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八駿 今日頭條原創首發
二次大戰後,日本經濟迅速從戰爭廢墟上重建,創造了奇迹。20世紀70年代,在香港、新加坡分別躍起而成爲亞洲兩個金融中心時,東京已是亞洲金融中心。在股市、外彙市場和基金管理等方面,東京長期領先香港、新加坡。
以日本長期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實力而論,東京是有機會成長爲與紐約、倫敦比肩的第三個全球金融中心。從時區和地理分布看,紐約代表美洲,倫敦代表歐洲,亞洲可以有一個全球金融中心來填補美歐之間的空檔。上世紀,東京相比香港和新加坡最具資格。除了有日本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做支撐,東京金融中心另外一個優勢是,日元是國際貨幣,港元和新加坡元不是也永遠不可能是。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經濟全盛時期,東京錯失了從亞洲金融中心上升爲全球金融中心的機會。主要原因有三。
(一)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太過冒進,驚擾了美國。
那時,日本被稱爲“世界工廠”,日本工業産品營銷世界。日元兌美元升值近3倍,掀起收購美國資産的狂潮。名聞遐迩的有,日本三菱公司以14億美元購買洛克菲勒中心,日本索尼公司以34億美元收購哥倫比亞影業公司。1987年,日本在美國的投資超過英國、加拿大、西德,成爲美國最大的外來投資國。80年代末,日本人共購買美國10%的不動産。美國輿論驚呼,曆史上日本武裝偷襲珍珠港,眼下日本經濟入侵美國。
美國不容許日本挑戰其霸權地位,決心打壓日本。
(二)美國打壓日本從兩方入手。
一方面,逼迫日元升值。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西德、英國、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日本同意日元升值以減少日本對外貿易順差。大量資金回流日本,推動日本股市和地産市場急劇上升,形成嚴重的“泡沫經濟”。
另一方面,逼迫日本開放東京金融市場。1984年5月,美日達成《日本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協議》,使美國金融資本得以大規模進入東京金融市場。
日元大幅升值削弱日本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日本股市和地産市場嚴重“泡沬”于20世紀90年代初破裂,使日本陷入長達20年的經濟停滯。
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指數達到曆史最高點——38,957.44點,之後一路下跌。1992年3月,日經平均指數跌破2萬點,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再跌至14,000點左右。約20年後,2021年2月17日,日經指數達到30,720.02點,但仍未回到1989年12月29日的曆史最高點!
1995年,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爲5.45萬億美元,美國GDP爲7.64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DP的71%。2021年,美國GDP達230,396億美元,日本GDP是57,653.9億美元,僅相當于美國GDP的25%!
美國金融資本大舉進入東京金融市場,扼制日本金融自主發展。日本實體經濟陷入長期停滯,金融自主爲美國所制約,東京怎麽可能上升爲全球金融中心?
(三)日本與美英的法律體系不同。
美英都實施普通法。日本在二次大戰前實施大陸法,二次大戰後,引入普通法,變成大陸法與普通法的“混合體”。但與紐約、倫敦比,東京在法律體系上仍處劣勢。
我們中國有一句俚語——“蘇州過後無艇搭”,意思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東京在20世紀失去成爲全球金融中心的機會,21世紀就不會再給東京以機會。東京只能繼續做亞洲又一個金融中心。
21世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之“花”,將落在上海與香港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並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