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解密|考古百年,文物如何促進中西文明“相遇”?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題:考古百年,文物如何促進中西文明“相遇”?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宋春丹 鮑安琪
中國現代考古誕生的一百年裏,許多來自異域文明的文物到訪中國。作爲文明交流的“使者”,穿越千年的文物是怎樣跨越千山萬水與另一文明古國的觀衆迎面相遇?記者在中新社“東西問”專欄尋找講述敘利亞、日本、秘魯等國家來華文物巡展的傳奇與故事,嘗試以“點”展現文物跨文明交流之“面”。
“敘”寫傳奇
敘利亞文物展的起因可追溯至2019年5月。
5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他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他還強調,中國願同各國開展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爲更好傳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撐。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辦的“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在國博開幕。展覽彙聚了亞洲47個國家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共計451件(組)展品。通過這次契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亞洲46個國家的文物部門建立了直接聯系。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閉幕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爲配合“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展開行動。敘利亞作爲人類文明起源的兩河流域國家、“文明十字路口”,其文物價值很高。鑒于此,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通過電郵聯系了敘利亞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總局,提議在中國舉辦敘利亞文物展。敘利亞方面給予了積極回應。
參展展品來自敘利亞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阿勒頗博物館、代爾祖爾博物館、賈頗勒博物館、拉塔基亞博物館、霍姆斯博物館、塔爾圖斯博物館、德拉博物館、斯維達博物館。
經過商定,敘利亞文物展第一站落地深圳南山博物館,展覽時間爲2021年6月至9月。
資料圖:2021年12月30日,“文明的萬花筒——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在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揭開面紗。圖爲石制人頭像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貴貨”的來華路
2021年3月8日,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在官網上發出了詢價函,就“失落的天堂——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暫定名)”展品包裝運輸服務進行公開采購。
最後,上海彙展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被確定爲這次展覽的包裝運輸服務供應商。采購成交金額爲166萬元人民幣,展覽名稱改爲“‘敘’寫傳奇——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
2019年舉辦“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期間,敘利亞文物就是由上海彙展承運的,彙展派出了兩位員工去做交接工作。
文物被稱爲“貴貨”,其運輸費用是普通貨物數倍。按慣例,不管能否裝滿,運送大批次文物都會花高價包下一整個航空集裝板。航空公司人員給集裝板套上網套後,全程不再拆開。只有777級別的寬體大型飛機才有專用貨艙容納航空集裝板,而敘利亞機場較小,無法起降大飛機,所以要轉經第三國發運。
按照敘方安排,裝載文物的恒溫車由四人持武器乘吉普車全程押運,且運輸路線完全保密。運輸途中遭遇了當地武裝的交戰,被逼停幾小時,不得不臨時改換路線。在過境第三國海關時又遇到波折,由敘利亞駐當地使館出面才解決。
與2019年的“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敘利亞只有37件文物來華相比,這次展覽共195件文物,數量大增。敘利亞文物飽經戰亂,其中很多器物經過修複,格外脆弱,需要精心點交,精心維護。
由于敘利亞是“一帶一路”國家,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還借來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的文物配合展覽,以此體現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資料圖:2021年12月30日,“文明的萬花筒——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上展出的人物浮雕(左)和立獅石板浮雕(右)。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疫情催生的新展覽模式
如果說敘利亞展是因爲疫情而疊生變數,那麽另一場浮世繪展就是幾乎中途打了水漂。
“遇見浮世·博覽江戶——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珍藏展”的策展工作啓動于2019年。那時,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幾家博物館共同策劃引進浮世繪展覽,與主辦過大量展覽的日本神戶新聞社接洽,進展一切順利。
展覽大綱已寫就,展品已確定,本計劃于2020年5月在陝西曆史博物館首站開展。起運前夕,新冠疫情席卷而來。
交流中心開始尋找新的展品提供方,通過日本合作方找到了私人收藏家族企業淺井收藏,對方同意文物在無人隨行的情況下來華。交流中心還嘗試了一種新模式,以覆蓋成本、略有盈余的價格將展覽舉辦權委托給另一家公司。
2021年3月到5月,《遇見浮世·博覽江戶——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珍藏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三號館舉辦,集中展出了近100幅日本浮世繪原版古畫。這些畫創作于江戶和明治時期,是第一次在中國國內展出。
民間獨立策展
相比之下,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就幸運多了。早在2019年夏末,這批文物就由秘魯入境中國,此後一直在國內多個城市巡展,因此沒有受到疫情太大影響。
展覽集中展示了秘魯11家知名博物館館藏的木乃伊、石器、陶器、金銀器、羽毛、絲織品等155件(組)珍貴文物,時間跨度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世紀,是目前中國國內展出的最系統、規模最大的安第斯文明展。
資料圖:2021年1月21日,廣東省博物館舉辦“黃金國之謎——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導賞活動。中新社記者 陳骥旻 攝
這也是民間獨立策展人趙鷗策劃的第七次大型對外文物交流展。此前,他的公司與捷克、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國知名博物館合作,成功引進了“穆夏——歐洲新藝術運動瑰寶展”“千年馬約裏卡陶瓷精粹展”“歐洲玻璃藝術史珍品展”和“江戶名瓷——伊萬裏展”等大型展覽。
趙鷗介紹,國內民營性質的策展機構爲數不多,做國際性古典文物展覽的更少。公司借鑒國外的策展人模式,一直維持不大的人員規模,與專業機構精細合作,進行策劃統籌,協助博物館辦展。
趙鷗表示,一場展覽從策劃到落地,最難的環節就是與各方的溝通。作爲民營策展機構,與國外權威知名博物館溝通過程繁瑣漫長,審批流程也很複雜。
他很早就萌發了引進一場南美文物展的想法。秘魯博物館的文物要出國展覽,需要經過秘魯文化部批准。2017年,他與秘魯文化部進行了初次接觸。經過數次溝通,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
經過實地考察,展覽框架被確定爲梳理安第斯文明的曆史文化脈絡,展示安第斯文明不同曆史時期的文化形態。展品也據此挑選,例如選擇木乃伊以講述安第斯人的生死觀和宇宙觀。
2019年夏末,秘魯11家博物館的155件(組)展品踏上旅華路。9月24日,山西博物院百年建院之際,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首站開展。隨後這批展品又先後赴天津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和廣東省博物館展出。
2021年5月,秘魯文物從廣東省博物館運抵巡展的最後一站——首都博物館。5月21日,作爲慶祝中國和秘魯建交50周年活動的一部分,在拉美13國駐華大使和外交官的見證下,“秘境:秘魯安第斯文明探源”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並一直持續到8月22日。
穿越千年、跨越千山萬水而來的異域文明,就這樣與另一個文明古國的觀衆迎面相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