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
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發展的意見
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長春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駐吉中直有關部門、單位: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産業興旺是重點,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是關鍵。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爲促進全省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加快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化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支撐,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延伸産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共享利益鏈”爲重點,以標准化生産、精深化加工、集群化發展爲方向,做大做強做優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引領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快推動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二)主要目標。2021年,啓動建設一批農産品精深加工重點項目,培育一批省級農産品加工示範園區,打造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百強企業,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保持在600戶左右,省級示範農業産業化聯合體發展到100戶以上。到2025年,培育打造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農産品加工和食品企業,大幅度提高糧食、畜禽和特産品精深加工比重,構建現代鄉村産業體系,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利用5至10年時間,推動農業及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産值接近萬億級規模。
二、主攻方向
發揮資源優勢,立足全産業鏈發展,依托骨幹企業,著力打造十大産業集群。
(一)玉米水稻産業集群。鞏固提升玉米精深加工領先地位,突出食品化、飼料化方向,提高省內自主轉化能力。擴大“吉林鮮食玉米”品牌影響力,全鏈條挖掘增值潛力。依托“吉林大米”白金名片,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積極開發糙米、胚芽米、方便營養食品等高附加值産品,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
(二)雜糧雜豆産業集群。培育“吉林雜糧雜豆”公共品牌,積極開發粥飯、飲品、休閑食品等健康食品、保健食品,以白城、松原爲核心區打造國家級雜糧雜豆生産加工基地。
(三)生豬産業集群。堅持養殖、飼料、加工、物流等全産業鏈引進企業和項目,加快由賣生豬向賣豬肉、賣食品轉變,推進副産品精深加工。
(四)肉牛肉羊産業集群。挖掘“延邊黃牛”“草原紅牛”等品牌優勢,鞏固發展屠宰加工、熟食加工,加快推進皮革制品、生物制藥等産業鏈延伸,提高附加值。加強肉羊特色品種選育和開發利用,提升精細分割和深加工水平,推動肉羊屠宰加工向食品産業拓展延伸。
(五)禽蛋産業集群。依托龍頭企業聯動發展種雛繁育、規模飼養、深度加工、冷鏈物流,推動由初級加工向餐桌食品、休閑食品方向發展。
(六)乳品産業集群。重點開發嬰幼兒配方奶粉、奶酪、乳清粉、濃縮乳蛋白等産品,積極引進知名乳品企業入駐,打造乳品産業新高地。
(七)人參(中藥材)産業集群。大力研發食品、保健食品、新型藥品等産品,建設國內外知名的北藥基地,加快培育人參千億級産業。
(八)梅花鹿産業集群。突出良種繁育、全産業鏈開發、品牌打造和科技創新,重點打造長春市雙陽區、東豐縣、四平市鐵東區、敦化市等産業園區,提升“吉林梅花鹿”品牌競爭力。
(九)果蔬産業集群。發揮長白山寒地藍莓、長白山葡萄、優質蔬菜、草莓等産業優勢,深度開發功能性飲料、冰酒等飲品,發展淨菜加工、預制菜肴等餐桌食品,滿足城市多樣化、便捷化需求。
(十)林特(食用菌、林蛙、礦泉水等)産業集群。依托黑木耳、靈芝、林蛙、果仁等林特産業基礎,大力發展食品、保健食品等新産品,開發礦泉水等高端飲品。積極打造以汪清、蛟河爲核心的北方優質黑木耳産業基地,以靖宇、撫松、安圖爲核心的長白山礦泉水基地,梅河口果仁加工集散基地。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圍繞十大産業集群建設,謀劃建設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産業鏈條長、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積極引進一批國內外500強企業、央企等大型企業投資我省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深化吉浙對口合作,促進吉林産品與浙江市場、吉林資源與浙江資本深度對接;加強與周邊和發達地區的合作,推進雙邊優質資源、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等聯動發展。加快白城300萬噸玉米深加工、白城30萬噸稻米加工、通榆400萬頭生豬屠宰等重點項目建設。(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科技廳、省畜牧局等部門和各市、縣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行動。支持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整合資源要素,與上下遊企業組成戰略聯盟,鼓勵跨地區、跨行業組建産業集團。啓動農産品加工和食品百強企業評選活動。鼓勵支持符合上市基本條件的成長型企業上市融資,對新上市的企業按相關政策給予獎勵。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或農戶”模式,培育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到“十四五”末,力爭培育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25家,其中超百億5家。(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畜牧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吉林證監局等部門和各市、縣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園區創建行動。依托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村三産融合示範園等園區,培育一批省級農産品加工示範園區,發展一批農業産業強鎮。加大對示範園區支持力度,促進産業集群集聚發展。推動吉林(中國-新加坡)食品區加快發展。爭創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打造一流示範園區。積極推進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建設。到“十四五”末,力爭培育農産品加工示範園區20個以上。(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廳、省科技廳等部門和各市、縣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創新轉型升級行動。支持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開展關鍵技術、前沿技術攻關,強化産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推進産品結構和産業結構升級。鼓勵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加工企業,實行股權分紅等激勵措施,引導産學研協同發展。鼓勵企業申報國家博士後科研實踐基地。發揮中科院長春分院、吉林大學等院校優勢,推進科企嫁接,搭建合作平台。引導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農業企業家培育計劃,組建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專家顧問團。到“十四五”末,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領域被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200家以上。(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原料基地建設行動。引導鼓勵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土地托管等方式,建設優質原料生産基地。制定水稻、玉米、大豆、人參、肉牛、奶牛等農畜産品系列標准規範,推進農産品標准化示範基地建設。加強玉米、北方粳稻、大豆、菌類等種質資源庫建設,開展種子(種畜)育繁推攻關,設立種業發展基金。實施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設立肉牛産業基金。啓動10個紅松特色産業基地建設試點,推進林草特色資源開發利用。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進“五優聯動”,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産品供給。(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廳、省畜牧局、省糧食和儲備局、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實施品牌打造行動。鼓勵大型企業通過收購、聯營等方式與同類企業合作,加大對人參、鹿産品、食用菌、葡萄酒等品牌整合力度。持續打造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吉林雜糧雜豆、吉林長白山人參、吉林長白山黑木耳、吉林優質畜産品、吉林梅花鹿等具有國內外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吉字號”農産品品牌。到“十四五”末,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産品總量達到2000個,區域公用品牌達到100個,企業品牌200個,産品品牌300個。(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廳、省畜牧局、省糧食和儲備局等部門和各市、縣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實施農産品流通降本增效行動。推動人參、梅花鹿、雜糧雜豆、黑木耳等傳統特色交易市場優化升級,培育特色農産品市場示範基地。謀劃打造東北最大的現代化農産品批發市場。推進吉林供銷公共型農産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絡建設。加快發展農産品電商和網絡直播,推動企業與國內知名電商平台合作,探索建設“吉字號”農産品品牌專區。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程”和“快遞下鄉工程”,建設覆蓋縣、鄉、村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在縣(市)建成縣域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在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建成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供銷社、省畜牧局、省郵政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資金投入和整合統籌力度。統籌中央、省級現有政策和涉農資金,支持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項目建設。設立鄉村振興産業基金,支持十大産業集群項目建設,重點用于解決生産、加工、流通方面的薄弱環節。發揮吉林省産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鼓勵發起設立支持以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爲重點的産業發展子基金。(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畜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各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將與農業生産直接相關的農産品初加工等産業融合項目列爲重點支持對象。在不新增政府隱性債務的情況下,根據市場化原則,鼓勵金融機構對納入財政政策扶持範圍的企業和項目予以優先扶持。綜合運用再貸款、定向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爲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來源。采取擔保費用補助、業務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實現農業大縣農業政策性信貸擔保全覆蓋。探索農産品價格指數保險、産量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省級財政在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預算中安排一部分特色農業保險以獎代補資金,支持市縣開展特色農業保險。(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省財政廳、省畜牧局、吉林銀保監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農産品加工企業從事農産品初加工項目的所得,按規定免征企業所得稅;從事研究開發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費用,可按稅法有關規定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加計扣除;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實行農産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政策,在落實植物油、乳制品、酒及酒精等農産品全國統一核定扣除標准基礎上,對我省13個行業實行農産品進項稅核定扣除政策。2021-2022年,將6個鄉村振興新動能培育試驗區農産品加工企業繳納增值稅省級分享增量部分獎補政策擴大至前10名産糧大縣。(省稅務局、省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用地計劃保障。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産業發展用地。各地可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預留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村民居住、農村公共公益設施、零星分散的鄉村文旅設施及農村新産業新業態等用地可申請使用。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産業和項目用地。鼓勵企業參與農村産權制度改革,通過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利用增減挂鈎政策獲得建設用地。對省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生産過程中符合設施農業用地要求的生産設施及其附屬配套設施用地,按有關規定在鄉鎮政府備案。鼓勵省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參與土地整治、高標准農田建設、空心村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整合利用農村零星存量建設用地,發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項目。(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和各市、縣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降低辦電用電成本。對縣域(鎮村)的農産品加工業(食品加工)、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等用電給予適當補貼。降低設在縣域(鎮村)的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省級及以上農業産業園、省級農産品加工示範園區、省級及以上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符合農村産業融合發展條件的市級農業産業園和農村小微企業辦電成本。農産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産用電價格政策。支持采取電力市場交易等方式,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加大對公主嶺市、榆樹市、農安縣、德惠市、梨樹縣、扶余市等6個鄉村振興新動能培育試驗區電網建設改造力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開展大招商活動。強化省市縣聯動,完善支持政策、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凝聚招商引資合力。引進一批大企業投資我省。借助各類經貿對接交流活動平台,加大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項目引進力度。持續推出“雙500”重點項目,推動重大産業項目建設。發揮“12312”全省外商投資企業服務熱線、外商投資企業投訴聯席會議作用,爲外資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強化全省招商引資領導小組統籌作用,完善相關機制,促進項目履約落地。(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等部門和各市、縣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優化發展環境。農産品加工和食品企業引進緊缺型和創新創業型人才,按有關政策規定,在薪酬待遇、安家補貼、子女教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對創新創業人才在省內創辦的農産品加工和食品企業、科研成果在省內轉化落地的項目,通過省級創新創業基金,以股權投資的方式,每個項目按規定給予100萬元-1000萬元的定向股權投資。對落戶省內的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重點項目涉及的審批手續,除國家明確規定確需投資方自行辦理外,屬于省級及以下權限範圍內的相關手續,由項目所在地代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和各市、縣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吉林省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工作領導小組,圍繞十大産業集群,按照“一個牽頭部門、一位負責同志、一套工作專班”模式,由牽頭部門領導擔任産業集群群長,相關部門配合,制定各産業集群工作推進方案,推動任務落實。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農業農村廳,負責組織協調、統籌調度等日常工作。中省直有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形成發展合力。各市(州)、縣(市)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爲推進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發展提供保障。(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市、縣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建立考核機制。研究制定考核辦法,將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發展情況作爲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組織開展農産品加工業評比活動,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百強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形成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統計調查監測工作。按照國家統計調查方法制度和部門職責,各級相關部門要做好統計調查監測工作,推進農産品加工業升規入統。國家統計局吉林調查總隊、省統計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要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規範化、常態化的監測和統計分析體系,全面准確反映各産業集群生産、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全産業鏈價值。各市(州)、縣(市)要認真做好基礎數據錄入、彙總等工作,全面客觀反映行業發展狀況。(國家統計局吉林調查總隊、省統計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和各市、縣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宣傳引導。發揮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在行業自律、服務會員等方面的作用,引導企業切實履行生産安全、産品質量、吸納就業等責任。選樹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各地要培育一批農産品加工典型企業和園區,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努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省農業農村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和各市、縣級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9日
原標題: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農産品加工業和食品産業發展的意見
來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
編輯:熊一黎
主編:馬楠 監制:陳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