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勢之場
公衆號: 勢場
風口已至,隨我起飛~
——小豬佩琪
A
過去一周,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外市場紛紛重挫,美股大幅回調超過10%。然而,A股市場雖在28號回調,卻隨即異軍突起,總體保持了上漲的態勢。
這次深V,一方面顯示了中國股民對于抗擊疫情的信心,同時也是前期壓力釋放之後的正常反彈。
另一方面,A股這場翻身仗也少不了大基建投資這個功臣。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開會議。會議強調,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
國家發改委已接連發布加強投資項目遠程審批服務,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目前受理項目超過5700個。交通運輸部也表示,今年主要預期目標完成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總投資額爲2.7萬億元左右。
隨著中央層面如火如荼地鼓勵基建投資,不少地方也開始聞風而動。
根據雲南省發改委的數據,2020年雲南省共有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
要知道,08年中央舉全國之力的投資不過4萬億元(不包括地方跟隨部分),而如今雲南這樣一個經濟體量並不居于前列的邊疆省份,僅2020年投資就一下規劃了5萬億元!
同樣有動作的,還有河南省。
2020年,河南省欲推進8000個左右重大項目,其中新開工項目3500個左右,力爭全年完成投資2萬億元,支撐河南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平穩增長,爭取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以上。
從2020年2月初開始,貴州、江西、福建等省份也開始公布2020年的重點項目清單。2月以來,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雲南省、江蘇省、四川省、江西省、山東省等地發布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清單總投資額合計逾22萬億元!
2020各省投資項目排行
基建投資的盛宴已經拉開了帷幕。
B
基建投資早就不是什麽新鮮名詞了。我們一直說,消費、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在經濟L型時,三駕馬車中的排頭兵便是投資。
出口具有外生性;消費除汽車和消費電子外,彈性很難太大;固定資産投資就是一個關鍵項。但在固定資産投資中,制造業特點是一般不會逆周期。
因此,可以原發性地帶動固定資産投資的,只有地産和基建。
08年的金融危機使政府拿出著名的4萬億來刺激經濟,這其中大部分都進入了基建行業。時間再向前推一點,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03年非典疫情,同樣出現了基建投資的身影。
“鐵公雞”(鐵路、公路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一直是政府幹預市場有力的抓手。特別是在經濟受到沖擊時,基建投資往往見效更快,杠杆效應更強。
疫情沖擊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所謂危機,既有危險,也有機遇,加上今年是十三五計劃收官之年,“補短板”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基建投資也就成爲了風口。
多次使用這樣的方式刺激經濟,邊際效應遞減,負面效應逐漸出現,“鐵公雞”在經濟受到打擊的時候起飛,如何“軟著陸”卻逐漸成爲難題。
這也就意味著這輪基建投資除了補課,更重要的是突破和求新。
2003年非典時期投資占GDP比重60%以上,而現在消費占GDP的60%以上。這就意味著投資不再是三駕馬車中的頂梁柱。
同樣,基建投資的範圍也在擴大,不再局限于傳統投資行業。更重要的是,“新”基建投資不能再大水漫灌。
2008年底,中國的宏觀經濟杠杆率只有142%。但當時中國資本市場的反應很瘋狂——2009年上半年的股市,充斥著泡沫和狂熱。中國的宏觀經濟杠杆率也加到了現在的250%。
過高的杠杆率也就是“股市泡沫”的前身,一旦戳破,便成爲了災難。因而,“新”基建的投資應當更爲精准,才能減少這種負面效應。
C
首先,新基建投資所需要的錢要從哪裏來呢?
目前來看,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三個,一是財政撥款,二是債券(包括平台債、專項債等等),三是PPP。
財政撥款不用多說,地方財力吃緊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且未來增長空間有限。
PPP雖說是重要的資金來源,但隨著不斷爆雷,監管趨嚴,如果沒有政策變動,天花板也是固定的。
那麽,新基建投資似乎只剩下依靠債券這條路了。
2月24日,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歐文漢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財政部將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指導地方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准備工作,盡快形成有效的投資。
從2020年1月所發地方專項債投向來看,市政園區基建和城鄉基建依然是主體,占比高達44.6%,而生態環保、公路、鐵路軌交等占比分別爲7.7%、7.7%和5.5%,合計占到1月份地方專項債發行的2/3。
根據以往的數據來看,從總量上來說,基建投資需要擴張至10%左右,才可以把固定資産投資大致穩定在5%左右的空間。單單依靠債券,難以滿足基建投資的需求。此時,就需要其他資金了,股市便是其中的重要渠道。
A股基建板塊的大漲,既是對政策風向的感應,也是待投資基建項目的甘霖。
D
前文已經提過,這輪基建補的短板是公路、鐵路,那麽突破就在于下遊行業了。這樣才是完整的“大”基建。
科技股經曆了這段時間炒作之後,在近期出現了回調。這樣看,“大”基建似乎還沒有將科技行業納入羽翼之下的打算。
但有了寬帶建設的“前車之鑒”,在未來幾年中重新定義基建範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鐵公雞”等傳統領域並不能覆蓋投資的內涵。
基建投資的範圍從廣義來看,可以分爲上中下遊。
上遊行業主要指建材、水泥等,中遊行業包括各類建築工程(如各種中字頭央企所在行業),下遊行業則是指電網、房地産等行業。按照這種劃分方式,人工智能、5G等新基礎設施行業也可歸爲下遊行業。
A股已經對上中遊行業有所反應,3月2號(本周一)建築、建材等板塊領漲A股,分別上漲8.54%和8.29%,當天有約50只個股錄得漲停板。
3月3日,繼續延續了這種態勢。今日A股高開,盤中震蕩調整,尾盤受基建板塊異動影響,再度小幅上揚。基建股繼續走高,有超過10只個股漲停。
這說明全球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再大,我們也有藥可治。
那麽中遊和下遊行業是否會迎來同樣的機會呢?
本身,基建投資往往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比如,十年前寬帶就在大規模鋪設,這才有了近幾年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那麽,對于下一階段的基建投資來說,科技似乎更爲重要。
2月26日,工信部表示,將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並且重點加快獨立組網的5G網絡建設。
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中國聯通累計開通5G基站6.4萬座,網絡覆蓋所有直轄市、主要省會城市,以及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區域的重點城市。截至1月底,中國移動公司也已開通5G基站7.4萬座。
5G的發展是科技基建的縮影。疫情使人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信息化應用的重要性。
科技基建如果進行更深入的細分,可以從上遊的網絡和IT設施,到中遊的雲計算、信息安全等,再到下遊的工業互聯網、信息化(包括金融信息化、醫療信息化、政務信息化等),還有遠程辦公等多個領域。
這些領域發展的前提都是良好的科技基建設施。科技新基建兼具穩增長和經濟轉型升級,承擔了更重要的角色。
基建快車已至,國家用以救市,股民或可借政策之東風,把握風口機遇。