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早前發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香港跌出全球三甲僅排「梗頸四」,新加坡超越香港升至第三位,與紐約及倫敦並列全球三甲。
于是,由防疫到資金流入,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貌似被新加坡「取代」,一時之間,反省、怪責之聲四起,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還要在網志上登文解畫,請港人「毋須妄自菲薄」。
陳茂波
一直以來,新加坡不是東亞區最主要的金融市場,它是次級的支援市場,我們簡單看看以下數字:
• 香港外彙儲備比新加坡多600多億美元;
• 香港存款總額比新加坡多7000多億美元;
• 香港政府2021/22 年度財政收入爲6,936 億元(894.7億美元), 603.82億美元),新加坡同財政年度的收入預計592.7億美元,香港政府比新加坡的有錢;
• 香港資本市場規模是新加坡的9倍;
• 新加坡唯一略贏香港的就是外彙市場和財富管理,但是優勢非常小。
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
我再查新加坡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特別是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Balance(資本和金融賬戶余額),數據在0上下徘徊。按照年度統計,今年以來,新加坡根本沒什麽資本大量流入。至于外國直接投資(FDI),新加坡流入資金也沒有大幅變化。
香港比新加坡優勝的理由其實是很簡單,香港金融中心的背後是中國大陸,新加坡背後是東盟。
東盟
香港和新加坡的定位不一樣,香港是以中國大陸爲腹地;新加坡是以馬來西亞拓展整個東南亞爲腹地。2021年中國GDP總值達17.7萬億美元,東盟則是3.4萬億美元,兩者差距是5倍!
中國巨型央企境外財資中心在香港,那些走到新加坡的商人,如海底撈的張勇等,他們的身家和中國國有資本相比就是滄海一粟,香港作爲中國的境外資産中心,其實是幫助國家監控、掌握國家所有境外資金賬戶,這方面的實力、信任,新加坡是永遠不及香港的。
事實上,香港繁榮很大程度是因爲外資想投資國內,但又不想讓資金直接進入國內。國內企業想利用外資,但國內的制度又不能完全適應國際市場。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中間商,作爲同文同種的香港,當年是很適合的。而東南亞當年因爲沒有大陸市場那麽廣闊,新加坡本身拓展了多個渠道,包括依靠馬六甲建立了大量的原油中轉站、希捷(Seagate)等硬盤廠在新加坡有工廠、醫藥的冷鏈航空貨運非常完善。新加坡除了金融本身以外,其實它其他方面的配套也很完善,並不僅僅有金融。而香港目前只有金融和地産,但金融本身很大程度是服務于內地實業。
那爲什麽近日「吹新」的風氣日盛?
第一,唱衰香港就是爲唱衰中國。唱衰中國是歐美傳媒最核心、最有價值、最矢志不移的工作,自新中國成立一刻,唱衰、看空中國就從沒有停過。大家不要忘記,回歸那一年,美國傳媒就白紙黑字詛咒香港「已死」。2019年香港的顔色革命失敗、《國安法》成法後,西方媒體更是千方百計貶低香港,抹黑「一國兩制」,所以吹噓新加坡,是唱衰中國合奏曲的一章。
第二,中國各類商人尋找另一海外資金避難所。商人都想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放置海外資金,之前這個地方是香港,但2019年後,他們有找尋多一個地方的想法,因爲中央對香港的控制越發嚴格,他們很難再把香港當作一個獨立的金融結算中心。新加坡本身是華人社會,又是次級金融中心,錢放著相對安全,故我們看到流入新加坡的資金都是伴隨著政經形勢的轉變,如香港《國安法》、內地禁炒加密貨幣,內地打擊房地産和互聯網,最新則是封城核酸。
不過,說到底,新加坡其實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君不見享負盛名的中立國瑞士,在俄烏突沖中即加入了美國的制裁大計,那些想以新加坡爲海外資金避難所的國人,不僅要想想新加坡被迫變臉可能,也要想想中國絕不會容許有一個美系的金融中心搶奪香港資源的。
文: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