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2018年開放零售電力市場,受全球能源短缺和批發電價高漲沖擊,六家零售商在去年第四季退出市場。許多大型商業用戶,如制造商和購物商場,因爲失去電力零售合約,被迫轉向電力批發市場購電。
貿工部長顔金勇星期二(10月25日)在第15屆新加坡國際能源周發表主旨演講時,宣布穩固能源市場的新措施。他說,自1990年代以來,我國能源市場一直保持開放,業者之間的競爭令電價維持低廉,不過能源格局近年來出現巨大變化,新的挑戰接踵而來。
能源局也會從發電能力和燃料供應方面著手,三管齊下緩解現存的一些風險。在咨詢業者和公衆後,能源局將公布更多詳情,明年逐步推行各項措施。
這包括規定發電公司須維持足夠的燃料,以及保留政府的備用燃料設施。此外,能源局會與業者共同探討如何加強燃料采購方式,例如與供應商簽訂較長的合約。
爲保障用戶利益,能源局將只允許有能力承受一定市場波動的業者入場,它們必須擁有足夠財力,並制定可持續業務方案。零售商也須滿足更高的資本和風險對沖要求。零售商若提前終止合約,能源局會爲受影響的用戶提供額外保護。
對于提高零售門檻會否影響電價,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蘇博德受訪時說,兩者沒有直接關系。嚴格監管的目的主要是爲了篩選實力較強的公司,確保它們有能力承受市場波動。
爲應對能源轉型和能源危機的雙重挑戰,顔金勇說:“由市場主導的機制仍是適用的,但我們須加固市場結構和采取防護措施,以確保即使是在動蕩的情況下,市場仍能良好地運作”。
另外,由于批發電價起伏大,未來只限有條件應對價格波動的用戶,通過電力批發市場購電。
能源局也會從發電能力和燃料供應方面著手,三管齊下緩解本地市場現存的一些風險。在咨詢業者和公衆後,能源局將公布更多詳情,明年逐步推行各項措施。
顔金勇說,當局清楚這些調整會降低市場靈活度,例如發電公司不能隨意加建新設施、用戶能選擇的零售商少了。然而,這些措施可助構建更穩固的能源系統。
用戶有條件應對價格波動 才准在電力批發市場購電
能源市場管理局將收緊對電力零售業者的管制,現有和新進場的零售商,日後都須滿足更嚴格的資本和風險管理要求,以降低零售商退出市場對用戶造成的沖擊,確保我國能源市場穩定。
在燃料供應方面,能源局會把自去年10月以來采取的危機管理措施制度化。
能源局會以更有組織的方式引進私人投資,根據預估需求,提早約五年爲新發電設施招標。爲避免電供過剩,除了得標者外,其他業者不能任意建造新廠。若業者不願意投資,能源局會擔起建設新設施的責任。
各領域近年來爲加速減排積極推動電氣化,單靠私人發電公司憑著商業考量來決定是否建設新發電設施,難以保證能及時滿足持續增加的用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