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每10分鍾,就有一名泰國人,企圖自殺。
“國門緊閉”引發的連鎖效應是巨大的,泰國沒有想過會有這麽一天,那一天,遊客幹幹淨淨,很久很久都沒能重返。
遊客不來,除了景點及娛樂設施歇菜以外,那些往日趕工生産“泰國制造”的旅遊特産流水線也隨之倒閉關門——遊客團購都沒了,本地人也沒錢買,那還制造個屁啊。
另一邊,投資信心因著滿目蕭條、遊行四起的慘狀、跌入深淵的低谷、無人願意再來泰國投資、無人再來泰國辦廠、已經開著的鋪子、轉手的轉手、能賣的都賣…..
于是,以千人爲單位的工廠倒閉,失業人群成片出現,與全泰各景區無業已久的旅遊工作者彙在一起,試圖從淩晨1點的寒冷中,尋找不知何時才將來臨的溫暖日出。
他們當中,有人已經身負重債——舊的還不上,新的已經來,利率分層每分每秒接著滾,接著回頭一看,上有老下有小,老的體弱,小的讀書,衣食住行,全在等錢。
他們當中,有人做生意、擺地攤,但蕭條禍不單行,一次次重燃,一次次失落。
他們當中,有人成了Grab騎手,每天風裏來雨裏去,從幾十泰铢的送貨費報酬中慢慢攢,完全不及生活消耗的速度,
總之,新冠時期的“微笑國度”,笑不起來了。
他們開始逐漸相信被黑夜吞噬的白晝,成了永久,並在籠罩的灰暗中,走向了灰暗。
或許是一根繩子,或許是一片池塘,也或許是一把水果刀,又或許是以鐵軌爲床,等待走向“解脫與光明”的車廂。
泰國網報道,新冠疫情爆發後導致泰國數百萬人失業、收入減少,盡管政府推出了不少補貼、發展政策,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這其中還不包括那些性工作者、流動工人,因爲這部分人並不在社會保障體系內,因此沒有資格參與政府推出的各類補助項目,盡管這些人曾爲泰國GDP貢獻了12%的收入。
據粗略統計,新冠疫情爆發後泰國自殺率快速增長,2020年上半年泰國就有2551人自殺,相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22%。
每10分鍾就有一名泰國人企圖自殺,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研究泰國長達20多年的專家Antonio L Rappa透露,泰國自殺率的增長與泰國經濟和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如果不提經濟因素,可以看到泰國人在與精神方面的鬥爭有著很長的曆史,“有抗議文化的國家或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人民可能做好了死亡的准備”。
Antonio L Rappa表示,盡管有部分機構嘗試與那些有輕生念頭的人通過電話交流,但這根本不夠,因爲一名輕生者在撥通電話得到開解前需要等待10-12分鍾,而這也導致電話求助率減少了40-45%。
雖然如此,泰國社會還是通過臉書、抖音、Line等多種渠道開通了求助通道,爲那些需要的人緩解壓力、悲傷等等。
世界幸福報告出爐 泰國排第54名
據泰媒消息,近期聯合國發布了《世界幸福報告》,該報告顯示全球最幸福的10個國家和地區如下:
1.芬蘭
2.丹麥
3.瑞士
4.冰島
5.荷蘭
6.挪威
7.瑞典
8.盧森堡
9.新西蘭
10.奧地利
據悉,這也是芬蘭連續第4年被評爲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至于泰國則在該報告上排第54名。該報告通過考慮人身自由、國內生産總值(GDP)和腐敗程度等因素後得出。
這些評測指標雖是數字,但也同時反映出影響國家人民幸福感受的三大指標——
第一,人身自由。
這一因素在泰國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大,尤其體現在示威遊行本身:
倘若人身自由無拘無束,又何來遊行,以及隨之而來的軍警鎮壓。
至少,在泰國遊行集會未得到妥善解決的形勢下,泰國此板塊分數將持續走低。
第二,國內生産總值(GDP)。
這點無需置疑,泰國越遊行,秩序越亂,新冠傳播風險越大,本地生産開放受阻,國際旅業對外開放遙遙無期。因此,泰國的GDP,只會劇減,不會驟增。
第三,腐敗程度。
該板塊分數顯然泰國呈劣勢。泰國警察收小費的問題,在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並且巴育自己,也無法重力反腐,因爲鏟除腐敗軍警,就是在傷害自己的“肢體”,一旦利益格局被打破,往後的遊行場上,又有誰能舉著盾牌,全力開槍鎮壓泰國民衆,維護現任政府的利益?
綜上所述,關于泰國幸福得分的三項指標,倘若局勢未能扭轉,莫說全球54名,就是完全跌出幸福排名,也在預料之中。
當年的泰國,沒了。
巴育作爲政府領導,面對“不幸福”,自然要敢于擔責。
然而以泰國的動蕩特色,又並非擔責所能化解。
巴育自稱沒有違反現有法律,一直都在疫情特殊時期竭盡全力,爲了民衆的幸福而戰。
可在部分民衆看來,巴育的執政,充滿著無數被動與滯後,完全是“在不正確的時間內,做著正確的事”,接著被自己做了正確之事的善舉,感動得“痛哭流涕”,怒罵民衆不會感恩,老是指責自己這裏錯那裏錯……
一起分析一下,泰國民衆示威造反的爭議點都有哪些:
2020年上半年,該發錢的時候選擇買武器——
全泰國大失業浪潮來襲,巴育沒有將預算當成救助民衆的“及時雨”進行發放,相反,巴育說,越是新冠時期,軍隊武器的購買才是重中之重;
2020年年中,該買疫苗的時候選擇開放旅業——
疫苗訂購的重要時期,巴育將疫苗訂購計劃完全擱置,導致了全國接種疫苗的放緩。理由是,泰國人急什麽?我們政府不是動作慢,是在爲民衆挑選更多的疫苗。當前的重要任務是開放旅業……
2020年下半年,該全力抗疫之時選擇發補助——
泰國疫情二次爆發,巴育繼續堅持在不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將抗疫預算用于“補助發放”,大力發展“一人一半”補助項目(政府支付一半,民衆支持一半)…..
此時的民衆,經過了數月的拮據,已經負債累累。補助已經不重要了……
2021年至今,該開放旅業時選擇增購疫苗——
正當全泰旅業無法支撐下去時,巴育將預算用于“疫苗訂購”,全面擱置旅業開放。另一方面,因爲疫苗接種普及不及時,泰國旅遊業開門暫時無望。
于是在這個輿論之下,泰國示威者開始嘲諷道:
開放旅業是對的、訂購疫苗是對的、買武器也說得過去、向民衆發放救助金也是應該的,但巴育似乎把這些順序全打亂了,如同在淩晨3點刷牙、在晚上6點吃早餐…..
最後的結果是,疫情沒檢測好,民衆貧困沒安頓,疫苗沒打完,旅業沒開放。
該輿論的另一頭,也有支持巴育的民衆在反駁:“泰國人到底想怎樣啊?人家是總理,又不是先知,只能根據現有形勢來判斷,做出讓泰國盡可能受益的決策。”
“況且,新冠讓各種麻煩事突增,要解決這些事,總得一件一件來吧!?”
“這些巴育做的決策,在現在看可能並非是最好的,但已經過去的日子裏,尤其是新冠的緊張時期,哪裏有‘如果’可言?!你要是厲害,咋不見你當總理呢?在背後指指點點算什麽?”
“總理真難當!”
正是在內因外因的作用交織下,部分泰國人失去了信心依靠。
這才有了選擇遊行和選擇自殺的兩條苦路,
歸根結底,自殺民衆的萬念俱灰,與示威民衆的揭竿而起,都是源于對泰國政府的不信任,甚至是莫名的敏感與無望。
而巴育本身的長期執政加上軍人政府出身——不懂經濟、不懂民生,已經成爲民衆主觀的有色標簽。
那麽,巴育下台了,換成類似他信之類的角色接管,泰國就有救了嗎?
如果你這樣問泰人,他們的答案多半是,要是我們都喜歡他信英拉,要是那兩位前總理真有本事,就不會被我們搞下來了。
回顧曆史,泰國手無寸鐵的文人總理,都會輕易在政治失利中被趕下台,
唯一的區別是,泰國民衆通過示威趕下無數總理之後,推上了一位“軍中最強的大將軍”,遊行彈劾總理的模式,就此完結,載入史冊。
接下來的日子裏,“曆史上愛好遊行的泰國民衆”將與“戰無不勝的三軍統帥”來一場改變曆史的“決鬥”。
我們不知道“死磕”和“僵持”的結局將會如何收場,但曆史這出戲,還是從起初唱到了遠古,也必將會從當下演到未來。
但願暹羅的人民,心中能存一絲見證動蕩落幕的期待與希望,
願你們在枝葉枯敗的當下,心懷花開滿樹的繁華。
文:泰國網布周十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