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加坡曾與馬來西亞吵得不可開交,原因有點讓人覺得好笑,那就是新加坡想將海南雞飯申遺,而馬來西亞人認爲這是自己的文化,對新加坡表示抗議。
作爲一個中國人,覺得莫名其妙。
海南雞飯?聽名字都知道這是一道中國菜,哪兒輪得到新加坡跟馬來西亞爭來爭去,只不過仔細想想,海南好像並沒有這道菜。
海南雞飯
其實,東南亞的那種海南雞飯,在咱們國內的確是沒有,但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南洋之地的海南雞飯,的確是華人帶過去的美食。
新加坡是海外華人比例最高的國家,華人占總人口3/4,新加坡華人若以籍貫來劃分,福建人占四成,潮州人占兩成,還有一成半的廣府人,一成的客家人與一成的海南人。
新加坡牛車水
近代的中國風雲變幻,東南沿海地區因爲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大量沿海居民爲了討生活而遠走南洋,包括新加坡在內的英屬海峽殖民地,是當時華人的主要目的地。
新加坡當時條件艱苦,除了華人,其他族群都不願意來,于是久而久之這裏就成爲了南洋最大的華人居住地,當地華人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的族群。
比起廣東與福建的移民,來自海南的移民南下時間較遲,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
殖民時代的新加坡
海南華人前往南洋時,當地已經不需要那麽多的勞工了,那時候各行各業幾乎都被閩粵兩地華人所占據,于是經營飲食、做小攤販成了海南華人的主要營生。
三十年代,海南一個叫王義元的小夥子在一家叫“毓葵雞飯店”的餐廳打工,後因戰火飯店關門大吉,于是有點廚藝的王義元跟著一群老鄉,下南洋前往新加坡尋找生計。
到了新加坡之後,王義元一直找不到工作,無奈之下他擺了個小攤,做起了雞飯。
海南雞飯
在王義元的故鄉,每逢年節都會用雞油煮飯做成飯團祭祀祖先的習慣,等祭祀結束,用雞飯配著白切雞一起吃,這並不算一道正式的菜,只是尋常的鄉土飲食。
王義元對做法進行了改良,做出了新加坡最早的雞飯,因爲他做的雞飯味道好,而且價格便宜分量足,附近碼頭的工人都非常喜歡,很快生意有了起色。
不久之後,王義元花費全部積蓄租下一個檔口專門賣雞飯,他在新加坡聲名鵲起。
海南雞飯
而王義元店裏有個學徒名叫莫履瑞,學會了師傅所有的手藝之後,1948年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叫“瑞記”的雞飯飯店,比起一板一眼做生意的師傅,莫履瑞更懂得營銷。
偶然的機會,有記者在他的店裏吃了雞飯贊不絕口,他索性請求記者專門刊文,大力宣傳海南白切雞與海南雞飯飯團的美味,效果出乎意料得好,瑞記的生意很快火爆了起來。
而海南雞飯成爲新加坡相當著名的美食之後,越來越多的華人尤其是海南華人移民,做起了海南雞飯的生意,一時之間,海南雞飯在新加坡乃至整個南洋遍地開花。
五十年代的新加坡
新加坡雖然以華人爲主,但也有馬來人有印度人有泰米爾人,還有很多西洋人。
爲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新加坡的海南雞飯也發生了改變,比如在烹煮的時候加入極具南洋特色的香料班蘭葉,此外就是開發出當地人更喜歡的獨特醬汁。
後來,海南雞飯演變出了新加坡式、馬來西亞式與泰式三大類,成爲南洋的本土美食。
新加坡的海南雞飯
有人會好奇,華人帶去的美食那麽多,爲什麽偏偏成爲新加坡國菜的是海南雞飯呢,這要從新加坡當地的族群文化,還有心酸的發展經曆說起。
今天的新加坡極其發達,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年人均GDP高居全球頂級水平,可在幾十年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新加坡也曾經十分落後,相當窮困。
新加坡剛開始非常窮苦
新加坡雖然地理位置重要,可彈丸之地資源匮乏,殖民時代當地的經濟依賴于英國駐軍,可脫離英國之後,新加坡就歇菜了,獨立之初,新加坡有住房的人都不到四分之一。
新加坡真正的經濟崛起,是在七十年代之後,在此之前,新加坡人的日子並不好過。
手頭不寬裕的年代,飲食也很難多好,貴價的牛肉很少有人吃得起,而被馬來人包圍的新加坡也吃不到什麽豬肉,更何況新加坡也有很多馬來人,雞肉,成了最優選擇。
新加坡的海南雞飯
物美價廉分量十足的海南雞飯,是那個年代新加坡多數人日常能吃到的最好的食物。
七十年代,東南亞旅遊業蓬勃發展,各國都認爲塑造具有高辨識度的特色美食,對于推廣旅遊品牌與國際知名度非常重要,比方說泰國的冬陰功,越南的河粉。
而新加坡那時,果斷選擇了海南雞飯,並且大力進行了宣傳,將之定位爲“國菜”。
有了如此清晰的定位,新加坡對于海南雞飯的推廣也是不遺余力。
如今的新加坡
現在的新加坡,海南雞飯到處都是,從幾塊錢到幾十塊錢,從路邊攤到高檔餐廳,海南雞飯真可謂是雅俗共賞,無論你是大富大貴還是市井小民,都能吃得很開心。
對于海南雞飯,新加坡人可謂愛得深沉,不僅將其視作“國菜”,還要將其申遺,甚至爲了海南雞飯跟隔壁的馬來西亞打口水仗,絲毫不肯讓步。
一道海南雞飯,不僅僅是一道美味,也是百年來華人遠走南洋並發展壯大的見證,同時更是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多元化移民國家,華人飲食本土化的代表性縮影。
變得高級的海南雞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