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像往常一樣走入白宮,處理政務。
此時的美國白宮正面臨著一個麻煩:大量要求彈劾總統的信件與電報寄入白宮,一時之間民怨沸騰。
民衆的怒火與杜魯門總統的一項決定有關——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通過無線電廣播,宣布解除麥克阿瑟的所有職務。
麥克阿瑟履曆光鮮,在當時深受美國民衆愛戴,美國曆史學家小阿瑟·施萊辛格在《General MacArthur and President Truman》一書中寫道:
“在紐約,人們爲被解職的將軍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據紐約警察署估計參加歡迎的人數高達750萬人……”
麥克阿瑟1944年曾獲陸軍五星上將軍銜,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還被任命爲聯合國軍總司令。
自二戰結束以後,麥克阿瑟成爲了美國遠東軍總司令,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以朝鮮戰爭爲由,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聯合組建了“聯合國軍”。
身爲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中有著多番意圖,他不僅要武力統一朝鮮,還想在世界範圍內擊敗共産主義。
爲此他多次建議轟炸中國出兵朝鮮作戰的後方基地東北,甚至計劃對中國和中國志願軍使用原子彈,以獲得戰爭的勝利。
但麥克阿瑟的意圖並未實現,美國總統解除他的職務,他企圖用原子彈攻擊中國和中國志願軍的計劃告破。
針對原子彈的威脅,我國領導人毛主席蔑視核武器的軍事作用,用一句話——“原子彈是紙老虎”揭開其短板,毛主席認爲,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
爲何麥克阿瑟被撤職?毛主席又爲何認爲人才能決定戰爭勝敗?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這一切還要從麥克阿瑟的作戰風格談起。
勇將聲名鵲起,麥克阿瑟晉升五星上將
麥克阿瑟是美國軍事史上的一名“優等生”,生于軍人家庭的麥克阿瑟,從小就受到軍事家庭的影響,其父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聯邦軍中的戰鬥英雄。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麥克阿瑟很早就走上了軍事道路,1899年,不滿20歲的麥克阿瑟考入了美國西點軍校,踏上了軍旅道路。
學生時代的麥克阿瑟
從西點軍校畢業以後,麥克阿瑟在遠東地區增長見識,足迹擴大至新加坡、仰光等地。
1912年,麥克阿瑟被調入陸軍參謀部,有了向美國軍界巅峰攀爬的基礎,兩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麥克阿瑟獲得了在戰場磨砺的機會。
1917年,美國通過了對德宣戰議案,麥克阿瑟被任命爲參謀長,領導著新編第42師遠赴法國參加一戰,因爲該師人員來自美國各地,地區分布形式宛如彩虹,故而又名“彩虹師”。
作戰期間,麥克阿瑟身先士卒、深入一線,作戰英勇,鼓舞了手下將士的士氣,顯露出勇將氣魄。
在一戰中斬獲衆多戰績的麥克阿瑟漸漸聲名鵲起,但戰爭終究是給人民帶去傷亡與痛苦的存在,一戰結束以後,和平的呼聲越來越高,麥克阿瑟作爲戰場上的勇將慢慢淡出公衆視線。
1919年,但麥克阿瑟並未就此“失業”,曾創造功績的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西點軍校,成爲該所學校的校長。
一戰結束以後,麥克阿瑟成爲西點軍校校長
在這以後,麥克阿瑟的履曆上仍在不斷增加各種輝煌印痕,1925年,四十余歲的他成爲少將,十一年後,他又拿到了菲律賓元帥軍銜,後來還成爲陸軍總司令。
麥克阿瑟有著英勇、決絕的作戰風格,他在成爲菲律賓陸軍總司令後,就開始組建菲律賓陸軍,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麥克阿瑟成爲美國遠東軍總司令。
日本在二戰中襲擊珍珠港以後,還對菲律賓展開進攻,以實行南進戰略,1941年12月,在日軍的進攻下,麥克阿瑟不得不退守至巴丹半島。
巴丹半島、馬尼拉位置示意圖
占據戰況優勢的日本遠征軍總司令,在1942年1月向麥克阿瑟發出“勸降書”,勸麥克阿瑟在補給不多的劣勢下投降,然而麥克阿瑟卻並未投降。
英勇、決絕的他決意與日軍殊死一搏,美國總統羅斯福也下令麥克阿瑟撤出菲律賓,然而麥克阿瑟仍表示自己和家人將和守衛部隊共存亡,最終在更多人的勸說下,他才撤離菲律賓。
在菲律賓戰場上,麥克阿瑟展現出不懼生死的頑強意志,這使他再度獲得美國民衆的喜愛。
日軍在菲律賓戰場獲得了優勢,但在後續的戰鬥中,日軍在西南太平洋戰場嘗到敗果,被任命爲西南太平洋盟軍司令的麥克阿瑟在形勢出現改變後,于1944年再度率軍回到了菲律賓。
麥克阿瑟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出色表現,讓他贏得了更多威望,1944年12月,他晉升爲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投降的日子,此時的麥克阿瑟被任命爲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在日本代表簽署投降書時,他作爲盟國代表簽了字。
麥克阿瑟的簽名
已經晉升爲陸軍五星上將的麥克阿瑟,並沒有就此結束自己的軍旅生涯,他的身影仍在戰場上出現。
時間來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在一戰、二戰中屢立戰功的麥克阿瑟,卻在朝鮮戰場上未能遂願,英勇、堅韌的中國軍人和勇謀兼具的中國領導人,讓這位功勳卓著的美國五星上將嘗到了苦頭。
企圖動用核武打擊中國,麥克阿瑟被撤職
1945年4月,美國羅斯福總統突發腦溢血離世,副總統杜魯門就任總統。
這一年7月,美國代號爲“瘦子”的首枚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成功試爆,這種先進武器提升了美國的軍事實力。
原子彈爆炸示意圖
在二戰期間,美國在戰場上向全世界展現了原子彈的威力,1945年8月6日上午,一枚代號爲“小男孩”的原子彈被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
廣島彼時人口約爲34萬人,這種新型的極具殺傷力的武器讓衆多廣島人民命喪當場,原子彈投擲當日,廣島出現了超過7萬的死亡數字,負傷、失蹤者超過5萬人。
同年8月9日,美國又向日本長崎投擲一枚代號爲“胖子”的原子彈,再度造成數萬人傷亡。
原子彈給日方造成了打擊,1945年8月,日本在二戰中的敗局也已成定勢。
日本投降場景(油畫,局部)
原子彈對日本人民造成的傷害,讓世界人民認識到原子彈巨大的殺傷力,擁有核武的美國憑借著核武的強大威力,對一些尚未擁有核技術的國家産生了震懾。
幾年後的朝鮮戰場上,核威懾同樣存在。1950年6月,朝鮮戰爭全面爆發,南朝鮮首府很快被攻陷。
美國在朝鮮戰爭爆發後出兵幹涉朝鮮戰爭,擴大了朝鮮半島的戰爭範圍,也扭轉了朝鮮半島的戰爭局勢。
被任命爲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領導聯合國軍加入戰場,身爲美國高級將領,麥克阿瑟在戰爭中卻擁有與總統杜魯門不同的戰爭理念。
指揮作戰的麥克阿瑟
這位曾在一戰、二戰中立下軍功的美軍統帥鬥志昂揚,想要獲得一場徹底的勝利,而美國總統杜魯門則更加謹慎地對待這場戰爭,不想讓戰況升級。
1950年10月,我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中美軍隊在戰場上展開了較量。
麥克阿瑟爲獲得徹底的勝利,一再提出建議擴大戰爭,試圖徹底擊敗我國軍隊,以迅速結束朝鮮戰爭。
杜魯門總統有著更加深遠的考慮,他認識到,麥克阿瑟擴大戰爭範圍的意圖,可能讓美國受到來自蘇聯的重大威脅,杜魯門總統不願意將戰爭局勢擴大,讓美國在遠東卷入一場更大的紛爭。
布萊德雷
曾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美國陸軍五星上將(1950年)布萊德雷,也抱有與杜魯門總統相似的意見,如果朝鮮戰爭擴大爲全面戰爭,美國會“卷入一場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進行的錯誤的戰爭”。
戰場上的麥克阿瑟
在這一背景中,麥克阿瑟多次違抗華盛頓方面的命令,1950年11月,麥克阿瑟下令,讓美軍空軍力量炸毀鴨綠江朝鮮一側的橋梁,企圖通過此舉封鎖中朝邊界。
中朝軍隊在戰場上表現出了不屈的韌性,1951年除夕夜,中朝軍隊發起戰役,攻占了漢城,擊潰了聯合國軍隊,聯合國軍隊被迫後撤。
雙方的武力角逐讓美國方面看到了潛在的危機,美國國防部和軍方在多次商討後得出:“武力統一朝鮮將導致戰爭擴大到中國,並增大蘇聯介入的可能性”,因而聯合國軍不應再越過“三八線”(朝鮮半島北緯38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
“三八線”
麥克阿瑟仍一意孤行,1951年4月,麥克阿瑟主張攻打我國東北的軍事目標,在必要時動用威力巨大的核武器,以便美軍獲得戰爭的勝利。
麥克阿瑟的主張沒有獲得杜魯門的同意,但麥克阿瑟沒有放棄,他派偵察機進入我國領空,違背了杜魯門的決定。
麥克阿瑟的行動證明他並不想要放棄武力統一朝鮮的目標,他極力主張擴大戰爭,進一步擴大了與杜魯門總統的分歧。
在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上,麥克阿瑟也同杜魯門存在分歧,麥克阿瑟認爲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應該是亞洲,而打贏了朝鮮戰爭,“歐洲就很可能避免戰爭而維護住自由”。
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等人則有不同意見,1950年12月,英美首腦會談,艾奇遜表示:“首先必須記住我們的主要敵人不是中國而是蘇聯”。
艾奇遜
這種分歧也造成了麥克阿瑟與杜魯門有著不同的作戰傾向,在我國軍隊援朝以後,杜魯門等人拒絕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使用蔣介石軍隊,還不想要戰爭擴大到我國境內。
麥克阿瑟與蔣介石的合照
身爲前線高級將領,麥克阿瑟則大有按照自己的計劃推動戰爭形勢發展的傾向,他雖然在之前的戰場上展現出自己的英勇與氣魄,但卻屢屢違背杜魯門的決定,他的所作所爲將自己推向了一場政治風波。
這場政治風波便是撤職,和麥克阿瑟政見不同的杜魯門最終撤去了這位美國統帥的職位,但也讓自己陷入了壓力中。
麥克阿瑟在軍事上的卓著功勳和突出聲望,早已讓他在美國心中樹立了英雄形象,從1944年他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軍銜,到在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被撤職,他“五星上將”的“光輝”形象早已被美國民衆接受。
魅力四射的“五星上將”被總統撤職,這一消息被民衆知曉後,頓時掀起軒然大波,在消息公布的十二天內,寄往白宮的抗議和彈劾總統的信件、電報就超過了2萬件。
杜魯門和麥克阿瑟
沒有在朝鮮戰場遂願的麥克阿瑟回到美國後,受到了美國民衆的熱烈歡迎,美國人民熱烈歡迎這位歸來的“英雄”,與之相對應的是,支持杜魯門總統的人數下降,杜魯門的支持率降低至26%。
最終這場戰爭以簽訂協定收尾,中朝與聯合國軍的美方代表在1953年7月簽署《朝鮮停戰協定》,中國人民志願軍通過抗美援朝爲國家發展爭取到了和平環境。
而這一戰也讓美國認識到“全面勝利”的危害性,像麥克阿瑟那樣追求徹底勝利,不惜使用原子彈,將會導致戰爭升級。
原子彈雖然有強大的威懾力,但毛主席卻曾經一語揭開其短板:“原子彈是紙老虎。”
毛主席勇謀兼具,一語揭開原子彈短板
美國首枚原子彈“瘦子”的試爆成功,讓美國擁有了先進的軍事實力,在軍事領域對其他國家産生一定的威懾力。
然而毛主席卻曾針對原子彈作出過“原子彈是紙老虎”的評價,其實早在1945年8月份,日本遭受美國原子彈打擊以後,毛主席就曾指出:
“……原子彈能不能解決戰爭?不能。原子彈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彈而沒有人民的鬥爭,原子彈是空的……”
1946年8月,毛澤東接受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采訪,毛澤東在該次談話中首次提出“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
盡管那時的中國人民仍處在發展初期,而美國已經是擁有先進武器的超級大國,但身爲國家領導,毛主席沒有對美國宣傳的“強大”産生絲毫畏懼,提出了自己對原子彈以及帝國主義、反動派的見解。
毛主席的見解指出了核武器的局限性,武裝了我國人民的思想,啓發人民用辯證眼光看待擁有巨大殺傷力的核武器。
毛主席認爲決定戰爭成敗的是人,並非一兩件新式武器。
在戰場上,武器僅僅是發揮效用的作戰工具,而人有著發動戰爭、結束戰爭的能力,人同樣是武器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如果沒有人使用武器,武器就失去了效力。
毛主席勇謀兼具,不僅不懼怕強大的核武器,還認識到了人對核武器的影響,自日本受到美國核武器轟炸以後,世界人民見識到核武的實力,也對核武産生了畏懼,在畏懼的驅使下,世界人民將對核武的使用産生輿論壓力。
1947年1月,毛主席指出:“愚蠢的人仍在奢談什麽原子彈,可它永遠不會再使用的。在日本的大爆炸也毀滅了它本身,因爲全世界人民群起而攻之。”
正是核武的巨大的破壞力,讓核武在使用時受到人的限制,毛主席看到核武對世界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指出了人對原子彈的巨大影響。
朝鮮戰爭中美國盟友的反應,佐證了毛主席在原子彈問題上的遠見卓識,實際上在朝鮮戰爭中,杜魯門也曾發出過使用原子彈的信號。1950年11月,麥克阿瑟領導的軍隊戰敗,退回到“三八線”。
杜魯門
在之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杜魯門指出應對軍事局勢時會采取必要步驟,甚至不惜使用原子彈。
在杜魯門釋放這種信號以後,麥克阿瑟多次提出要對中朝使用原子彈,用原子彈制造出了核震懾。
但正如毛主席所言,人會對原子彈的使用産生一定的限制,聽聞美方要投擲原子彈的消息,美國的盟友亂了陣腳。
英國、法國等國的媒體向美國試圖擴大戰爭的行爲給予譴責,英國多位工黨議員聯名向英國首相致函,就美國企圖對中國使用原子彈一事發表抗議。
英國前首相艾德禮
1950年12月,英美首腦展開了華盛頓會談,美國表達了歐洲防務的重要性,而原子彈也並未在朝鮮戰場上爆炸。
毛主席雖然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原子彈的局限性,但他並沒有忽視原子彈的政治作用,他蔑視敵人的軍事威懾,重視核武器的政治作用,積極鼓勵國家發展核武器。
近代中國頻遭外敵入侵,西方列強用先進武器給華夏大地留下累累傷痕,給華夏民族帶來了屈辱和仇恨。
被八國聯軍燒毀的北京城,一片斷壁殘垣
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主席發表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毛主席在講話中指出要發展核武器,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毛主席指出我國也要生産飛機、大炮、原子彈,不讓國民再受別人欺負。
毛主席在1958年6月,再度發出了研究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的號召,引導國家走上更加強大的發展道路。
在毛主席的號召下,我國科學家投身到與之相關的科研工作中,1964年10月,我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緊跟美蘇英法的腳步,成爲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我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距離建國只有十余年,我國就擁有了原子彈,這一事件洗刷了舊中國在近代承受的屈辱,證明黨和國家有能力在軍事領域爲民衆創造出可靠的保障。
原子彈爆炸後,我國還在1967年成功進行氫彈爆炸試驗,我國中近程導彈、遠程導彈的研發也十分順利,我國的軍事實力日益強大。
在核試驗基地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和于敏
在擁有原子彈以後,毛主席依然爲國家守護著和平局面,周恩來總理在我國首顆原子彈爆炸後,同樣指出原子彈能夠爲和平服務:
“……原子能如果爲和平建設服務,就可以造福人類,如果爲戰爭服務,就是毀滅人類。”
周恩來
在我國原子彈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毛主席對原子彈有著清晰的認識,面臨美國的核威懾,毛主席沒有被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嚇到,用“原子彈就是紙老虎”揭示了原子彈使用時的局限性。
但他沒有忽視原子彈在政治、軍事等領域的作用,發出研發原子彈等先進武器的號召,引導國家走向富強,爲民衆提供更可靠的庇護。
如今我國的軍事實力愈發強大,經濟、科技等領域蒸蒸日上,正以強國形象屹立在世界舞台,毛主席面對強國的核威脅所展現出的智慧與氣魄,值得我們敬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