鄉村旅遊起步較早,已經形成了多種成熟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台灣地區在鄉村旅遊的特色定位、創意設計、遊憩設計、産業鏈打造、營銷推廣等成功經驗,利用廣泛的農村農業資源,結合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現狀,制定合理的頂層設計,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11
日本神山町
以高科技點燃鄉村
Ⅰ、案例簡介
在日本,年輕人口的流失和老齡化的加劇,使得偏僻山區人口過度減少的問題日益嚴峻。而不是旅遊勝地,自然景觀無出奇之處的神山町卻脫穎而出,人口在2011年首次實現正增長,工程師和創意工作者紛紛選擇落腳于此,在日本大興衛星辦公室的大背景下,實現神山奇迹。
Ⅱ、發展狀況
與東京高科技産業的轉移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東京等一線大城市人口的過度飽和,日本啓動了”鄉土遠程辦公“計劃,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既實現了地方人口增長又不會搶奪地方工作機會。與此同時,企業也在尋找降低成本分散業務風險的發展計劃。政府和企業的不謀而合以及通訊技術興起讓這一切成爲了可能。
Ⅲ、經驗總結
衛星辦公室展現出的優越性,吸引了一大批風投企業以及雅虎、谷歌高科技企業租下舊民居用作辦公場所,這些企業的入駐給小鎮帶來了人氣和生機,這裏豐富的自然資源與自由的工作方式爲員工提供了寬松氛圍,大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另外,員工們在享有同東京本部員工相同報酬的情況下,又可以用低成本享受高品質的生活,不必擔心堵車與空氣汙染,可以購買新鮮的有機蔬菜,可以浸泡有名的神山溫泉。
如今,這座“綠色硅谷”聚集著來自都市的企業和年輕人,活躍著才華橫溢的創意人和商業精英。這裏已經有了茶屋、面包房、咖啡館、百貨店、書店、文化中心、牙科診所、農場、食品店、綜合衛星辦公樓等一系列配套項目,它正一步步變成創造力的孵化器、工作方式的試驗場,成爲21世紀的日本新農村産業振興典範。
12 中國宏村美麗鄉村
中共美麗休閑鄉村
Ⅰ、案例簡介
應該說宏村的成名和成功來自于徽州地區獨具特色的資源禀賦和企業家黃怒波獨辟蹊徑的眼光。作爲世界遺産的宏村之美,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水墨江南的極致之美。這點是宏村最具特色的資源。因此,宏村本身就是個絕美的旅遊吸引物。
Ⅱ、發展狀況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的選址、布局以及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系,是一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古宏村人獨出機智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並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
Ⅲ、經驗總結
1、深厚的曆史底蘊與文化遺迹具備天然文旅禀賦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個村莊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臥山前溪邊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稱爲“牛胃”(月沼風荷),一條400余米長的溪水盤繞在“牛腹”內,被稱作“牛腸”。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橋,作爲“牛腿”,這種別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爲村民生産、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調節了氣溫和環境。
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間故宮“承志堂”富麗堂皇,可謂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內鱗次栉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迹象。這些爲宏村的旅遊開發提供了極佳的天然禀賦。
2、選址的巧妙與風水的運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相關史料記載宏村曆代人具有根深蒂固的風水理念,這與宏村獨特空間的形成關系密切。宏村是經精心“設計”而成的,其外部空間崇尚自然的傳統環境觀念在其選址、規劃中得到具體體現。宏村古村落選址和規劃建設都符合傳統的“枕高崗,面流水,一望無際”的風水原則。
宏村的水主要是來自西溪,而最後這水又“還”給了西溪。宏村人只是巧妙地使它在村中“遊曆”了一遍,而同時又滿足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這種按照自然條件的缺損,通過人工措施來補益的巧妙做法,起到了點石成金的效果。從宏村這一中國古代村落的整個形成曆史過程,可以看到我國古代建築意識中對整個居住群的整體規劃及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最終形成“置高崗面流水,一望無際”,依山傍水而居,村後以青山爲屏障,可當北面來風,地勢高爽,無山洪暴發沖擊之危,有仰觀山色俯聽泉聲之樂。
由此可見,宏村建築群是集建築工程學、古代科學、文化、宗教、美學、藝術等于一體的綜合實體。它在力求滿足村民實際功能性需求的同時,又兼顧了文化氣息和觀賞性,使其具備了發展的可持續性,“中國畫裏鄉村”可謂名至實歸。
13
中國台灣桃米生態村
無中生有創造鄉村IP
Ⅰ、案例簡介
如果說風景如畫的宏村是老祖宗的饋贈,那麽台灣桃米生態村的改造案例,則是現代版絕地反擊的鄉村旅遊再造的楷模。
台灣桃米村經過“921”大地震後,變成了一個傳統農業沒落、人口外流、垃圾叢生的“桃米坑”,經過桃米裏政府、學界、社會組織及社區居民的共同商討,確定以“生態桃米村”爲方向開展災後重建。
Ⅱ、發展狀況
成功實現在廢墟上重建家園,而且桃米村因此徹底“大翻身”,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桃米生態村已從一個環境雜亂、發展無力的邊緣社區,轉型成爲融有機農業、生態保育、文化創意、鄉村旅遊于一體的鄉土生態典範。
Ⅲ、經驗總結
1、把挖掘獨有的生態資源作爲開發生態旅遊之本
桃米村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台灣原生29中青蛙,桃米擁有23種,台灣143種蜻蜓,在桃米就發現49種。然而,一開始村民們對發展以青蛙爲主題的生態村並不以爲然,甚至有些抵觸。爲此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面向村民開設了系列生態課程,培養了衆多“生態講解員”,介紹青蛙的保育知識,正是通過大量的培訓課,村民們慢慢轉變觀念,認識到了當地生態資産的經濟價值,並自覺加入到重塑家鄉的隊伍裏。
2、打造獨有的生態IP“青蛙共和國”並帶動衍生産業發展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青蛙設計成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同時,鼓勵村民動手,用紙、布、石頭等鄉村材料制作手工藝品,這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區。桃米生態村爲此提煉了獨有的文化IP——“青蛙共和國”,在桃米社區,處處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圖騰,並通過濕地公園及一家家民宿院落裏的生態池爲青蛙營造生態家園。爲了進一步延伸産業的發展,台灣2014年以桃米爲原型,以青蛙家族尋找桃花源爲故事,采用3D電影技術,完成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桃蛙源記》。由此,桃米社區的産業由青蛙觀光、生態、旅遊,走向了影視媒體,産業鏈條因此不斷延伸,進一步擴大了産業帶來的經濟效益。
現在的桃米村五分之一的村民經營生態旅遊産業,而其他村民經營的傳統農業,也因生態旅遊的帶動而升值,這裏一流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桃米文化、吸引著城裏人來這裏觀光、度假、休閑。據不完全統計,生態旅遊産業每年可以爲這個1200多人口的村莊帶來近3000萬元的收入。
14
中國成都多利桃花源
康養+農業的理想主義鄉村實踐
Ⅰ、案例簡介
在中國西南地區,近兩年有一個經典的農業項目,一直以來是業界爭相學習的對象,那就是多利桃花源。
多利桃花源這個項目最大的紅利在于選址和地段。只有基于對大城市郊區度假和養老市場的洞察,才有了投資興建新型農村度假康養項目的市場基礎。
位于成都徐堰河畔,距離市中心30公裏,項目初期規劃面積2700畝,總占地面積逾萬畝。根據規劃,項目按照庭、院、園、田的四級空間體系,空間感上以農田爲基礎,以農業、旅遊、社區和頤養爲主要功能布局,小鎮整體被農田包圍,溶于樹木與園林之間,充分突顯了川西林盤結構的原生態和點狀散落式的村落形態布局。
Ⅱ、發展狀況
多利桃花源“一核五園八片區”的小鎮格局,將田園、林木、院落和水系有效融合,營造出了一種有機生態的居住環境,一座基于農業旅遊的以“有機生活+田園+小鎮+文化”相互交融爲特色的小鎮作品。一核爲小鎮中心,五園包括運動公園、四季公園、示範農園、農博公園和休閑公園。小鎮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業主餐廳、幼兒園、頤樂學院、運動中心、健康中心以及民宿和商業街等。
Ⅲ、經驗總結
提供了四種服務系統:健康醫療服務系統、文化教育服務系統、農業生産服務系統、居家生活服務系統。
1、健康醫療服務系統:爲每一個入住者建立完備的家庭健康檔案,並定期提供健康檢查和健康促進計劃,以滿足各年齡段業主的健康護理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綠城在烏鎮雅園等項目實踐過的老年頤養生活體系將以升華之勢首入成都。
2、文化教育服務系統:通過自然課堂、4點半學校、動物牧場、頤樂學院等平台爲全年齡段小鎮居民提供各類文化、親子娛樂、養生休閑服務。針對小鎮裏0-16歲的孩子,提供從幼兒到初中的教育,針對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在小鎮裏老有所學,頤養天年。
3、農業生産服務系統:在多利桃花源,庭院和田園將成爲每個家庭的標准配置,極大滿足目標客群詩意棲居的田園情節。
4、居家生活服務系統:這裏將依托多利農莊的有機農業技術與標准,提供居家農藝服務,搭建農夫市集、農業硅谷、有機農業科普等,爲小鎮居民提供專業的農業顧問服務。同時,以小鎮、業主餐廳、慢生活街區等配套爲每一位小鎮居民提供周到的居家生活服務。
精致適用的中式建築、可以自種的農田、完善的生活體系、完整的物業服務體系、優質健康教育機構、頤養醫養的健康理念,這些藍城標簽,加上多利農莊的有機農業科技、規範的蔬菜生産流程、高標准質量管理體系,使該項目達到了強強聯合1+1大于2的效果,並迅速成爲全國農業與康養結合的優秀典範,被業界所推崇。
15
美國納帕谷
鄉村休閑文旅小鎮
Ⅰ、案例簡介
納帕谷位于美國加州舊金山以北80公裏,是美國第一個跻身于世界級的葡萄酒産地。它由8個小鎮組成,是一塊35英裏長、5英裏寬的狹長區域,風景優美,氣候宜人。
納帕谷從19世紀中期開始傳統的葡萄種植和釀酒,如今已成爲一個以葡萄酒文化、莊園文化聞名,包含品酒、餐飲、養生、運動、婚禮、會議、購物及各類娛樂設施的綜合性鄉村休閑文旅小鎮集群,每年接待世界各地的遊客達500萬人次,旅遊經濟收益超過6億美元,爲當地直接創造2萬多個工作機會。
美國納帕谷官網
Ⅱ、發展狀況
1、以優越自然爲基礎,開啓葡萄酒釀造之路
從1838年開墾出第一個葡萄種植園起,納帕谷的葡萄酒産業至今已有接近180年的曆史。納帕谷位于丘陵地帶,擁有溫潤的地中海氣候和多樣化的土壤,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當地商人和居民充分依托這些自然優勢,開墾葡萄種植園,開辦釀酒廠,農業種植和釀酒加工成爲這一時期納帕谷的主導産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産業類型較爲單一、發展相對粗放無序,各小鎮各自爲陣,發展同質化。
2、樹立品牌意識,拓展納帕谷葡萄酒産業
二戰勝利後的經濟恢複期,納帕谷的葡萄酒産業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在這一階段,龍頭企業紛紛對釀酒工藝進行現代化改造,政府和企業對葡萄酒品質進行著嚴格的維護。雖然納帕谷各鎮這一階段的發展依舊以種植和釀酒産業本身爲主導,但其開始致力于發展精致農業,注重科技的應用、品牌的保護和産品附加值的提升,後期逐漸形成了包括葡萄種植、加工、品嘗、銷售、遊覽、展會等功能的葡萄酒全産業鏈,成爲世界頂級葡萄酒原産地的葡萄酒小鎮集合,爲之後旅遊業的興起和一、二、三産業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
3、發展全産業鏈,進行差異化發展
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2000年以後複合型城鎮功能的逐漸完善配套,第一産業的葡萄酒種植和第二産業的釀酒構成“特色産業引擎”,各類第三産業構成“旅遊吸引核”,二者共同成爲納帕谷吸引人口和消費的核心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爲避免同質化競爭,政府根據納帕谷八個小鎮的發展情況和資源禀賦,因地制宜地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和差異化定位,整體形成了“葡萄酒+”的産業體系,共同構成以體驗爲主的鄉村休閑文旅小鎮集群。
葡萄酒+休閑養生:紅酒成爲SPA的原材料,酒莊成爲露天溫泉的景觀,提供高端休閑享受;
葡萄酒+體育運動:以漫山遍野的葡萄園爲天然背景,結合自行車谷地遊與特色品酒活動;
葡萄酒+商業藝術:以紅酒産品和手工藝品爲吸引,荟萃藝術畫廊、精品店、酒莊等業態;
納帕谷專門開設從Napa到St.Helena“品酒列車”,穿越葡萄園和酒莊,觀光、品酒、餐飲服務于一體;爲了增加淡季過夜遊客數量,納帕谷增設了葡萄園高爾夫、熱氣球觀光、酒莊婚禮、纜車觀光等特色産品服務,這些産品的共同特點是:葡萄園景觀成爲重要的組成部分,卻不用受葡萄種植季節限制;爲了最大可能地延伸和開發葡萄酒産業,納帕谷爲世界各地的會展和商務活動搭建了平台。每年舉行多場展會,除了每年6月初的葡萄酒拍賣會,還有繪畫展、攝影展、音樂會等,所有活動都將葡萄酒體驗加入旅程之中。
4、政企合作,成立旅遊業提升區(TID)
助推地方旅遊業發展
由于加州葡萄酒種植區衆多,彼此競爭激烈,爲提升納帕谷小鎮集群的整體競爭力,同時減輕政府財政壓力,由納帕郡會議與遊客管理局牽頭,納帕郡政府、八個鎮政府、納帕郡商會及納帕谷內的酒莊、旅館、餐飲等企業共同設立了“納帕旅遊業提升區”,成立非盈利組織“納帕郡旅遊公司”進行統一管理,通過PPP模式進行項目融資、招商引資及旅遊宣傳推廣。旅遊業提升區的成立充分調動了當地豐富的社會資本,減輕了政府的財政壓力,並通過政府監督和統一管理使資金針對各鎮産業發展特點有的放矢,有效避免了內部惡性競爭。
Ⅲ、經驗總結
納帕谷品牌打造四部曲
1、注重科學應用和産學研合作
這一階段的發展關鍵在于對品牌的保護和産品質量的保證:納帕的葡萄酒生産本身注重科技應用和産學研合作。農業技術全美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剛好位于納帕谷附近,衆多龍頭企業充分利用了這一資源,與該校展開了長期合作,在葡萄種植和釀酒方面得到了前沿科學技術的助力,納帕也成爲該校畢業生重要的實踐地點和就職場所。
2、控制葡萄産量保證産品質量
納帕酒商有意控制葡萄産量以保證産品質量。規定産區內每英畝的葡萄産量不能超過4噸,納帕60%的酒莊年産量低于5000箱(1箱12瓶),遠低于周邊葡萄酒産區。如今,納帕谷的葡萄酒産量僅占整個加州葡萄酒産量的4%,産值卻占到了三分之一。
3、立法保護品牌防止品牌濫用
納帕的品牌在當地企業的倡議下得到了國家立法的保護。爲了防止納帕谷的名字被那些不用納帕葡萄釀造的酒商所濫用,2000年,納帕企業成功倡議美國國家立法規定,正式實施AVA(美國葡萄酒産地制度),規定凡使用納帕谷品牌的酒,具備的基本條件是所用葡萄必須産自納帕谷。由于品牌的保護和彰顯,納帕紅酒身價倍增。
4、積極參加葡萄酒評鑒大會
酒香也怕巷子深,爲了打響品牌知名度,納帕谷積極參加葡萄酒評鑒大會,終于在1976年,納帕谷的赤霞珠和霞多麗擊敗著名的法國波爾多名莊,在巴黎葡萄酒評鑒大會“盲品”中,雙雙獲得首獎,從此納帕谷紅酒被一致公認爲全球特級葡萄酒品牌。
16
法國格拉斯小鎮
鮮花産業+浪漫勝地
Ⅰ、案例簡介
因小說《香水》而得名的法國的香水之都——格拉斯,亦是浪漫優雅、惬意慵懶的代名詞。大量遊客及香水愛好者奔赴而來,不足50平方公裏的小鎮,每年接待旅遊人數達200多萬。
迷人的花田風光與芳香産業,是風情獨具的法式浪漫。擁有迷人的海景風光。氣候舒適,光照充足,適宜鮮花生長,擁有迷人花卉景觀。
Ⅱ、發展狀況
香水産業發達,有花宮娜最古老的香水加工廠, 還有香奈兒、莫利納爾、嘉利瑪等知名香水加工廠,也是法國香水的重要産地和原料供應地。
豐富的節事活動與中世紀老建築,是洋溢著古典主義的法式風格。3月按摩節、法國芳香療法展覽;4月健康節、維努西亞美容沙龍;5月國際玫瑰展覽;6月國家音樂節;7月魅力吉他節、劇院季節;8月茉莉節;9月格拉斯生態節;10月家畜國際展覽會;12月聖誕節、新年活動。
格拉斯城市外圍的河谷邊散落著許多花田,花期各有不同,使小鎮四季皆能觀賞到美麗的鮮花,成爲香氣襲人的花園城市。
原産地購物體驗,特殊定制服務,爲格拉斯打造深度香水體驗路線奠定了基礎。香水博物館和香水工廠把格拉斯打造成真正的香水體驗中心。
Ⅲ、經驗總結
1、專注研發
格拉斯目前已成爲全球高科技香水研發中心,産出法國2/3天然aromas。法國55%的芳香工業都在格拉斯,與香水産業關聯公司共有70家,年産值達7.3億歐元。
2、全球産業
香水産業造就直接工作崗位3800個,間接崗位13000個,約占格拉斯總人口的1/3;市場份額上占全球香水工業總産值的8%,其中70%産品出口全球,占全球香水出口量的38%,
3、深耕芳香品牌
依托于當地的農莊、農業資源,專注于芳香萃取技術,大力發展芳香産業,把産業發展與城鎮建設相結合,彙聚整個産業鏈上下遊資源,從而形成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協同效應,共同形成一個互補性極強的生態群落,形成産業高地,聞名世界。
4、原産地形象打造
引入國際知名企業LVMH、Dior、Chanel等爲其國際形象背書,將區域品牌與産品品牌相結合,從而形成強有力的原産地形象。
17
日本富田農場
産業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Ⅰ、案例簡介
日本北海道的富田農場位于富良野地區,介于上富良野町及中富良野町之間,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4月~-10℃,8月18~20℃。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爲北海道最先驅的花田之一。農場規劃12公頃,是一個私家農場。目前已成爲富良野地區,甚至整個北海道最著名的花卉農場。園內種植也由昔日以熏衣草爲主,變成有多達一百五十種花卉,從每年4月花季開始,直至10月中旬,遊人絡繹不絕。農場內建有設施,制作各類花卉成品。由于花田的面積廣闊,顔色鮮豔,近年成爲北海道旅遊熱點。
Ⅱ、功能介紹
室外花田觀賞+室內休閑體驗+ 花卉美食品嘗
功能分區
項目名稱
室內休閑體驗
花人之舍:富田農場的迎賓屋 幹花之舍:幹花展示空間森林之舍:木制展望步道蒸餾之舍:精油的蒸餾工廠薰衣草幹花之舍:位于傳統薰衣草田下方的木制房舍,提供餐飲服務 香水之舍:香水制造工廠溫室:薰衣草等花卉與觀葉植物觀賞花之舍:薰衣草制品銷售處 罂粟花之舍:薰衣草制品銷售處
室外花田觀賞
花人之田、幸之花田、春之彩色花田、秋之彩色花田、彩色花田、傳統薰衣草田
花卉美食品嘗
富田農場招牌:薰衣草冰激淩、薰衣草彈珠汽水限定特制甜點:薰衣草蜂蜜布丁、薰衣草奶油泡芙、薰衣草可爾必思(Calpis)乳酸果凍
Ⅲ、模式借鑒
以花卉觀光爲主,延伸花卉産業鏈從花卉種植、花期觀光到加工制作花卉相關産品,如幹花、精油、香水、香皂、香草冰激淩等這一系列産業鏈,豐富園區旅遊産品內涵的同時充分挖掘園區花卉産業效益。 花期交錯,內外結合根據每種花的花期不同,不同時間觀賞不同的花卉,變相延長了花期觀賞的時間;溫室與露天相結合,填補花期外的産品空白。免費旅遊觀光,帶動購物消費依托規模化産業形成的大地景觀,發展産業觀光旅遊,營業時間內免費入園,通過加工、銷售與種植花卉相關的産品盈利,如薰衣草香皂、花卉手工制品、薰衣草精油、香水等。完善的農場規劃,豐富的配套設施提供豐富的購物、休閑、展示的設施,方便購物消費;配有觀光小火車,帶遊客穿梭花海。
18
日本MOKUMOKU農場
産業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Ⅰ、案例簡介
位于日本三重縣伊賀市郊區,由農戶養豬的經營聯合體發展而成,以“自然、農業、豬”爲主題的工作室農莊。以家庭、學生爲主要客群,強調親近自然及家庭溫馨,現已形成集生産、加工、銷售、休閑觀光農業、網絡購物于一體的主題農場。
Ⅱ、總體結構
農業各個環節與旅遊産品無縫融合,形成密切關聯的農旅産業鏈。
Ⅲ、模式借鑒
土地使用權改革,實現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經營日本的家庭農場和我國現在的家庭承包制相似,主要實在土地使用權上進行改革,放開、盤活土地經營權,調動家庭農場的生産積極性,實現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經營。
日本都市農業的內涵與外延也在不斷地豐富與擴展,MOKUMOKU農場不僅向市民提供新鮮、健康、綠色的農産品,還向市民開放集生態農業觀光、農村休閑、體驗農事、農事教育等旅遊于一體的市民農園,讓市民在閑暇之余參與農田管理,享受農趣,小朋友們接受農業知識的有效途徑。
19
美國Fresno農業旅遊區
城鎮生態文化旅遊融合
Ⅰ、案例簡介
Fresnocountry省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面積1.56平方公裏,其中87%的面積爲城市,13%爲農村。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大省,年農業産值高達56億元。Fresnocity爲該省的中心城市,面積290.9平方公裏,距離舊金山車程3h以內;農業發達且自然條件優越,依托國家公園及農業旅遊年吸引遊客量超過300萬。其中Fresno農業旅遊區由Fresnocity東南部的農業生産區及休閑觀光農業經典構成。區內有美國重要的葡萄種植園及産業基地,以及廣受都市家庭歡迎的賞花徑、水果集市、薰衣草種植園等。
Ⅱ、總體結構
綜合服務鎮+農業特色鎮+主題遊線的立體架構一城(Fresno),四鎮(綜合服務小鎮Sanger+農業特色鎮reedley,selma,kingsburg,orangecove),十大項目(觀光科普+體驗型+生産銷售型+度假村),兩大主題遊線
Ⅲ、模式借鑒
資源導向型的片區發展産業強者重在生産銷售,交通優者重在綜合服務,生態佳者重在度假體驗性農業的發展花果苗木的賞、玩、食趣味性開發及體驗性銷售把握重點人群需求針對青少年家庭市場做足農業體驗,針對團隊遊客做好觀光線路及購物設施,針對會議人群做強硬件設施與配套娛樂遊線、節慶整合區域內旅遊資源通過賞花品果等主題線路串聯重點旅遊項目,形成集聚優勢,通過豐富的節慶活動提升品牌影響力。
20
法國普羅旺斯鄉村旅遊
鄉村生態文化旅遊融合
Ⅰ、案例簡介
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羅旺斯不僅是法國國內最美麗的鄉村度假聖地,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羅旺斯的恬靜氛圍。在彼得.梅爾的《重返普羅旺斯》一書中介紹道:“普羅旺斯作爲一種生活方式的代名詞,已經和香榭麗舍一樣成爲法國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幾乎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懶”的夢想之地。
Ⅱ、發展狀況
普羅旺斯旅遊形象定位是薰衣草之鄉,功能定位是農業觀光旅遊目的地。旅遊核心項目及旅遊産品是田園風光觀光遊、葡萄酒酒坊體驗遊、香水作坊體驗遊。在業態方面設置家庭旅館、藝術中心、特色手工藝品商鋪、香水香皂手工藝作坊、葡萄酒釀造作坊。
Ⅲ、經驗總結
1、凸顯特色化:立足本土,魅力獨具
薰衣草是普羅旺斯的代名詞,在普羅旺斯不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騰迷人的畫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見挂著各式各樣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擺滿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種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蠟燭等,在藥房與市集中販賣著分袋包裝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時也賦予了普羅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爲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
2、農業産業化:遊客體驗,樂在其中
法國農村的葡萄園和釀酒作坊,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和參與釀造葡萄酒的全過程,而且還可以在作坊裏品嘗,並可以將自己釀好的酒帶走,其樂趣當然與在商場購物不一樣。同樣,遊客在田間觀賞薰衣草等農業景觀的同時,還可以到作坊中參觀和參與香水、香皂制作的全過程。
3、生産景觀化:有機結合,增加業態
運用生態學、系統科學、環境美學和景觀設計學原理,將農業生産與生態農業建設以及旅遊休閑觀光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科研、生産、加工、商貿、觀光、娛樂、文化、度假、健身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旅遊區。
4、活動多元化::大衆參與,感悟鄉村
旅遊活動多樣化,真實體現鄉村生活,增加鄉村旅遊的大衆參與度。可通過莊園遊、酒莊遊等鄉村旅遊都可以讓遊客體會到真正的鄉村生活。
普羅旺斯地區每個月都有兩至三個大型節慶舉辦,從年初2月的蒙頓檸檬節到7—8月的亞維農藝術節,歐洪吉的歌劇節到8月普羅旺斯山區的薰衣草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度假遊客。
21
中國浙江鄉村振興樣板
曹村鎮産村融合模式
Ⅰ、案例簡介
浙江省曹村鎮,所在的天井垟成功實現了“澇區”向“糧區”的華麗蛻變,一躍跻身浙江省糧食生産功能區十大示範區之一,總面積近3萬畝,糧食年産量達3萬噸,成爲名副其實的萬噸糧倉。此外,曹村鎮還依托良好的生態基底,成功引入全國知名智慧稻田共享平台“艾米會”,打造1萬畝智能農業大數據科技園,推出生態胚芽大米,帶動14個村、5000個農戶增收,目前該項目已列入浙江省重大産業項目。春節期間自帶網紅流量的“詩畫田園”瑞安曹村鎮接待遊客突破47萬人次。曹村鎮通過爲學生量身定制的“校外課堂”,又接待一大波研學客流。
Ⅱ、發展狀況
在推進“五水共治”的同時,曹村鎮還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引水爲池、栽種蓮花、綠植護岸,將一方“煤泥地”變身一片“荷塘景”,不僅妝點了鄉村,而且還成了農業面源汙染的“淨化器”。
河水變清了、田地變肥了、環境變美了,由“青山綠水”帶來的“美麗”紅利也開始源源不斷。曹村文化底蘊深厚,曆史上曾出過82名進士,有“中華進士第一村”的美稱。爲此,曹村鎮深挖文化基因,以美麗河道爲軸、串連起曹村的進士文化、許岙村的武術文化,以及整個流域的農耕文化。同時,曹村鎮依托省級“美麗河湖”建設水上活動基地,圍繞美麗綠道開發騎行旅遊線、以美麗田園生態景色打造滑翔傘基地等項目。一條以“青山綠水”爲紐帶的“美麗經濟帶”全速形成,每年可提供4萬人次研學實踐,形成了1.5億元的産業鏈。2019年全年旅遊人次超過百萬,今年僅“五一”當天遊客流量就達5萬人。
曹村研學基地項目一二期總投資3億元,建成後將解決當地200人就業,帶動村集體增收1000萬元,推動曹村從“美麗田園”向“美麗經濟”轉化。
Ⅲ、經驗總結
1村企抱團成立文旅公司
“鄉村振興需要依靠産業發展,曹村全域景觀化建設,正爲研學基地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研學旅行是新穎的旅遊産業,是旅遊+教育+文化的完美結合,“研學旅遊産生的經濟效益反哺當地景觀建設,不僅有利于壯大村集體經濟,還能解決就業,促進農民增收。”
2、打造國家級研學旅行營地
將曹村研學基地打造成爲瑞安旅遊一張金名片,一直以來都是“鄉悅文旅”的目標。據悉,未來三年,該公司將繼續做好基礎設施提升和規範化運營工作,計劃將當地研學旅行基地打造成爲國家級的研學旅行基地,並以此帶動高樓、陶山、湖嶺等周邊鄉鎮發展,形成完整的産業鏈,促進瑞安整個研學旅遊市場發展。
3、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把“美麗田園+文化+體驗”作爲研學遊的特色項目,大力開發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爲千年儒鄉、詩畫曹村注入新的活力。而利用溫州文博會這一契機,將曹村研學基地以及全域旅遊建設平台和資源優勢更好地進行展示,吸引人才返鄉就業創業,促進産業振興。
22
中國山東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尹家峪田園綜合體
Ⅰ、案例簡介
“花落”素有“林果之鄉”“蜜桃之鄉”“長壽之鄉”的沂水縣泉莊鎮,山東臨沂尹家峪田園綜合體。臨沂城發集團;讀道文旅全程創意規劃。省級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齊魯樣板。2020年尹家峪田園綜合體通過扶貧基金交付了2568萬元,實現了19萬戶32萬人脫貧。
“崮鄉田園美·沂蒙花盛開”尹家峪是首批山東省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項目,規劃面積38平方公裏,投資20億元,年可接待遊客200萬人次。
Ⅱ、發展狀況
空間規劃“一心一廊三帶九區”,一心即入口服務中心,三帶爲入口服務帶、花田風光産業帶、崮上連廊旅遊帶,九區爲桃花潭水入口服務區、桃花溪谷核心區、科技農業種植區、林果農業種植區、崮上桃園種植區、創意農業種植區、七彩崮園觀光區、東漢崮景區、天上王城景區。核心場館五朵桃花造型綜合體已落地,分別爲快樂芒果、航空航天主題、魚菜共生、台灣風情、橘子布美學等高品質體驗館。並打造雲水間精品民宿和雲悅服務中心。尹家峪田園綜合體依托沂蒙山水踐行未來田園的樣板,是齊魯大地最具影響力的農旅融合、景田一體、産村聯動的田園綜合體。
Ⅲ、經驗總結
“崮鄉田園美 沂蒙花盛開” 。齊魯大地鄉村振興的未來樣板。更舒適的人居生活空間,向往的生活預演。“未來田園”尹家峪,在國人田園生活的理想與現代科技大發展背景下,是更超前的田園綜合體模式:有高新科技下更優質、健康、高效的農産;未來感的遊憩理念和設施,讓遊客得到更好的休憩;當地居民生活品質、收入、幸福感全面提升;三産融合更順暢、城鄉一體更緊密。規劃主要依托山水林田的優勢,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將尹家峪田園綜合體打造成長三角地區的農産品供應基地、休閑旅遊“後花園”和産業轉移“大後方”。
23
中國四川鄉村振興樣板
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
Ⅰ、案例簡介
占地11512畝的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依托崇義鎮成都近郊的優越區位,都江堰精華灌區的優質水源地、農業及川西林盤的鄉村資源,通過水系廊道貫通、農田産業連片、林盤提升再造、農旅景田融合的開發戰略,構建互聯網+農業産業平台。
Ⅱ、發展狀況
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以國家級鄉村振興示範區爲發展方向,邀讀道文旅高標准規劃設計園區的空間結構、功能布局和産業分區,旨在打造一個涵蓋園林鄉村景觀、生態郊野田園、特色農耕民俗等集休閑體驗、康養度假、戶外運動和教育培訓爲一體的國家公園樣板。
依托銳豐優勢産業資源,整合品牌農業IP,實現金融賦能。並且重點培育都市休閑農業,綠色健康訂單農業,農旅文融合發展的林盤康養度假、農業科普教育、農業新零售等融合的居遊共享型的國家農業公園,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國家級農業互聯網小鎮,國際鄉村旅居度假區。成爲引領四川,示範全國鄉村振興改革樣板。
Ⅲ、經驗總結
毋庸置疑,農業公園城市是廣義概念,是城鎮與鄉村的有機融合。其中,最應關注的三大方面:一是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的關系,二是創建城市文化會客廳,提升城市公園建設品質,三是創新鄉村振興的産業模式,“增量”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提質”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