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社會,也是保留人才的重要因素。”
指數針對133個國家的監管、教育,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衡量各國的人才競爭力。指數有六個主要評估指標,即國內環境、人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保留、技術與職業技能,以及全球知識技能。
新加坡非常注重吸引和培養人才,在今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排行榜連續兩年位居第二,排在瑞士之後。
個別城市來看,新加坡排第六,是唯一上榜的亞洲城市。美國的舊金山和波士頓分別奪得冠軍和亞軍。
兼任這項調查學術主任的INSEAD戰略學委任教授蒙特羅(Felipe Monteiro)分析,冠病疫情高峰期後,全球再度面對前所未見的經濟挑戰和地緣政治危機。政府、企業和雇員都感受到財務、食物和能源價格壓力,尤其是貧窮地區和新興經濟體。
報告建議新加坡擴大退休和社會保障,並加強個人權利和增加醫生人數,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
丹麥、美國和瑞典在排行榜上排第三至第五。亞洲方面,日本和中國分別排第24和第36位。
報告指,冠病疫情導致許多國家的經濟陷入停頓,教育資源有限而出現不平等待遇,許多貧困地區的女孩無法入學受教育。
“這可能加劇全球人才待遇不平等的程度,阻礙我們邁向關鍵可持續發展目標。”
延伸閱讀弗若斯特沙利文泰國副總裁許永陸: 吸引人才須多方面條件配合
報告指出,高收入經濟體就業市場也開始出現斷層,不平等情況日趨嚴重。
新加坡今年在全球知識技能方面獲得全球第一,人才吸引和培養則排位第二。我國提供世界級正規教育並提倡終身學習,同時也對海外企業和人才開放,提升了本地人才的國際競爭力。
星期四(11月3日)發布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簡稱GTCI)報告顯示,新加坡人力競爭力在亞太區獨占鳌頭,但在全球排名上屈居第二。
他呼籲各國政府和相關組織大力倡導經濟和教育改革,協助年輕一代創業、創新和提高生産力。
這項調查由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美國研究機構Portulans Institute和人力資本領袖學院(Human Capital Leadership Institute)聯合進行。
新的工作態度如“安靜辭職”日盛,年輕人更傾向于打零工或兼職工作,因此各國應該推出新方法來培養、吸引並留住人才。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高級研究員及報告合著者朗萬(Bruno Lanvin)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新加坡就業市場小,因此較難吸引外國人來新,也難以讓本地人員留在新加坡或留學後回國工作。盡管如此,新加坡的大學素質優良,創新研發環境良好,是吸引人才的優勢。
可是新加坡在保留人才方面卻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