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一部非常經典的偵探小說,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福爾摩斯,他處理問題睿智細心,通過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就能一步步接近真相,最終找出凶手。藝術來源于生活,或許時間上沒有跟福爾摩斯重名的偵探,卻存在破案能力毫不遜色的高手,比如被民間稱爲“包青天”的北宋名臣包拯。
包拯二十八歲進士及第,起初被任命爲大理評事,後來奉命前往江西做縣令。考慮到父母日漸年邁,孝順的包拯提出到家鄉合肥附近任職的請求,方便照顧父母。因工作需要,朝廷打算把他調到外地爲官,古代讀書人把孔子奉爲文聖人,對他的話銘記于心,孔子曾說:“父母在,不遠遊。”因此,包拯放棄仕途,一心在家侍奉雙親。
人有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在所難免,幾年之後,包拯的父母先後病逝,等到守喪期滿,他接到朝廷的委任狀,趕赴天長擔任知縣。包拯剛正不阿,即使面對皇親國戚也不會低頭,正因如此,皇帝對他非常欣賞,仕途一片光明,因政績突出平步青雲,後來被提拔爲開封府尹。在此期間,斷案如神的包拯,巧妙偵破一樁匪夷所思的奇案。
一天上午,包拯剛開始上班,聽到有人擊鼓鳴冤,立馬把此人請到公堂之上,詢問具體情況。伸冤的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哭著介紹事情來龍去脈。原來,老人的兒子相貌堂堂,且是個讀書人,經他人介紹,娶了一個秀外慧中的媳婦,本來是值得慶賀之事,結果喜事成了喪事。
新郎成親當天,家裏來了許多客人給他賀喜,除了平時來往頻繁的親戚,還邀請一些關系不錯的同窗。新郎博學多才,新娘貌若天仙,堪稱郎才女貌、金童玉女,親朋好友紛紛敬酒,婚禮上的氛圍十分融洽。新娘家世也不簡單,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尤其擅長對聯知識,才華不輸新郎。
按照婚禮習俗,新郎新娘被送入洞房,正當新郎想要行周公之禮時,新娘笑著說:“久聞夫君才高八鬥,遠近聞名的才子,我恰好有一個上聯,不知夫君能否對出工整的下聯?”俗話說,藝高人膽大,加上新郎喝了不少酒,自信地回答:“娘子盡管說出上聯,假如我對不出上聯,今晚就去書房裏睡。”
新郎之所以這麽說,完全是覺得十拿九穩,再難的對聯也難不倒他,絕對是小菜一碟。但是,當新娘說出上聯後,新郎懊悔不已,新娘的上聯只有七個字:“點燈登閣各攻書。”別小看此上聯,新郎思考半個時辰,依舊一臉茫然,悻悻離開房間,恰好幾個同窗好友尚未離開,爲了排解心中苦悶,新郎跟他們痛飲一場。
推杯換盞,不一會新郎就有醉意,把剛才新娘的上聯出了出來,希望好友們幫他一把。酒過三巡,半醉半醒的新郎到書房休息,倒頭就睡著了。此日清晨,新郎起得很早,准備看新婚妻子有沒有睡醒,剛到臥室門口,新娘推門而出,並嬌羞地對新郎說:“夫君果然才華橫溢,昨晚你對的那個下聯太完美了。”
新郎被妻子一頓猛誇,心裏非常納悶,因爲他根本沒想到下聯。妻子以爲丈夫故作謙虛,轉身回房拿出一個紙條,上面寫著新娘剛才所說的下聯。新郎徹底驚呆了,趕緊把自己昨晚在書房睡覺之事告訴她,新娘瞬間明白,昨晚跟她洞房的人不是新郎,無法面對丈夫和家人,哭著跑回臥室上吊自殺了。
發生這樣的事情,新郎悲痛且自責,趁家人不注意,隨新婚妻子而去。爲了給兒子兒媳伸冤,出現前文提到的老人擊鼓鳴冤的一幕。聽完老人的陳述,包拯思考片刻,命人在城內貼出求賢告示,以新娘死前留下的上聯“點燈登閣各攻書”爲題,無論是誰對出下聯,就能獲得一份官職。
衙門裏的謀士都不太理解,包拯解釋道:“各位稍安勿躁,對出下聯之人就是凶手。”求賢榜貼出之後,很多書生前來嘗試,其中有一人極爲自信,對別人說:“大家都別爭了,此官位非我莫屬。”隨後,書生自報家門,滿懷自信地走進衙門面見包拯,並說出下聯:“移椅依桐同賞月。”包拯立馬讓士兵把書生綁起來,怒斥他色膽包天,害得新婚夫妻雙雙自殺。
書生故作鎮靜,極力狡辯喊冤,包拯讓人拿出准備好的筆墨,並且讓書生在紙上寫“移椅依桐同賞月”七個字。寫完之後,包拯核對新娘死前留下帶有下聯的紙張,字迹完全一致,證據確鑿,書生對所犯之罪供認不諱,很快被斬首示衆,百姓拍手稱贊。包拯智謀過人、思維缜密,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假如換成別人,很難想出如此巧妙的破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