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呂棟)據路透社3月2日報道,芬蘭通信設備巨頭諾基亞證實,入職25年後,該公司現任首席執行官拉吉夫·苏里(Rajeev Suri)將于8月末離職,他的職務將由能源公司Fortu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佩卡·伦德马克(Pekka Lundmark)接任,以重振其“搖搖欲墜”的5G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除蘇裏外,去年12月,諾基亞宣布其董事會主席裏斯托·西拉斯马(Risto Siilasmaa)也將于2020年4月卸任,現任董事會副主席薩裏·巴尔道夫(Sari Baldauf)將接任該職位。
作爲最早一批涉足5G技術研發的通信設備企業,諾基亞2013年便開始布局5G專利。但觀察者網梳理發現,截至3月2日,諾基亞公開的5G商用合同總數仍定格在67個,不及華爲的91個和愛立信的81個。
除此之外,隨著對5G通信設備投資的不斷加大,工作重心發生偏移,諾基亞恢複增長和盈利的進程被推遲,其競爭力進而受到影響,該公司股價在過去12個月下降了約三分之一。
巨額收購分散注意力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蘇裏在今年8月31日卸任後,將繼續擔任諾基亞董事會顧問,直到2021年1月1日。而倫德馬克預計將在9月1日開始接任諾基亞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他曾在1990年至2000年期間擔任諾基亞高管,包括諾基亞網絡戰略和業務發展副總裁。
值得注意的是,蘇裏1995年便入職諾基亞,至今已工作長達25年。2014年4月25日,諾基亞與微軟達成手機業務交易,正式宣布退出手機市場。同一天,蘇裏出任諾基亞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諾基亞表示,蘇裏早前已向董事會透露辭職意願,他們一直在盡力制定一個平穩的過渡方案。
而蘇裏則稱:“在諾基亞工作了25年後,我想去做些不同的事情。諾基亞將永遠是我的一部分,我要感謝這些年來與我共事的每一個人,感謝他們幫助諾基亞變得更好,讓我成爲更好的領導者。”
就在上述消息宣布的幾天前,彭博社曾報道稱,在市場激烈競爭的壓力下,諾基亞正在探索一系列戰略選擇,包括在可能的合並交易中出售部分業務資産。
事實上,與競爭對手華爲和愛立信一樣,近年來諾基亞已將注意力轉向構建5G網絡技術和産品組合。
但有分析人士認爲,諾基亞2015年斥資166億美元收購通訊系統制造商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的舉動,分散了其成爲5G産品和技術市場領先者的注意力。
“在過去三年裏,我們不得不處理阿爾卡特-朗訊和諾基亞重疊的業務。這意味著我們比其他人有更多工作要做,因爲我們必須將前者的無線電産品轉移到諾基亞産品上。”蘇裏在去年10月接受采訪時坦言。
不過,諾基亞董事會主席裏斯托·西拉斯马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收购阿尔卡特-朗訊已經成爲過去,5G世界就在我們面前,我很高興倫德馬克同意加入諾基亞。”
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報道稱,在蘇裏辭職之前,諾基亞經曆了動蕩的幾年,業績也不佳。2019年10月,該公司下調了當年業績預期,以及2020年的盈利預期,並且暫停了股息派發。
而對于倫德馬克的到來,諾基亞董事會表示,該公司將迎來絕佳的領導者,他可以“持續提供強勁的股東回報,重塑公司戰略,並將其定位爲全球能源行業轉型中的強大參與者”。
另外,諾基亞曾于去年12月宣布,其董事會主席西拉斯馬也將在今年4月宣布卸任,由現任董事會副主席巴爾道夫接任。而前述報道稱,巴爾道夫和倫德馬克近年來也曾有過密切合作,前者曾在2011年至2018年期間擔任Fortum董事會主席。
5G市場爭奪激烈
2014年諾基亞與微軟達成手機業務交易後,正式退出手機市場。
諾基亞現在主要由兩個部門構成,一部分是諾基亞創新科技,主要是從事新技術研發、專利授權、數字健康等。另一部分則是諾基亞通信技術,主要客戶是全球的電信運營商,爲他們提供基站、通信設備等産品,進行5G網絡技術研發,約占其營收的90%。
而隨著5G建設進展的加速,諾基亞也斬獲不少5G訂單。2月10日,諾基亞宣布,已在全球範圍內達成67份5G商用合同,客戶涵蓋AT&T、KDDI、韓國電信、LG Uplus、SK電訊等各國電信運營商。
不過,諾基亞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對手同樣在加快爭奪5G市場份額。
2月20日,華爲高管丁耘透露,該公司已獲得91個5G商用合同,5G Massive MIMO AAU(Active Antenna Unit)模塊發貨超過60萬個。
另外,瑞典通信設備巨頭愛立信官網顯示,該公司已經與全球81家運營商簽訂5G商用協議及合同,已經與35家運營商達成可公示的5G合同,在14個國家爲25個已經正式運行的5G商用網絡提供設備。
今年1月24日,愛立信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鮑毅康(Borje Ekholm)曾表示:“我們已經恢複了技術領先地位,借此恢複了此前在幾個市場的失地,並改善了業績。如今,愛立信在5G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上述數據顯示,在5G市場的爭奪上,諾基亞已落後于華爲和愛立信。該公司去年曾表示,爲應對5G網絡業務的競爭壓力,將加大支出,未來盈利或將受限。
(編輯:尹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