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國家調整文化和旅遊政府管理體制之後,關于文化和旅遊産業融合的問題成爲近兩年來的熱門話題,社會各界給予了高度關注。 學術界對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無異議。作爲旅遊産品的重要分支,文化旅遊一直備受關注,並在不斷優化與創新。政府管理部門的變更,不應當改變某種社會現象與業態的屬性,只是部門管理職能、範圍和方式會有所改變,使之更有利于國家既定發展戰略與目標的實現。
當前的問題是,要承認文化和旅遊兩個不同領域的差異,文化和旅遊的産業融合不是旅遊業發展的全部,旅遊的發展更需要多種跨業合作與融合。
文化和旅遊的産業融合,不僅要講說大道理,大戰略,大原則,大手筆,更爲重要的是要盡量接地氣,尤其是在大衆旅遊時代來臨之際,要依據新時代的新特點,滿足大衆旅遊的新需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和受益。
在未來文化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過程中,要格外關注最基礎的大衆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包括像“與語言文字相關的教育旅遊”、“與百姓傳統生活相關的食品旅遊”、“與民情與民俗相關的節慶旅遊”、“與親情相關的探親尋根旅遊”以及“與健康與康體相關的醫療旅遊”等産品系列,並做好産業發展的深化和接續,努力突出“中國文化”、“中國制造”、“中國創意”和 “中國服務”,增強文化自信。
“食品旅遊”是其中的一個系列,從國際發展的實踐中尋求經驗,獲得啓發,走好中國的路。
“美食旅遊”向:“食品旅遊”的變遷
——大衆旅遊發展的必然趨勢
“美食旅遊”向“食品旅遊”的變遷
在人類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旅行、住宿和餐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這三個要素相輔相成、難以割舍的。
對人來說,“吃”原本是維系生命的必要需求,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逐漸出現了一個社會群體,他們把吃飯飲酒變成了一種特殊享樂,這種需求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也體現在外出旅行活動中,于是出現了一個爲吃而遊的“美食旅遊”。
“美食旅遊”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之前。從現代旅遊發展角度來探討,“美食旅遊”作爲一種特殊旅遊活動,興于歐洲,始于19世紀後期,參與這一活動的主要是上流社會具有閑情逸致之人,或因權力和地位之顯赫,或因錢財之殷實,使他們對“美食”有濃厚興趣,以吃爲樂,多自诩爲“美食家”,其中也有一些人酷愛烹饪技藝,他們遊曆他鄉不只是遊山玩水,而是遍尋名店,品嘗美酒佳肴,以一種專家的身份,在品嘗、享用中切磋技藝,獲得特殊的體驗和滿足。因此,這種旅遊活動也常被稱之爲“美食家旅遊”(Gourmet tourism / Gastronomy),或“烹饪旅遊”(culinary)。
20世紀中期之後,不同地域相繼進入大衆旅遊時代,旅遊需求和産品不斷發生著變化,原來作爲小衆旅遊的“美食旅遊”群體逐漸擴大,旅遊目的地開始以“美食旅遊”的品牌招攬遊客,以當地特色餐飲作爲吸引物,越來越多遊客把這些活動作爲外出旅遊的重要內容,他們不再是以專家身份去品嘗或鑒別,而是享受和體驗。其中也有一些人對烹饪技藝感興趣,在旅遊中學習烹饪技藝,從而使原來的“美食家旅遊”變成了一種追求體驗的文化旅遊,被列入文化創意旅遊的範圍,但仍屬于一種“小衆旅遊”。
進入21世紀之後,大衆旅遊成爲全球旅遊的重要特征,越來越多普通遊客對旅遊度假過程中的餐飲更感興趣。旅遊目的地常把美食、美味和美景融合在一起,構成營銷的形象和品牌。盡管人們還會延用“美食旅遊”的語彙,但活動內容、方式與遊客偏好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爲一種新的體驗式旅遊,“美食旅遊”不再僅以餐飲活動本身爲核心,逐漸向食材、食品及生産加工過程、相關節慶、交易和培訓活動,以及鄉村和農業等與食品相關環境方面延伸,彰顯了文化旅遊的特征,突破了最初“美食家”高貴超俗的寓意。于是,在世界很多地方開始用“食品旅遊”(Food Tourism / Food Travel)的概念取代傳統上“美食旅遊”。
這是一次曆史性的變革,成爲大衆旅遊時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食品旅遊的興起:
民間倡導,政府重視,權威機構認可
私營部門和民間組織倡導與促進
在世界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把餐飲作爲旅遊吸引力的做法源遠流長,但首先重視這一資源開發的並非是政府旅遊部門,而是關注旅遊市場需求的企業家,尤其是私營企業家,來源于他們的經營實踐,並在不斷地探索和強化。私營部門和民間組織的積極努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重要貢獻之一:定義概念
▪2001年把“美食旅遊”(Culinary Travel)爲“追求和享受獨特而難忘的食品和飲料的體驗,無論是在近處還是遠處”;
▪2012年“食品旅遊”(Food Tourism/Food Travel),涵蓋範圍從食品擴展到酒水等與食品相關領域,即在旅行和旅遊過程中所有與食品相關的全方位體驗,從街頭食品車和小攤販,到純粹屬于當地人的酒吧,無論是令人心動的釀酒廠,還是獨一無二的特色餐廳。人人都可以在食品旅遊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
▪2018年,“食品旅遊是爲追求地方味道,以獲得當地感覺而旅遊的行爲”。
重要貢獻之二:追蹤研究,積極推進
▪舉辦了全球首屆食品旅遊大會(2014)
▪舉辦了首屆世界時間最長的食品旅遊創新論壇和在線食品旅遊論壇
▪進行了四次食品旅遊産業的深入研究,寫出了專門的報告
▪創造了食物愛好者心理文化分析方法
▪撰寫了第一本食品旅遊業專著(2006)
▪出版了世界上首部綜合性餐飲旅遊手冊(2014)
▪頒發了首屆最大的餐飲旅遊優秀獎(2016)
▪創辦了世界上唯一的烹饪旅遊專業認證項目(2008年)(現爲烹饪旅遊專業碩士項目)
▪美國第一本食品旅遊消費者指南(俄勒岡州,2005年和2006年)
▪第一本美國國家美食旅遊指南(美國風味,2014)
▪組建領英餐飲旅遊群(會員12000 +)
……
世界各國政府競相制訂戰略與政策
歐洲國家在食品旅遊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世界許多國家都把食品旅遊列入國家旅遊發展戰略。
▪法國:以法國美食大餐和美酒作爲發展文化旅遊的拳頭産品;
▪西班牙:列入國家旅遊規劃,打出“品嘗西班牙”口號,通過廚師、食品、葡萄酒和不同區域特色來展現西班牙豐富多彩的文化、曆史和傳統;
▪葡萄牙:將“食品與酒旅遊”確定國家旅遊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希臘:經希臘旅遊企業協會調查結果的建議,將食品旅遊列入提高國家旅遊競爭力戰略組合之中。
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阿塞拜疆等國家制訂了大力發展食品旅遊政策;
東盟國家重視食品旅遊,成效明顯,其中馬來西亞的多民族食品構成,突出了差異與相同,清真(穆斯林)食品有吸引力;新加坡設立小販美食獎以弘揚和保護大衆食品文化遺産、促進旅遊發展,泰國打造“世界廚房”;
澳大利亞是世界酒旅遊的倡導者,率先舉辦了世界首屆全球酒旅遊大會,推出了國家發展酒旅遊的對策,新西蘭將“品嘗新西蘭”作爲國家“新西蘭之路”旅遊發展戰略的三大主題之一;
拉美的巴西、北美的墨西哥和北非的埃及都把食品旅遊放到重要的地位。
韓國:食品旅遊作爲國家發展項目
早在2009年,韓國通過了《政府資助韓食基金會法案》(Government-funded Hansik Foundation Act),並成立了由36名來自政府部門、學術機構、食品業領導人代表組成的韓食國際化發展機構(Hansik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Agency),其中包括國家食品農業林業和漁業部、外交和外貿部、文化旅遊部、知識與經濟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制定了“韓食國際化項目”,成爲繼“韓流”之後的又一個國家文化旅遊發展項目。
日本:旅遊立國方針的組成部分
日本2006年正式通過《促進旅遊立國基本法》後,國土省把食品旅遊作爲“最大限度地提高旅遊資源的吸引力,使旅遊業成爲區域振興的基礎”的重要內容,把旅遊發展的重心從單純的旅遊企業的經濟收益轉向可持續的區域發展,促進農業與鄉村發展的重要工具,旨在建設更多的“宜居宜遊”的社區。
當年,農林水産省專門設定了吸引海內外旅遊者的“品嘗日本方案”(Savor Japan Program),經過對全國28個縣44個區域申請篩選最後正式認定了5個專門區域實施這個方案。
值得提出的是,世界各國支持和促進食品旅遊發展,采取了不同政策和推進戰略,其中有三個非常突出的共識:
其一是以促進大衆旅遊爲目標,以便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和外國人參與旅遊活動;
其二是將食品旅遊定位于重要的文化旅遊,通過體驗了解文化;
其三是發展食品旅遊的重要目的是促進地方社會整體發展。
國際權威機構的認可支持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作爲聯合國專門負責旅遊的世界旅遊組織非常重視和支持食品旅遊發展的新倡議,2012年與附屬會員機構合作發布了《全球食品旅遊報告》(Global Report on Food Tourism),2019年又與日本觀光振興會合作編寫了《食品旅遊:日本案例》(Gastronomy Tourism–The Case of Japan)的專題報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把食品菜肴作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8年到2018年,全世界已有包括法國大餐、意大利披薩、朝鮮泡菜、韓國泡菜制作與分享文化、地中海風味餐、日本和食、克羅地亞姜餅和阿拉伯咖啡、比利時啤酒、格魯吉亞釀酒等十多項與食品和飲品相關的産品和技藝列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單。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確認,成爲當地食品旅遊重要目的地品牌。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建了創意城市網絡(UCCN),旨在加強把創意視爲可持續發展戰略因素的城市間合作。創意城市網絡中,把“美食”作爲單獨類別,以促進食品與菜肴文化列入各國城市發展特色去保護和發展。到2018年,已被確認的“美食城市”共有26個,占180個創意城市的14%。中國的成都、順德和澳門榜首有名。美食創意城市的認定,一方面加強了這些獨特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弘揚與保護,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對這些城市的知名度,促進了當地旅遊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食品旅遊”昭示出旅遊發展新理念
其一,政府政策指向:國家旅遊發展的終極目標,不再是簡單的經濟貢獻,尤其不再是旅遊相關行業或企業自身的經濟收益,而是促進地方社區和區域的全面發展。
其二,産業融合與合作:作爲行業集合體,旅遊業的發展方式應遵循多業融合和跨界合作的發展道路,旅遊和文化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文化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方式,而不都是高大上的“詩與遠方”。旅遊發展必須重視跨業合作,這種跨業合作有著廣泛的選擇。
其三,遵循的原則:旅遊業和其它産業一樣,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必須要堅持始終,將人類的福祉和健康放到最重要的地位。
促進食品旅遊發展的理由與意義
民以食爲天是普世真理,大衆旅遊具有最大的市場潛力。
食品旅遊與多業相關,更具有跨界合作、多業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食品是最爲重要的文化載體,食與食品與大衆旅遊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三、當前中國食品旅遊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和許多國家一樣,在旅遊發展的過程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注意到食品作爲旅遊發展資源的重要性,也在以不同的方式發揮食品與餐飲在開發産品和市場中的作用。也許從普及知識和宣傳食品的角度,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是個有益的探索,並且開始成爲一些食品的品牌認定。
◾對大衆旅遊時代市場的基本需求特征缺乏充分的認識和行動上的准備;
◾對食品作爲最具發展潛力的大衆旅遊資源缺乏認識,未被國家有關部門和相關企業所重視,餐飲與旅遊的融合與跨界合作缺乏動力,更缺乏激勵跨業合作的有效舉措;
◾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國民及國際社會對此存有憂慮與恐懼感;
◾“中餐館”遍及世界,總體名聲欠佳,品牌模糊,缺乏認知;而在國內,食品的地理標志和品牌認定和保護需要更加嚴肅、嚴格;
◾中國尚無自己的《米其林寶典》或其它動態認定機構,尤其是缺乏獨立的民間組織的組織和參與。
四、對中國食品旅遊發展的建議
- 制訂“國家食品旅遊發展戰略”。戰略要涵蓋國內旅遊和入境旅遊兩個方面,作爲旅遊多業融合和跨界合作的國家食品旅遊發展行動方案的頂層設計,其意義在于通過食品旅遊的發展,促進國家食品安全,促進地方社會全面發展,尤其是促進鄉村社會經濟的振興,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和提高國家/國民的文化自信。行動方案應由國家旅遊、文化、農村和農業、醫療健康等多部門和地方政府、企業以及相關媒體參與設計和實施。將中國特定區域的傳統菜肴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明確和推進地方食品、菜肴的地理標志體系構建,以增強中國旅遊發展的總體競爭力。設立專門的機構推介和評估餐食設施與服務的級別,鼓勵民間組織參與,將食品旅遊發展作爲促進國家食品安全、改善社會福祉和增強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指標之一。
- 將食品旅遊作爲地方旅遊發展的重點,構建完整的食品旅遊産業鏈,加強重點培養和支持。支持、保護和傳承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傳統菜肴,特別是那些深受當地居民喜歡的品種、品牌和經營方式,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激勵、保護、改善和強化家族食品(老字號)品牌、經營方式,提高産品質量與誠信,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度。
五、精致餐飲——精品文旅聚落的必須配套
——歐美著名的豪華酒店,大都有自己著名餐廳、知名大廚和知名酒吧,原因何在?這也是現在中國著名酒店的“標配”嗎?爲什麽中國許多現代豪華酒店還是對禦宴、皇家筵、山珍海味情有獨鍾,而對普通百姓喜歡的小吃、特色家常地方菜肴興趣索然呢?
——在你的酒店中,餐飲部門在經營中的角色重要嗎?你願意在自己的酒店內或附近會有不屬于自己的餐館、咖啡館、7-11便利店嗎?爲什麽現在一些豪華酒店,供客人免費休息空間越來越少,大堂吧的一杯茶或一杯咖啡、一杯飲料都要貴的離譜?
——豪華酒店與外賣服務公司是爲敵還是爲友,是夥伴還是對手?住酒店和叫外賣都是客人的喜愛和需求,酒店應當如何滿足客人的這一要求?
——海外國際著名酒店聯號在其整個體系中率先推出了諸多像“中國禮儀”“你好”等討好中國顧客的方案,尤其首先從提供中式早餐開始的時候,我們中國自己的酒店或酒店集團也采取過類似的措施,去滿足自己目標客戶群的需求嗎?
——爲什麽時至今日,世界上最有錢的中東遊客很少組團或單獨來他們認爲美好親近的中國?穆斯林市場的開發進展緩慢,餐飲服務是一個重要原因嗎?
——人們外出旅遊歸來,或許記不住曾經到過的地方,但總是記得曾經在外地吃過的難忘菜肴,只要有可能一定重訪以滿足自己的那個口味?人們外出多日會想家,移民他鄉會有鄉愁,而多數人常會想到某種普通飯菜,特別是想吃媽媽做菜的那個味道?爲了客人的這些體驗和欲望,酒店真得認真努力去滿足他們要求嗎?
——作爲潛在的旅遊者,你是覺得中國應當考慮“食品旅遊”的發展戰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