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像被狠狠揍了一拳。”——知名科普作者@花落成蝕
“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蘇州日報
4月13日13時20分,長沙生態動物園遠嫁蘇州,與蘇州動物園的一只雄性斑鼈共同承擔繁衍重任的中國唯一雌性斑鼈,在人工授精過程中不幸去世。
據了解,2019年4月12日 ,由TAS(龜鼈生存聯盟)、WCS(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IZW(雷布尼茲動物園和野生生物研究所)、WRS(新加坡野生動物園)專家組成的團隊,與蘇州動物園員工一起,在蘇州動物園內對中國目前發現僅存的一只雄性斑鼈(蘇州動物園所有)和雌性斑鼈(長沙生態動物園所有)進行了采精和人工授精工作。
在本次人工授精計劃之前,專家團隊回顧了過去的醫療記錄,咨詢了相關專家,已保證將准備工作(包括急救方案)做到最好。在正式采精和授精之前,專家團隊對兩只斑鼈進行了理化指標和超聲波健康檢查,發現它們健康狀況良好。與過去4次人工授精活動相似,人工授精過程順利,沒有出現複雜情況。
4月12日完成人工授精工作後,4月13日13時20分,經過24小時的搶救,雌性斑鼈沒有蘇醒過來且不幸死亡。國際專家團隊采集了卵巢組織並保存到液氮中,以備未來使用。
蘇州動物園表示:雌性斑鼈的死亡,對該物種是災難性的損失。
2016年4月,中外科學家正在爲“遠嫁”蘇州的長沙“斑鼈姑娘”實施人工授精手術。通訊員 嚴霞晖 攝(長沙晚報資料圖片)
這只雌性斑鼈死亡後
全球幸存的斑鼈僅剩三只
中國一只
越南兩只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饒定齊在相關文章中表示,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紅河流域的斑鼈遭受了有組織的大量捕撈,部分活體隨後流入個舊、昆明、北京、上海等國內一些動物園飼養。
2016年4月,中外科學家正在爲“遠嫁”蘇州的長沙“斑鼈姑娘”實施人工授精手術。通訊員 嚴霞晖 攝(長沙晚報資料圖片)
WCS的資料顯示,蘇州動物園的雄性斑鼈的背甲和生殖器有嚴重的傷痕,造成了終生殘疾,無法自然授精。
而生活在越南的東莫湖(Dong Mo Lake)的斑鼈據傳是雄性個體,未予證實;2018年4月,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助理教授Caren Goldberg通過檢測環境DNA(eDNA),認爲越南河內西部的宣漢湖(Xuan Khanh Lake)生活著一只斑鼈。
2016年4月,中外科學家正在爲“遠嫁”蘇州的長沙“斑鼈姑娘”實施人工授精手術。通訊員 嚴霞晖 攝(長沙晚報資料圖片)
此前,據雲南紅河流域馬堵山水庫附近居民反映,該水庫內可能有一只甚至更多只斑鼈存在,但也可能已在非法電捕魚時被電擊死亡。2016年和2017年,包括國際研究者在內的團隊在馬堵山水庫進行了搜尋和誘捕,但沒有尋獲斑鼈。
爲何不克隆斑鼈?
安徽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呂順清此前向澎湃新聞解釋稱,龜鼈等大型爬行類動物的人工克隆技術仍不夠成熟。“斑鼈的卵細胞有乒乓球大小,加上外面有厚厚的殼,取卵非常困難。”
2016年,生活在越南河內市還劍湖的另一只斑鼈“龜祖”(Cu Rua)死亡,此後,有人提議將中國蘇州動物園的斑鼈與越南的斑鼈跨境“約會”,或者運輸其精子,以進行人工授精。但截至目前,該計劃沒有新的消息傳出。
新聞回顧:
2008年5月6日
長沙“斑鼈姑娘”遠嫁蘇州,與蘇州動物園的一只雄性斑鼈“夫君”共同承擔起繁衍的重任。據長沙市動物園過去的飼養記錄顯示,此雌性斑鼈的年齡應該超過90歲了,而與之“成親”的蘇州市動物園的雄性斑鼈據推測年齡在100多歲。
2015年5月6日
由項目首席科學家傑拉德領銜的斑鼈繁育小組成員齊聚蘇州市動物園,爲斑鼈“夫婦”實施人工授精,以期延續斑鼈這一極度瀕危的物種。當年沒能等到好消息,雌性斑鼈曾先後産下兩窩卵,共計113枚,但未發現受精卵。雄性斑鼈精子質量不高,以及進行人工授精時,采集的精子未能輸入雌性斑鼈的輸卵管,是兩個主要原因。
2015年10月19日
由項目首席科學家傑拉德領銜的斑鼈繁育小組成員,再次爲斑鼈“夫婦”實施人工授精,然而,繁育小組因爲沒能取得足夠的精液而不得不中止這次嘗試。
2016年4月7日
由國際龜鼈生存聯盟(TSA)專家傑拉德·庫克林領銜的斑鼈繁育小組成員再聚蘇州市動物園,第三次給園內的斑鼈“夫婦”實施人工授精。專家組在這次作業中使用了此前沒有用過的微創技術,直接將雄性斑鼈的精液注入雌性斑鼈的輸卵管中,但同樣未獲成功。
想一秒找到長沙晚報了解最新資訊?
so easy!
找到我們,
點擊右上角設爲星標。
猜你喜歡
短視頻平台試點防沉迷系統:每天限40分鍾 禁打賞等功能
馬雲回應爭議:真正的996不是簡單加班,與被剝削無關
北京10天內2次地震 專家:均屬天然地震,二者無關聯
來源 |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柏平 澎湃新聞 蘇州日報
編輯 |炎炎
值班主任 | 饒麗
點亮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