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國疫情封控、俄烏危機等因素影響,高達20%的集裝箱船船被困在港口,全球供應鏈危機日益惡化。
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RBC)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目前在中國有344艘集裝箱船等待進入上海港,較上個月大增34%,商品從中國倉庫運送到美國所需時間大約比平常還多出74天。
歐洲也一樣面臨船舶延誤情況。從中國出發的集裝箱船平均延誤4天,引發連鎖效應,例如因空箱短缺而使得歐洲商品無法運往美國東海岸。
RBC 數字情報策略部門主管 Michael Tran 和同事 Jack Evans表示:“全球塞港情況惡化,而且愈來愈多港口擁堵,目前很難判斷何時能好轉”。
船舶和集裝箱的時間及地點必須配合得剛好,才不會導致訂單取消,只要有一項搭不上,就會使船舶無法在滿載狀態下運行,也就需要更多船舶和集裝箱移動同樣數量的貨物。
RBC 表示,多重問題正在各個市場引發負面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俄烏戰爭爆發之後,黑海有數艘船舶遭擊沉,保險公司因而把保費提高到占船舶價值的 1% 到 5%,而這一比率在戰前僅爲 0.25%。此外,觀察全球船用燃料大國新加坡可以發現,船用燃料價格一年來上漲66%。
報告指出,很多市場人士原本以爲供應鏈問題到這個時候應該已經化解,但事與願違。過去幾個月,船舶延誤狀況確實有所改善,但3月平均仍延誤7.26 天,而在正常時期船舶延誤數據很少超過4.5天。
目前,美國西海岸主要港口依然忙得不可開交,洛杉矶港外有 19 艘船等待進入,而且由于港口效率低下,周轉時間從一個月前的 5 天增爲 6.9 天,盡管已低于去年聖誕節前的 8.7 天。
歐洲則因俄烏戰爭爆發,各大航運線都暫停黑海和波羅的海的交通。英國等主要歐洲國家也禁止俄羅斯船舶靠港,這導致航線改變並影響集裝箱船入港。當前三大集裝箱港鹿特丹、安特衛普、漢堡的周轉時間,分別比五年平均值高 8%、30% 和 21%。
RBC分析師稱:“直到周轉時間大幅降低,我們才能自信地說,運價逐漸邁向正常化。但問題是,眼前情況正在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