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園區是實現我國傳統農業轉變爲現代農業的關鍵,其主要任務是實現科技開發、示範、輻射以及推廣。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業科技園區起到了農業科技創新、主導産業凝練、龍頭企業孵化等積極作用,園區功能也逐漸增強。但我國農業科技園區在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制約著農業科技園區的可持續發展。而國外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步伐比我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和美國已逐漸建立起各類農業科技園區。並且,國外農業科技園區目前處在規範發展階段。與我國相比,國外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利用現代先進技術,在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方面發展先進,這些對我國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國外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經驗
1、應用現代高科技技術,園區整體效益良好
國外農業科技園區利用先進的現代高科技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俄羅斯農業科技園區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應用到農業中,在衛星導航下,拖拉機可以在田間精確作業,誤差在0—2厘米之間,與未利用衛星定位系統之前相比,糧食産量提高了1.5倍。
美國農業科技園區目前對物聯網的利用率高達80%,園區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動態、精確地掌握農作物病蟲害、畜禽疾病等信息,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不僅能節省時間和資金,還可以將農藥使用降到最低。
以色列農業科技園區科技水平較高,植物栽培溫室區域,相關技術人員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灌溉、施肥、溫度等進行控制和管理,有效提高了農産品的産量、質量。在蔬菜種植區域,水肥澆灌可以由智能化設備來自動控制,水量控制、水肥和農藥的配置比例,均由終端自動控制系統負責。在以色列農業科技園區中,水肥一體技術極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將此技術運用到農作物栽培方面,水的利用率可以提高40%—60%,肥料利用率可以提高30%—50%。
2、運用無公害農業生産方式,爲綠色農業發展提供支持
新加坡農業科技園區內的成春農場,該農場最大的特點是打造尖端綠色農業基地,聘請國內外農業技術專家,推廣、應用全球最新農業科技,發展健康無害的農業。成春農場使用氣耕法種植蔬菜,即在裝有空調的溫室內,將植物根部完全暴露在空氣中,每隔5分鍾噴灑富含肥料和營養物質冷水,且冷水是以霧水的形式噴灑,不需要噴任何農藥。利用氣耕法來種植蔬菜,不僅蔬菜富有營養,而且質量安全得到極大保障。
以色列農業科技園區,園區在種植糧食時,在拖拉機上配備了計算機和自動裝置,可以實現從犁地到收割一體化作業,並以最小化的成本提高操作速度,降低燃料消耗。
意大利農業科技園區,利用電腦來控制雞舍,既節省人力,又提高了對土地的利用和産量,最主要的是能夠解決農場釋放異味、雞糞汙染環境等問題,這樣還不會影響到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目前該農場的雞蛋供應量占本地雞蛋市場的10%。
3、農民組織化程度高,促進園區規模化發展
國外部分農業科技園區通過提高農業生産經營的組織化程度,進而提高了農業生産的産業化、專業化和集約化水平,促進農業科技園區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美國農業科技園區是由州農學院來負責農業開發、宣傳和相關培訓等,同時,由全美約4500個非盈利性合作社提供信貸、加工、銷售以及儲運服務。在美國農業科技園區的運行中,呈現出“家庭農場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十農業科技園區”的組織模式,且非常完善。
據新華社消息,截止到2016年8月,在日本農業科技園區中,幾乎有99%農戶均選擇加入農協。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全日本共有500多個農協爲農戶提供相關服務。因此,日本農業科技園區形成“農戶+農協+農業科技園區”的組織運行模式。該組織運行模式極大提高了日本農業科技園區運作效率。
以色列農業科技園區借鑒莫沙夫模式,加入莫沙夫的成員互相幫助,服從于集體利益,在示範農場的運行中,逐漸形成了“家庭農戶+莫沙夫+示範農場”的運行模式。由于農民組織化程度較高,園區發展日益規模化。
4、資源利用充分,帶動特色農業發展
國外農業科技園區有效利用了當地特色資源,走特色化農業之路,取得了較好成效。美國政府對于各種農作物産業帶作出了科學、系統的規劃,並且90%的農場嚴格依照産業帶劃分,只種植一種特定的農作物,而各個農業科技園區在技術推廣時,將精准農業作爲推廣主體。據新華社2016年9月新聞消息顯示,目前美國的特色農業發展良好,2016年美國農産品大約增産40%。
新加坡農業科技園區根據當地都市農業地少人多的顯著特征,近年來大力推行當地特色農業。新加坡農業科技園區主要種植觀賞用的熱帶魚、胡姬花和卓錦萬代蘭等,每年的平均出口值超過6000萬美元。
郁金香是荷蘭的國花,由此荷蘭建設了大約3500家觀光型科技園。其中發展最好的是哥肯霍夫花卉園,該地面積只有32hm2,主要種植郁金香,每年3至5月郁金香節期間,吸引各地遊客超過100萬人,每年僅門票收入就超過2000萬歐元。
國外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對我國的啓示
1、發展綜合型園區經營模式,推進園區多元化發展
爲促進農業科技園區向多元化發展,相關部門應根據不同區域園區需求多樣化的現狀,探索出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綜合型經營模式。分析現有經營模式的優缺點,包括合作社帶動型、集團化發展型以及産供銷一體化經營等模式。並發揮科技型龍頭企業的經營主體作用,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總社+合作分社+基地+農戶”的綜合型經營模式。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各方積極參與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和經營活動,並運用入股形式開發農業科技園區,包括設備、資金、技術、信息入股。同時,農戶可以選擇成爲園區工人,也可采取帶地入股方式,成爲園區經營者和管理者,推動園區建設的不斷完善。此外,農戶也可以采取租賃反包的方式,將園區內的一部分土地獨自承包,充分發揮園區優勢,采用園區內先進的技術作爲指導,開展農業生産、經營。總而言之,采取以上具有綜合特征的經營模式,能夠推進我國農業科技園區朝多元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2、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智慧型”綠色農業
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應以打造智慧生態農業爲目標,充分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精准農業技術,實現農産品從生産到銷售各環節的智能化管理,培育綠色農産品。園區管理者應建立園區農業物聯網網絡體系,運用無線網絡、感知、控制、GIS等技術,對園區土壤、水分分布、苗情、病蟲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與控制,並對園區種植産品所有環節信息進行收集、傳輸、管理與控制。同時,通過物聯網、雲技術,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數據提取、分析和評估,進而爲農業生産者、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和可行處理方案。此外,采用RFID技術、條形碼技術,對園區農産品信息進行記錄、監督。根據作物特征和地域差異,有效調整相應數據信息,實現園區農産品生産監管的智能化,推動園區農業生態、綠色、高效發展。
3、建立科技戰略聯盟,完善園區科技服務體系
爲提高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創新水平、促進園區可持續發展,園區企業應與農業科研院所的相關部門建立合作關系,形成科技戰略聯盟,進而優化園區科技資源合理配置,實現産學研一體化。根據園區技術創新目標,探索農業科技園區聯盟協同創新機制,包括園區聯盟項目形成、園區聯盟內部知識産權保護以及聯盟效益分配等機制,避免聯盟中出現信用缺失所帶來的知識産權風險。同時,根據市場經濟發展需求,明確農業科技園區科技服務體系的産權、職責和管理規範,形成多元化科技服務體系。注重與科研單位、農村信用社、農村供銷合作社、農業技術服務機構以及加工、運輸等相關企業之間的聯系與交流,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提供科技服務支撐。此外,通過網站平台、學習交流會、聯誼會等多種方式,宣傳園區技術創新聯盟,並組建農業科技園區的技術推廣服務組織、農資銷售中心等,爲企業與農戶提供農業生産資料供應、農業技術咨詢等服務,促進園區各參與方的協同發展。
4、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改善園區生態環境
完善的園區生態環境,是發展園區循環經濟、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國農業科技園區應大力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在農業科技園區內,運用厭氧發酵、汙水減量、糞便堆肥等生態化治理模式,形成第三方廢棄物治理機制,以及畜禽糞汙綜合利用機制,實現園區內稭稈原料化、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應用。並且,在農業科技園區內建立農業廢棄物機械化集中處理場,運用廢棄物集中處理技術,促進園區農業廢棄資源在肥料中的利用,從而改善農業科技園區的生態環境。此外,園區應積極采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如稭稈制氣、太陽能采暖系統等技術。並且在園區內探索沼氣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通過建設沼氣工程,加工有機肥料,開展廢棄物等多途徑資源化利用,進而保護園區生態環境。
5、建設園區全覆蓋信息網絡,打造一批高科技園區
依據園區優勢與經營模式,建設農業科技園區全覆蓋信息網絡,加強園區軟硬件設施建設,實現園區內資源合理配置與特色互補,逐步發展成爲高標准、綜合性示範園區。加大網絡建設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構建規範、統一、暢通的信息網絡體系,實現農業信息網絡平台與信息資源的有效結合,從而打造具有高端信息系統的科技園區。同時,建立農業信息采集系統與數據庫,豐富信息來源,及時收集市場供需、産品價格、優惠政策等相關信息,爲園區網絡系統提供信息資源。並通過建立信息預警系統,強化對信息資源的分析、加工與處理,提高園區信息的准確性、時效性和科學性,進而打造一批高科技農業科技園區。
江西裕豐智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物聯網傳感器開發+大數據分析應用+人工智能”爲基礎,專業從事IOT硬件設備研發生産和銷售、AI+大數據算法研究、區塊鏈應用解決方案、無人機行業應用服務爲一體的國家高科技企業。
公司服務應用目前聚焦在傳感器開發(生産)(銷售)、大數據分析應用、農業數字經濟(臍橙)。2018年研發中心落地經開區現有研發中心1600平米,其中傳感器開發和圖像算法分別由兩位留美博士帶隊,在圖像和大數據分析應用上一直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