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聊正題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今天話題的主角——「生酮飲食」(低碳水、高脂肪、適量蛋白質飲食)。它是一種較極端的低碳水飲食,通過模擬飢餓狀態,利用生物化學和神經學的優勢達到治療肥胖症、糖尿病、癲癇等醫療目的。
最後強調一句,以上的說明是在肝臟健康的前提下。若肝功能不足的人群用生酮飲食的確可能會造成肝臟的代謝負擔加重,建議此類人群在進行生酮飲食前諮詢醫生,謹慎使用。
總結:對於健康人而言,生酮飲食不會造成肝臟受損,相反,多項研究表明生酮對脂肪肝的治療作用。不過對於肝臟已受損人群,嘗試生酮的確需謹慎。
傳言八
腎結石?
有人說生酮飲食會增加腎結石風險,這個說法可能的確有點道理……
很多文獻報道生酮飲食導致腎結石,生酮期間最常見的腎結石分兩種:
尿酸鹽結石:由於蛋白質的糖異生和產酮作用會導致尿酸變高。如果喝水不夠,尿酸過高融解不了就會結晶形成尿酸鹽結石。
草酸鈣結石:血液中酮酸濃度上升時,我們的身體可能會調用骨骼的鈣離子,用來中和酮酸的酸性。而這些鈣離子的代謝終點是通過腎臟從尿液中排出。這就意味著尿液中的鈣離子增加了,從而也增加了草酸鈣結石形成的幾率。
「增加腎結石几率」不代表不能預防。已經有實驗研究發現,在生酮飲食中下面的3種方法能大幅降低腎結石几率:
多喝水,通過稀釋作用幫助平衡尿液酸鹼度,可以直接防止結石。
多吃蔬菜,尤其是潛在腎臟酸負荷(potential renal acid load (PRAL))為負值的蔬菜,這些蔬菜能降低尿液的酸性。比如:牛油果、番茄、西葫蘆、白菜、西蘭花、花菜、胡蘿蔔、黃瓜、茄子、羽衣甘藍、菠菜、生菜等。
補充檸檬酸鉀補劑:可以幫助降低鈣質流失、降低尿液酸性。研究表明補充檸檬酸鉀可以讓生酮兒童中腎結石的發生率從10-10.5%降到2-3.2%。
總結:生酮飲食的確可能在某些人群中增加腎結石風險,但也完全可以規避風險。多喝水、多吃蔬菜、選擇性的補充檸檬酸鉀補劑,腎結石發生幾率會大大降低。
傳言九
骨質疏鬆?
許多專家認為生酮飲食會導致骨質疏鬆/骨折,這些文獻的理論通常是「吃太多肉類酸性食物,會導致酸性體質,進而引發骨質疏鬆」。
關於「酸性食物導致酸性體質」這件事,本來就是偽科學,早已經被大量闢謠貼證偽了。我們的血液中含有碳酸氫鹽、磷酸鹽、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等幾大緩衝系統,除此之外,從消化系統到排泄系統,再到呼吸系統都精密地控制著身體的酸鹼平衡。對於一個健康人,不論你吃什麼,血液的酸鹼值都會非常精密地被緩衝保持平衡(PH ≈ 7.4),否則你就會有生命危險。
再談回骨質,近年來的多個研究發現長期(最長五年)的生酮飲食和低碳水飲食並不會導致骨質上的任何區別。
比如在一個為期兩年、307個參與者的實驗中,實驗者發現:生酮飲食者的尿液鈣流失在第3個月和第12個月分別增加了36.1%和35.7%,但骨質密度的臨床表現沒有任何變化。
另一個實驗也發現:比起對照組,低碳水飲食並沒有增加骨質代謝指標。除此之外在骨轉換速率上也和對照組沒有任何區別。
總結:「酸鹼體質」是偽科學。另外,沒有任何臨床研究發現過長期生酮飲食導致骨質疏鬆。
傳言十
肌肉流失?
某些專家認為「我們的大腦每天需要一百多克葡萄糖,如果你不能從食物中攝入這些糖,身體就會分解你的肌肉,把肌肉里的胺基酸異生成為葡萄糖,體內肌肉就會緩慢分解減少……」
哎,如果酮體聽到這話,肯定直接哭暈在廁所!
在傳統飲食中,大腦的確需要100多克葡萄糖,如果得不到這些能量分子,身體就只能犧牲肌肉了。
但是在生酮飲食中,人體的代謝是全然不同的,生酮人的大腦除了「吃」葡萄糖,主要是「吃」酮體的!一旦生酮適應後,酮體就可以提供大腦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身體每天也大概只需要40克左右的葡萄糖,這些葡萄糖完全可以由食物中的蛋白質和甘油合成,而用不著去分解肌肉產生。
事實上,許多研究表明,在類似的幾種卡路里限制減肥方法中,生酮飲食相對於低脂飲食能保存更多的肌肉。猜測的原因可能有:
生酮飲食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
酮體有節約蛋白質的性能;
生酮飲食升高的腎上腺素對肌肉的保護作用;
血液中升高的支鏈胺基酸(BCAA)對肌肉的修復和保護作用。
其實,不管用什麼方法減肥,都很難避免肌肉的流失,尤其是當蛋白質沒吃夠或卡路里缺口大的時候,身體會通過分解和犧牲肌肉來補充人體必須的胺基酸,並進入分解代謝(catabolism),把肌肉燃燒供能。所以為了防止肌肉流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吃適量的蛋白質,並保持足夠的卡路里攝入,能量赤字不能太高。
總結:生酮和肌肉可以兼得,而且生酮在保護肌肉方面可能優於低脂飲食。若想不損失肌肉,記得蛋白質和卡路里不能太低!
傳言十一
不符合東方文化?
有些專家認為「低碳水飲食很難長期持續,尤其在習慣於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的亞洲,大部分人不願意長期堅持。而且少了那些高碳水的美食,生活豈不是沒了樂趣!」
吸菸很有樂趣,煙也很難戒,但不代表不該戒菸。同樣的道理,低碳水飲食很難堅持,但這並不代表它不值得堅持。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新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製碳水和糖)對健康的摧毀,難道不是對人類一個警鐘嗎?就算不用採取生酮飲食,師姐也會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儘量低碳水,少吃白米麵、包裝食品,多下廚自己做肉蛋菜……
想要讓我們的社會做出任何改變都是有阻力的,但這些阻力的存在不代表我們應該放棄行動。
再來談談生酮飲食的樂趣——相信很多生酮飲食者和我一樣,並不覺得碳水有多麼大的誘惑,尤其是生酮適應後,每一餐的高脂肪飲食都讓我大快朵頤。相比起傳統的低脂飲食來說,不用斤斤計較卡路里,棒呆了好嘛~!所以只要下定決心,低碳水飲食其實一丁點也不難受,反而幸福感和滿足感十足。
總結:低碳水飲食可以很享受食物,不難堅持,而且值得堅持!
傳言十二
恢復正常飲食會體重反彈?
有人會說:生酮飲食減肥雖然很快,但是停止之後很容易反彈!
首先,結束生酮飲食後的確會反彈少量水重。主要是因為恢復攝入碳水化合物後,身體胰島素和糖原都會增加,導致儲藏更多的水。但漲回來的也只是一次性的少量水,而不是肥肉。
其次,用任何減肥方法都會發生「體重反彈」。比如用節食或運動的方法減肥,減肥結束後立刻恢復大吃大喝不運動的生活狀態,反彈是必然的!生酮飲食也是一樣,如果減肥成功後不注意保持低碳水,反彈也無可厚非!所以對於減肥成功的小酮人們,我們也推薦未來還是保持較低碳水的生活方式。
最後,這裡要強調一點,很多人從傳統高碳水飲食轉成生酮飲食,期間養成了大量油脂的飲食習慣,不再懼怕多用油。最後當TA們減肥成功後再回到傳統高碳水飲食,做菜依然習慣性地放很多油,這就會變成「高碳水+高脂肪」的飲食,這種情況不反彈體重才怪,而且非常不健康,極不可取!
總結:任何減肥方法都會反彈!只有完全改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減肥才可能是「永久」的。
傳言十三
生酮鼻祖死於自己的減肥理論?
說到生酮減肥,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阿特金斯飲食。羅伯特·阿特金斯是一名美國醫生,1960年代率先在美國開始使用低碳水高脂肪飲食給他的病人們減肥,並出版了阿特金斯飲食的書籍,當年風靡全美國。不過後來阿特金斯博士的死因一直被民間流傳為心臟病突發——「減肥教父死於自創的理論」。
首先需要聲明一點,生酮飲食強調「適量蛋白」,但阿特金斯飲食為「高蛋白」,雖然其原理類似生酮飲食,但在蛋白質比例這方面,和生酮飲食大相庭徑。
其次,阿特金斯的真正死因並不是「心臟病」。這個謠言是阿特金斯的學術反對者捏造的,也就是理察·弗萊明教授(Richard M. Fleming)——來自美國醫師醫藥責任協會——一個倡導低脂、以蔬菜為主要食譜的組織。阿特金斯死亡的真相是「2003年4月8日,阿特金斯在尚未融化的薄冰上摔倒,頭部撞向冰面,並導致腦部出血。在去醫院的路上他已經失去知覺。之後他的身體迅速惡化,遭受了大面積的器官損害。在醫院的兩周期間,他的身體明顯積聚了大量的液體,也就是這聚集的液體讓他的體重由之前的195磅變成了258磅。他的死亡證明書上闡述的死亡原因是「頭部撞傷導致的硬膜外血腫」,並不是傳聞所說的因為心臟病發作。」
2007年3月,美國《新聞周刊》雜誌已發表訂正聲明「早期關於羅伯特.阿特金斯的死亡原因的陳述包含與事實不符的內容,新聞周刊為次錯誤表示道歉。」
總結:阿特金斯飲食≠生酮飲食。另外闢謠:阿特金斯的死因不是心臟病,而是在冰面摔倒。
傳言十四
把適應期當不良反應
有些生酮飲食的反對者會跑出來說「生酮飲食會導致口臭、體味難聞、脫髮、乏力、腿抽筋、便秘、運動無力、女生月經紊亂等症狀」。
上述這些症狀都是短暫的副作用,持續時間4-8周,是身體改變代謝狀態的一種正常表現。關於這些副作用,我之前的文章詳細介紹過其原因和解決方案,進入公眾號回復「適應期」「大姨媽」即可回顧。
熬過這幾周適應期的小酮人們都知道,生酮適應之後的日子有多美好——思維清晰、能量充沛、睡眠變好了、皮膚變好了、女生的姨媽更規律了,體重減輕只是一個副作用而已!
總結:生酮初期的確會有一些副作用,這是身體適應酮體的正常反應,渡過這幾周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傳言十五
完全沒有證據的幾個傳言
我還看到過很多關於生酮飲食的誤解,實在不知道怎麼評論,只覺得寫出這些話的人似乎有些不負責任。列在下面吐槽一下:
「減重速度太快,皮膚來不及收緊,非常容易出現皮膚鬆弛、皺紋增加的美容悲劇」
師姐:任何減肥速度太快,都會有皮膚鬆弛的現象吧。所以生酮:「怪我咯?」
「皮膚暗淡、粗糙、生痘」
師姐:喵喵喵???糖是皮膚的宿敵,我聽說的都是大家戒糖之後皮膚變好的說法呀。請問「皮膚暗淡粗糙生痘」的說法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參考自哪篇論文,或參考了多少臨床案例?
「引起不良情緒、沮喪、抑鬱」
小編:………………你才抑鬱,你才沮喪咧!還是那句話,證據呢?
結語
其實小編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想宣傳生酮飲食是最好的,是百無一害的。任何事情都有雙面性。事實上,我以前也寫過生酮飲食的不良反應、禁忌人群、適應人群、長期或短期安全等等……想要回顧往期相關文章可以戳文章最後的連結。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科學家們不是給出真相的人,而是探索真相的人。科學從來都沒有定論,而是不斷更新疊代,逐漸給人們呈現出越來越接近真理的答案。
大眾可能只是想要一個簡單明確的答案,但事實是——我們還在探索著呢!整個醫學和營養學都還在不斷發展,關於生酮飲食的研究也正在緩慢進行著,截止今天在 PubMed 醫學論文搜尋引擎中已有 2660 篇關於生酮飲食的論文,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最後,只希望當真相浮出水面之前,醫療從業者能對生酮飲食更負責些,至少在深入了解後再下結論,而不是僅憑自己過時的理論和錯誤的臆想給出誤導。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生酮飲食是有很大價值的。也希望大眾能用知識武裝自己,在開始生酮飲食前多學習相關知識,而不是盲目地跟風嘗試。
以上觀點,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