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聊聊新加坡建築新股的那些“坑”。
作者 | twelve
來源 | 格隆彙新股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疫情持續發酵,2月港股IPO市場一片蕭條。種種迹象表明,疫情或多或少還是在短期內影響了不少公司的上市進程,打新也因此受到局限。截至目前,本月只有澳達控股(9929.HK)和富石金融(2263.HK)兩家新股在港交所挂牌。
不過,近日發審情況火熱,最近一周多達9家企業通過港交所聆訊,2月累計已達10家。其中,一家名叫偉源控股的公司特別“出位”——公司2月14日申報,20號火速過審,迅速引發我們的關注。
(圖片來源:披露易)
原來,偉源控股去年7月就曾首次申請上市,失效後于2月14日再次闖關港交所,後續將于聯交所主板上市,均富融資爲公司保薦人。且該公司是一家新加坡承建商,最初主要從事電力電纜安裝,及道路修複工程的承建,後來發展成爲土木工程公用事業工程提供商,專門提供土木工程公用事業工程已逾28年。
新加坡?建築股?均富融資?一股“熟悉的感覺”撲面而來。結合這個話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港股新股市場的“常客”——新加坡建築股的那些事。
1
上市前三個月表現最好,
但“賺長期錢”太難
這幾年,新加坡企業赴港上市也算是屢見不鮮的事,相對新加坡證交所而言,港交所能提供更高的估值和流動性,並且能爲企業進一步打開內地市場提供便利。自2017年起,新加坡赴港上市企業始終維持在每年10家以上,算是海外地區“主力”之一。至2019年,新加坡企業更是在海外地區赴港上市總榜單中占據到約三分之二的席位。
我們列出2019年以來新加坡企業赴港上市具體名單,加上去年12月23日退市又在香港主板挂牌的TOMO Holdings(6928.HK),合計共有16只新股。其中,8家來自建築相關行業,3 家來自汽車相關行業,2 家來自餐飲相關行業,3家其他行業。放眼一看,每兩家新加坡赴港上市股中,就會有一家建築類!
(圖片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再看看這些新加坡建築股,我們發現,近一年來,除坤集團(0924.HK)外,首發階段時,整體新加坡建築股“打新戰績”比較一般,暗盤及首日漲幅均未見漲超20%的新股。但神奇的是,目前這些個股“生平最高價”均發生在上市首三月這個時間段上,且表現常常“大反轉”。
(圖片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例如,CTR HOLDINGS(1416.HK)、光榮控股(9998.HK)的暗盤和首發表現均不盡人意,但隨後震蕩沖高,近三月最高漲近30%。管道工程(1865.HK)首發也算不上“大熱門”,但後續一路飙漲近170%,成爲近一年表現最好的新加坡建築股。
不過,更普遍的反轉現象還是“上市即巅峰”。
以上文提過的坤集團爲經典案例,據悉其是一家已擁有30年經營曆史的新加坡機電服務供應商,早前因暗盤大漲112%,首發大漲132%,曾被評爲2019年香港三大表現最佳新股。然而該公司後續表現卻與前期完全背離,跌跌不休直至破發的走勢令人不甚唏噓。
(圖片來源:Wind)
同樣的情況還有WMCH GLOBAL(8208.HK)、設計都會(1545.HK)這兩家,在此不作贅述。只是需要強調的是,目前探討8只個股中,5只都是破發股。
整體來看,按照往日市場規律,新加坡建築股似乎在某一個階段上總能漲,但後期要麽漸漸回落原位,要麽走向破發,且不乏那些一朝登天又迅速被抛棄的“奇葩”。簡而言之一句話,想在這裏面長期“淘金”,太難。
2
“迷”一樣的上市目的,
“迷”一樣的保薦人
說完打新這個角度,接下來我們談談公司層面的問題。在複盤時,我們發現上述幾家公司普遍發行費用率較高,首發募集資金淨額不高,甚至出現募集淨額低于發行費用的情況。這讓人滿頭問號:廢半天勁去上市,到底是爲了個啥?
就拿WMCH GLOBAL來說,這家公司本次一共募集0.6億港元,首發費用消耗0.35億港元,如此大費周章。但資料顯示其此次募資用途主要用于新加坡、越南市場的擴展經營、增強資訊科技系統、銷售及營銷、設立獎學金……其實也並未見太多實質性的經營資金需求,上市目的性相當迷惑。
(圖片來源:公開資料整理,單位:億港元)
另外,從整理的IPO發行認購情況及中介機構的資料中,我們還發現上述個股認購倍數大多不低,四分之三觸發回撥機制按照對應比例回撥,但沒有一家行使超額配售權。同時,我們還在中介機構名錄裏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均富融資。還記得文章前面提到的偉源控股吧,算上這家公司,均富融資近一年已保薦三只新加坡建築類股,攬下總數的三分之一。
(圖片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這個均富融資又是什麽背景?據公開資料,均富融資于2017年04月06日在香港成立,公司類別屬于私人股份有限公司,截至今日,公司共經營了近3年時間。
曆史上,均富融資曾保薦7只新股,都屬于主板建築行業。暗盤破發5只,且破發程度基本在10%以上,上市首日2漲5跌,成績實在不太亮眼。甚至有投資者表示:如果再次破發,該保薦人以後保薦建築類新股,基本上可以拉黑了。
(圖片來源:阿思達克財經)
一環扣一環,事情似乎變得更有意思了。新加坡建築股前赴後繼赴港上市到底是看上什麽?均富融資這個“新加坡建築股專業戶”在其中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又到底是誰選擇了誰?這些問題確實值得細細品味。
3
偉源控股會是例外嗎?
再次重申,我們並沒有否定所有的新加坡建築股。那麽,這個即將要與大家見面的偉源控股,會是一個例外嗎?
1. 從公開數據來看,偉源控股總體營收、淨利規模小。據招股書顯示,2016-2018財年,及截至2019年8月31日止八個月,公司實現收益和毛利一直都在千萬新元的量級。且近幾年收入來源主要依賴合約工程業務,財報期工程所得收益占總收入均在80%以上。而公用事業項目委聘本質上屬非經常性,公司收入要受中標率、報價以及工程進展等因素共同影響,波動性比較大。
2. 偉源控股所處的行業客戶少,客戶集中度高,但競爭對手又非常多。根據Ipsos報告,新加坡有近千名注冊承建商,整體新加坡土木工程公用事業工程行業高度分散,競爭激烈。雖然偉源控股相關收益在業內排名第三,但市場份額僅占約5.7%,空間想象力其實一般。且由于在大部分項目中擔任分包商,偉源控股的議價能力實際並不高,毛利率波動也較大。
3. 近期受多種宏微觀因素影響,打新投資市場環境不太理想,2020年以來多現破發潮。且參照近期已上市的承建商表現,例如澳達控股(9929.HK)、華營建築(1582.HK)、光榮控股(9998.HK)等等,基本也都是破發局面。對于基本面也並不太美麗的偉源控股來說,想“翻盤”或許還真不容易。
4. 回到保薦人的角度上,上文我們也詳細複盤了,其保薦人戰績不太理想,項目首日收綠的概率是比較大的,且市場對于偉源控股的信心或也因此有所受挫。
總的來說偉源控股“其貌平平”,與往期新加坡建築股而言,談不上有什麽突出亮點,所以大概率也不會是那個“例外”。最後再提醒一次,此類概念股雖總有“高光時刻”,但在長期邏輯上大多難以爲繼,投資者打新一定要心有預期,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